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四讲-群体心理与行为
第四讲群体心理与行为第一节群体基本概念一、群体及其类型(一)什么是群体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相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构成群体的两个要素是:•(1)成员关系必须具备相互依赖性;•(2)成员具有共同的意识、信仰、价值和各种规范,用以控制相互行为。“群体意识”——群体存在的关键因素群体成员作为该群体的一个成员对这个群体的认识,也是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意识。2(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组织精心设计与规划的有明确目的和规章,成员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楚并有稳定、正式结构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以观点兴趣爱好相似为基础、以彼此感情为纽带自然形成的、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群体。3非正式群体的特征第一,自发性;第二,成员的交叉性;第三,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第四,排他性和不稳定性。4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区别类型组成因素特性正式群体依正式程序组成结构单一性具有一定结构形式以正式结构为本,产生心理认同领导者常具有主管身份主要目标为达成工作任务非正式群体依人员自然交往而形成结构具有重叠性不具有一定结构形式由心灵组合为本,而产生无形结构领导者不一定为主管主要目标为满足成员需求52.非正式群体的分类类型特征亲缘型以亲属关系建立起来的群体时空型以时间和空间的接近而自然形成的群体,如同省、同地区、同学历等或工作中经常接触的人,如校友群体、同乡群体情感型以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有共同语言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爱好型以各种个性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相近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如足球爱好者群体信仰型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或为实现某种抱负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利益型由于某种利益或观点上的一致而形成的群体,如汽车共乘群体(拼车)63.非正式群体的作用(1)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第一,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的需要;•第二,融洽员工的感情;•第三,激励和培训员工;•第四,保障员工的权益。(2)非正式群体的负面作用•第一,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第二,削弱管理者的权力;•第三,控制束缚员工发展和上进。邪教:法轮功7小资料:白手起家的D先生P115广东省中山市XB公司原总经理D先生,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从内地来到中山市闯天下,应聘进入当时一个规模很小的工厂的XB公司工作。D先生凭自己的能力和独特魅力,在厂内的地位直线上升。然后,他带领周围一班人,搏杀商场,使XB公司靠自己的拳头产品在短短几年间享誉全国,企业规模和利润剧增。但是,后来D先生与公司主要股东在利润非配问题上发生争议,经多方努力,无法调和,致使D先生辞职,放弃了自己的名誉、地位和待遇。他移身广东省东莞市,白手起家,东山再起,创建了BB公司,并使BB公司在几年内得到迅猛发展,取得巨大成功。84.如何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工作消极的态度和做法:•不承认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群体;•把非正式群体同正式群体对立起来;•对其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9正确对待:合理利用非正式群体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1.管理者自觉增强与非正式群体的联系•2.运用舆论导向引导•3.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鼓励积极型、转化中性型、限制消极型、瓦解破坏型”10二、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前阶段形成震荡规范化执行任务结束11形成(shaping):群体目的、结构、领导不确定,群体成员各自为政阶段。震荡(storming):群体内部冲突阶段。规范化(norming):关系趋于紧密、凝聚力形成阶段。执行任务(performing):群体结构开始发生作用并被成员接受阶段。结束阶段(adjourning):群体成员分化阶段。12管理游戏6-1:解手链P141目的:了解群体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做法:将班级分为8人或10人(最好12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每组围成一圈,要求每个成员记住自己左右手拉的是谁的左右手,然后自由走动,站成一圈,每个成员左右手分别拉着原先未走动前其他成员的左右和右手。大家共同努力,将手链解开,围成原先的样子。13三、群体行为从众行为顺从行为暗示模仿感染14(一)从众行为个体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行为。日常生活中的从众,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景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托”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顺应风俗、习惯、传统等15产生从众行为的心理因素第一,对群体的信任度。第二,对偏离的恐惧。第三,群体的规模。第四,群体的专长。第五,个体的自信心。第六,责任感。第七,性别差异。•在女性项目中男性遵从较多•在男性项目中女性遵从较多。16阿希实验P11817思考:在管理环境中,从众行为有什么积极和消极的作用?从众的意义•从众有助于形成群体的一致行为,有助于实现群体目标。•从众的实质是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从众心理倾向于形成“舆论一致”,这种压力容易迫使人“人云亦云”,窒息成员的独创精神。18(二)顺从行为顺从是个体为了符合群体或他人的期望和赞许而表现出的符合外部要求的行为。产生顺从行为产生的原因:1.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许期许;2.为了实现群体的目标;3.为了保持原有的良好人际关系。P119小资料:彼得莱茵金的实验权力服从是顺从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P119小资料:权力权威符号19从众与顺从的区别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放弃原先的想法去附和大家的意见,这是从众;而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依然保留自己的看法,但是为了符合群体的期望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这是顺从。顺从行为与从众行为相比是非内在的,而是外在的。是否出于自愿20(三)暗示、模仿和感染(-)暗示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某种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依此而作出行为反应的过程。•(1)暗示是一种刺激;•(2)暗示不是说服,无须讲道理,而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提示。