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与衰亡
《建筑评论》课程论文——研2012童亮学号:20121114151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与衰亡童亮(1.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摘要:本文从对不同的政治经济形态,社会文化以及传统,民族,地域特点等促使理念与思潮形成的重要背景因素分析入手,分析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与衰亡的过程,并详细介绍它的代表性理论观点,分支流派和代表建筑师及其作品。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国际式风格;文杜里;斯特恩;詹克斯TheRiseandDeclineofpostmodernarchitectureTongLiang(1.CollegeofArchitectureandArt,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Hefei230009,China)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processaftertheRiseandFallofmodernistarchitecturebytheanalysisfromdifferentformofpoliticalandeconomic,socialandculturalaswellastraditional,ethnic,geographicfeaturesimportantbackgroundfactors.Givesthedetailsofitsrepresentationtheorypointofview,branchgenresandonbehalfofthearchitectandhiswork.Keywords:Postmodernism;Internationalstyle;Venturi;Stern;Jenks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当代西方设计思潮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一个新流派,它形成于美国,欧洲和日本也相继出现了这种设计倾向。在将近30年的发展演变中,它由建筑艺术方面的兴起和壮大,扩展和影响到其他设计领域。这种设计思潮是从西方工业文明中产生的,是工业社会发展到后工业社会的必然产物,同时,它又是从现代主义衍生出来,在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中,后现代主义逐渐走向修正和超越。但是在后现代主义设计30年的发展中没有形成坚实的核心,也没有出现明确的边界,有的只是众多的立足点和枝蔓丛生的各种设计流派和风格特征。1.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1.1现代主义走向失败的国际式风格现代主义设计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工业社会的初期,形成于欧洲,发展到五六十年代,已达巅峰状态,成为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趋同的一股设计潮流。现代主义设计从其发展情况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战前20年代至40年代的现代主义设计阶段;战后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现代主义设计的“国际式风格阶段”。两者一脉相承,却又有显著的差别。以德国为首的欧洲战前现代主义设计,可以说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一次充满民主精神和革命色彩的设计运动,目的是破除学院派的思想束缚,将工业化生产体系引入到现代设计之中,创造能够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和普及的新设计,提倡设计的工业化,标准化和机械化;主张形式服从功能;主张功能合理,经济实用的设计原则;主张充分发《建筑评论》课程论文——研2012童亮学号:20121114152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迅速腾飞,很快成为战后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加上由欧洲移民至美国的现代主义激进人物,使美国迅速成为战后现代主义世界的国际式风格的中心。一时间,以金属框架结构,玻璃幕墙为主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表现手法得到极大地发挥。然而,当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早期功能合理,经济实用的原则变成功能理性,形式简洁,技术至上的教条,表现高科技成为创造理性建筑的唯一途径。由少数几位大师精心选择和规定的单一形式成为建筑师们纷纷效仿和追随的楷模。国际式风格同样反映在城市规划领域中,表现为没有城市设计意识和城市建筑形式语言的极度匮乏。旧城推倒重建政策,使前工业时代有人情味的,有地方性的,有历史感的和有文化感的旧城形态遭到破坏,代之而来的新城,强调的是工业文明制造的机器。因充分体现工业技术的进步以及对自然的无限索取,导致一个“汽车时代”的到来,其结果是产生了环境恶化,污染严重,生态失衡等城市化问题。城市中的建筑形式也是一栋栋鼓励或成排单调重复的“方盒”。只有工业化大生产的烙印,而没有人性尺度的感觉。从上述国际式风格的发展概况看,这种风格的特征为:设计中过分依赖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技术成就,以此来显现国际式风格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设计模式,企图以科技的创新来巩固自身存在的价值。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时,国际式风格的设计呈现出种种弊端,以科技为主宰的工业文化与人的对立,设计形式的单一化与社会生活的多样化断裂,专家精英制造的“高雅文化”与大众的“通俗文化”的脱节等。最终由现代主义国际化所建立的技术空间,理性秩序,逻辑结构,一切都经典化,规范化,从而产生新一轮的设计专制。这一设计专制又是与20世纪60年代崇尚文化及寻求人的存在价值的社会取向背道而驰的,因此也必然导致各种反主流设计思潮的掀起。1.2反主流设计思潮的掀起当西方社会的反主流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并达到高潮之时,也加深了设计领域对现代主义国际式风格的怀疑和批判。在此期间,以先锋艺术为代表的前卫思想冲击着正统的设计观念,形成了盛极一时的以“波普艺术”设计和激进主义设计为代表的反主流设计思潮。在各种设计思潮应运而生之时,现代主义建筑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良”。它既承认现代主义设计的初衷,又与正统的现代主义设计原则相冲突,因而在形式上呈现出五花八门的倾向。粗野主义,典雅主义倾向,讲究个性和象征的倾向,高技派倾向等。后现代主义思想端倪(如关注形式,历史,文脉和大众口味等)已开始出现在现代大师的作品中。这一阶段,一些建筑大师的设计风格和形式已发生明显的改变,一些建筑大师的设计风格和形式已发生明显的改变,勒·柯布西耶的创作由理性主义进入到浪漫主义阶段,朗香教堂运用了隐喻手法,建筑作为精神文化的交流媒介得到重视,印度昌迪加尔城的《建筑评论》课程论文——研2012童亮学号:20121114153规划透出他对印度民族文化及地方民居形式的钟情。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等都运用了象征手法,有着隐喻主义倾向。倾向不同,形式各异的现代建筑,总的来说,在动荡的20世纪60年代仍然占据主流地位。但有一支企图从根本上否定现代主义设计原则的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涌现出来。2.后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是一场反叛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潮和设计运动,反对传统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理念和方法。2.1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后现代建筑的特征为: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历史主义,崇尚文化,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大众意识,大众口味,非和谐的形式美,复归传统,多样化,混杂,折衷,多元化。2.2后现代主义对理论的探索2.2.1罗伯特·文杜里[美]“少即是多”(少令人生厌)主张:在设计中吸收当代各种文化精神杂乱的活力,走歪路,模棱两可,变化无常最早于《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966)明确提出反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在书中提出现代主义已经完成了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国际主义千篇一律的风格限制了设计师才能的发挥并导致了欣赏趣味的单调乏味。另一本著作《向拉斯维加斯学习》(1972)对含混含义模糊、具有隐喻和象征意义的风格表现出更为明晰的偏好。可以说,文杜里提出的传统和混乱的审美趣味是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形成的雏形。2.2.2罗伯特·斯特恩主张:1911年发表了他的《现代主义运动之后》一文,他认为所谓后现代主义,表示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新的侧面,并非抛弃现代主义建筑。建筑要重返更加正常的途径,酒气根本,在于探索一条比现代主义运动先驱们所倡导的更有含蓄力的途径。他还将后现代建筑定义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三种特征。2.2.3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Jencks[美]主张:查尔斯·詹克斯为确立建筑设计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把1972年7月15日下午3点32分美国圣路易市炸毁由日本建筑师山畸实设计的典型的现代主义住宅区,作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死亡时刻。最早在建筑和设计上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人物,《建筑评论》课程论文——研2012童亮学号:20121114154著作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等。詹克斯详尽地列举和分析了一切建筑新潮,并把它们归于后现代主义范畴,使后现代主义一词开始广为流传。2.3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流派及风格特征2.3.1后现代古典主义古典主义兴起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在对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规范总结的基础上发展出的,其特点是采用古典样式和古典柱式。但在20世纪初,持续发展并有完整建筑体系的古典主义遭到现代主义建筑的排斥,因而出现了古典主义发展的“断层”现象。到了20世纪60年代,激起了人们对前工业社会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怀念和追忆,后现代建筑吸取现代建筑的经验教训,强调大众文化,大众口味,主张恢复被建筑师遗忘的古典主义传统,使后现代主义与古典主义得到融合,在经历了六七十年代历史主义的发展期后,后现代主义在80年代明确向古典主义方向发展。后现代古典主义虽源自对古典主义传统的继承,但它并非盲目地模仿古典主义,而是在吸收古典主义建筑形式和构图精华部分的同时,立足于古典传统来表现当代社会的文化需求,使古典与现代,过去与今天链接,目的是使新的建筑具有更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而这一点正是被现代建筑所抛弃的。诚然,在这样一个没有唯一标准的年代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作为传统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他们对于古典传统与现代主义之间的认识和态度是不尽相同的,由此产生出具有不同设计倾向的后现代古典主义。一种倾向是这一部分的建筑师既否定现代主义的教条,同时又轻看古典主义的法则,将个点传统要素只是当做一种符号和装饰。符号成为联系历史要素的有力工具,装饰可以脱离结构而存在,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的方式,这些都被运用到新的建筑之中,具有反语义古典主义特征。另一种倾向表现为处在现代主义与古典主义之间的一种间接关系,从表面上看它体现的更多是现代主义,古典传统语言只被简化到只保留基本特征和形式,而且也是通过现代建筑的技术方式表达出来的。第三种倾向提倡全面地从各个历史时期的古典建筑语言,地方和民间的传统方言中任意攫取所需要的片段和语汇,将古典传统与当代建筑文化的创造相结合,并以新的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具有现代传统主义的特征。2.3.2新乡土风格建筑现代主义城市化的发展结果是造成建筑地域性特征的严重丧失,有的只是单一的国际式方盒子形式,居住建筑环境退化成单纯的商品,从而导致人们对大城市生活的厌弃,向往前工业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具有普遍的怀旧情绪。因此从本土传统建筑中找寻新的设计方向则为变革提供了可能性,新乡土风格建筑开始形成。新乡土风格着重于本土建筑文化而否定国际式流行风格,设计模式虽来源于传统,但它只限于本土传统。是传统文化得到弘扬。新乡土风格的形式是易于辨认的,其主要要素有:坡屋顶,如画的轮廓,矮胖的细部以及各种当地的建筑用材。传统的砖石是最受欢迎的,它《建筑评论》课程论文——研2012童亮学号:20121114155不仅制造方便而且建造灵活,具有质朴,厚重的品质,能是新建筑很快融入到它所属的环境之中,具有人道主义性质。2.3.3文脉主义后现代建筑注意到现代主义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失败之处,在于过分强调对象本身而不注重对象彼此之间的关联和脉络,缺乏对城市文脉的理解。在建筑上表现为:国际式风格千篇一律的方盒子以及单一的条状布局泛滥成灾。在城市规划上表现为:对原有城市结构和文化的破坏,企图通过乌托邦式的市政重建政策,达到他们理想化的“光明城市”目标,导致工业城市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为此,后现代主义的规划师和建筑史在不满和反思后,试图恢复原有城市的秩序和精神,重建失去的城市结构和文化。斯特恩将文脉主义解释为:文脉主义追求新建筑亲昵于环境,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工环境,强调个性建筑史群体建筑的一部分,同时还要使建筑能成为建筑史的注释。2.
本文标题: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与衰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67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