暗示主要有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两种权威与群体是影响被暗示者心理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也是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小资料:权威的暗示作用(p120)小资料6-6:幸运盘的锚定效应(p120)21(二)模仿模仿是有意无意地对某种刺激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如模仿他人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态度等。自发模仿和自觉模仿22(三)感染感染是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或者说是个体对某种心理状态的无意识的、不自主的屈服。实质上是情绪的传递交流,相似性是其基本条件感染分为三种类型:•(1)个体间的感染,即发生在两个人或能够直接接触的小群体成员之间的感染;•(2)间接感染,如企业简报;•(3)大型开放人群中的感染。23四、中国当前群体心理发展变化的特征第一,群体压力减小,从众心理弱化。第二,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减弱。第三,非正式群体作用和影响范围增大。24第二节群体动力“群体动力”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Lewin)提出。他提出群体动力的公式为:B=f(P,E)•B指个人行为;•P指个人,包括人的遗传素质、情绪、能力、人格等内在因素;•E指现实的社会环境,包括人际影响、群体中的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压力、领导作风等等。群体动力是指左右和影响群体发展演变的主要力量,主要内容包括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士气等。25群体动力的三种模式放任强扭引导26小资料:V字型的雁群雁飞行时能够为队友提供“向上之风”,V字队形为雁群增加了71%的飞行范围。当某只雁偏离队伍时,它会立即发现单独飞行的阻力和辛劳,会立即飞回队伍以凭借队友提供的“向上之风”。群体动力的主要内容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群体士气28一、群体规范(一)群体规范的概念群体规范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或标准。这些标准为群体每个成员所公认,而且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小资料:群体规范的形成(p123)群体规范的类型绩效方面形象方面社会交往方面资源分配方面29(二)群体规范的作用1.维系群体的作用2.认知的标准化作用3.行为的矫正作用4.惰性作用30就你逞能,大家都是隔天生蛋,你为什么天天生蛋?31他特殊!32二、群体压力(-)群体压力的概念群体都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二)群体压力的作用1.群体一致的行为,有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和群体的存在与发展。2.群体一致的行为,可以增加个人的安全感。33三、群体凝聚力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柏杨《丑陋的中国人》你们怎么看?34(-)群体凝聚力的概念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凝聚性或内聚力,它是使群体成员保持在群体内的合力,是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是一种使其成员对某些人比对另一些人感到更亲近的情感,它可以被认为是群体的确定性特征。它既包括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又包括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同时还包括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好感。35心理学家多伊奇(Deutsch)曾提出一个计算群体凝聚力的公式:成员之间相互选择的数目群体凝聚力=-----------------------------群体中可能相互选择的总数36(二)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37(1)低凝聚力、低一致性,即群体的态度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同时群体的凝聚力也低,凝聚力与生产效率没有什么关系。(2)低凝聚力、高一致性,即群体的态度支持组织目标,此时就算是凝聚力很低,生产效率依然能够提高。(3)高凝聚力、低一致性,即群体的态度不支持组织目标,生产效率的高低与凝聚力成反比,凝聚力很高,生产效率越低。(4)高凝聚力、高一致性,即群体的态度与组织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性,生产效率与凝聚力成正比,凝聚力越高,生产效率也越高。38凝聚力与生产效率•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研究证明,仅仅靠群体的凝聚力,不一定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加上积极的诱导,才能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下图:高凝聚力积极引导低凝聚力积极引导低凝聚力消极引导对照组高凝聚力消极引导时间生产率39女子足球队的群体凝聚力与总名次的关系40案例分析:三个和尚的故事(p212)41问题:1.为什么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生产效率反而降低了?2.三个和尚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和尚个人品德是否能够防止这种冲突?3.如何从管理制度上调动三个和尚挑水的积极性?4.危机(火灾)处理对提高三个和尚的群体凝聚力起到了什么作用?42(三)增强群体凝聚力的方法群体凝聚力的大小受许多因素的制约(1)群体的规模。•群体规模的大小与凝聚力成反比,7人左右为佳。(2)群体内部的一致性。•群体成员的共同性和相似性。(3)外部的压力。(4)群体的领导方式。•民主型。(5)群体内部的奖励。43四、群体士气(一)群体士气的概念表示群体的工作精神或服务精神。克瑞奇认为,士气高涨的群体具有七个特征:•(1)群体的团结不是起源于外部的压力,而是来自内部的凝聚力。•(2)群体成员没有分裂为互相敌对的小群体的倾向。•(3)群体具有适应外部变化及处理内部冲突的能力。•(4)群体成员之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5)群体内的每个成员都明确地掌握群体目标。•(6)群体成员对群体目标及领导者,持肯定积极态度。•(7)群体成员承认群体的存在价值,并具有维护此群体继续存在的意向。44(二)士气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企业一般都期望,群体不仅有高昂的士气,而且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或生产效率。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很难达到。因为高士气只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如果想达到高士气高生产率的理想状态,必须使员工的需要与组织目标趋于一致,让高士气群体赞同和接受组织的生产目标。45群体士气与生产率(K·Davis,1962)ABC高士气低低生产率高A:士气高生产率低B:士气高生产率高C:士气低生产率高46(三)影响士气的因素1.对群体目标的赞同2.合理的经济报酬3.对工作的满足感4.群体成员间的和谐5.优秀的管理者6.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7.良好的身心工作环境47内聚与内耗—中
本文标题:第四讲-群体心理与行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83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