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UG编程精讲建议:初学者首先把每个指令特有的图标熟记,因为仔细观察,会发现图标已经将命令自身的含义表述的非常清楚,理解后更容易学习。切削方式:往复:最常用在加工无边界和凸起的平面,刀路只走直线,来回切削。优点:来回走刀效率高,刀路美观,加工表面度好。UG编程生成刀路的原理:根据工件的外形轮廓,依次往外或者往内按照一定步进距离一圈一圈的偏置。比如一个平面中心有个8字形的凸起(也叫岛屿),那么我们生成的开粗刀路就是8字形,然后8字形的刀路一圈一圈往外扩。跟随工件:最常用的一种切削走刀方式,一定熟记。其根据最大外形轮廓向外或向内偏置。并且按照最优的路径往复切削不单是走直线,而且可以走曲线,属于两轴联动。优点:可以加工任何形状规则或者不规则的产品,自动生成最优的切削路径,对工件整体开粗,快速去掉大量的余料。效率高(对比跟随周边模式)。缺点:抬刀较多(很多时候可以接受),只适合粗加工和半精加工。需要特别注意设置的参数:1切削—连接---打开刀路—变换切削方向(进一步减少抬刀次数)2方法—传送方式:如果选择先前平面模式,则进给率选项--横越值一定要赋予一个数值,比如6000.或8000清角:用于型腔开粗后,换刀加工的必要步骤,大直径刀具开粗后,小直径刀具中光之前,一定要用小刀对大刀加工过的部位进行清角,以防止小刀中光加工时撞刀发生。所以一般型腔产品的加工步骤举例如下:清角方法:使用3D基于层参考刀具实际加工中清角最常用的方法是参考刀具,我们重点掌握此种方法即可。参考刀具:如果准备用D4的刀具清理上一把D12开粗后留下的残料,那么D12就是参考刀具,选择参考刀具的原则是大于等于上一把开粗刀具的直径,例如以上可以选择D12或者D14。注意事项:余量的设置,D4清角时为了不碰到工件侧壁,留的余量值应该大于等于D12开粗时留得余量,比如D12开粗余量0.3,那么D4清角余量可以留0.4参考刀具的使用一般用在型腔铣中。如果当前刀具小于参考刀具的二分之一,比如D4对D12,切削模式选跟随工件如果当前刀具大于等于参考刀具二分之一,比如D6对D12,切削模式可选配置文件跟随周边(不建议使用):适合简单外形轮廓的零件,原理是根据最大外形轮廓和最大内形轮廓共同生成刀路。可以灵活改变切削的方向,因为不抬刀所以效率较低。参数设置:切削—切削方向向内(加工岛屿)或者向外(加工形腔侧壁)清壁:补刀的意思,即加工完成后对零件的外形轮廓再走一刀,保证完全切削。配置文件:翻译的不好。只在工件最大外形处生成刀路,那么大家可以想到,这种切削方式只适合于精加工,也就是在毛坯已经被大量去掉的情况下,最后精刀加工到位。比如常用加工思路:跟随工件粗加工---配置文件精加工。小结:实际编程工作中用到的切削方式只需熟记三种跟随工件(开粗、铣带侧壁的平面)、配置文件(精加工侧壁)、往复(铣无侧壁平面)、足够用。几何体:部件:即准备加工的零件,必须要指定,这样电脑才能知道加工哪里。所以要指定一个实体(比如一个法兰,一个基座)。有一个例外:2D刀路的部件是选择线(只有这一个例外)。加工的刀路只分成2D刀路和3D刀路,其实很好区分,部件是实体就是3D刀路,部件是线就是2D刀路。隐藏体:翻译问题,即毛坯体,有加工余量的工件。一般需要我们自己事先画出一块方料,或者棒料或者沿工件外形偏置一定余量,比如铸件。不一定每次加工都要指定毛坯体,判别何时指定毛坯体,方法也很简单,读者只需记住:我要准备对零件进行粗加工的时候,这时就要指定毛坯体即隐藏体,也就是说要告诉电脑,我的毛坯体有多大,刀具从哪里开始去除残料。如果不指定毛坯体,电脑无法得知毛坯,就无法计算刀路,或者错误指定毛坯体与实际毛坯的尺寸不符合,就会出现扎刀或者撞刀的风险。比如开粗常用的型腔铣,初学者一般要指定毛坯体(当然以后会知道,也可以不指定毛坯体)。精加工不需要指定毛坯体,精加工就意味着,部件的毛坯余量已经很小,比如单边在1~0.1mm之间,刀具沿工件外形加工,就完全可加工成型,指定毛坯体没有意义。所以精加工常用的操作等高轮廓铣,曲面区域铣,就没有指定毛坯体的步骤。检查体:图标是个压板的形状,大意是压在工件上的压板(所以一般指定实体),因为压板是不能加工的,所以刀具既不能加工压板而且不能碰到压板,所以检查体上不会生成任何刀路。应用:在某些时候可以通过检查体来阻止某个地方生成刀路。一般不用指定,指定情况:1加工时有重要的地方不能碰到,可以将其设置成检查体或者检查面。2,不让刀路在此生成,可以画一个实体,当做检查体,阻止刀路生成。切削区域:一个工件不一定要全部加工,有可能只是要加工其中一个面,这时我们选择完部件后还有进一步选择部件上要加工的面(如果不选择切削区域,那么即默认整个部件全部加工)。可以选择一个面或者可以多个曲面同时选择。一般常用于精加工,比如等高轮廓铣,曲面区域铣。粗加工型腔铣一般不选择切削区域。修剪体:具体可以理解成修剪框,常用矩形的线框当作修剪框,(矩形用屏幕四点来画出)进一步控制刀路的形状,不想生成刀路的地方,用矩形边框修剪掉即可,很灵活比较常用,一定要掌握。平面铣中的两个几何体参数部件:区别去其它操作用实体生成刀路,平面铣是通过曲线来生成刀路,所以这里的部件要选择曲线。曲线分成封闭曲线和开放曲线,所以加工区域要指明:是封闭曲线的内部还是外部,是开放曲线的左侧还是右侧。底面:只有平面铣程序里存在,通过平面来指定加工的深度。直接选择现有的面或者相关面给定距离。步进:刀具切削时,水平方向进刀的距离,即控制刀路的疏密程度,步进小表面度光滑,加工时间变长。最常见用:刀具直径百分比来控制:开粗不求表面质量,要求效率,步进给大75%-85%左右,精加工要求表面质量步进给小45%--60%。恒定:给定固定的进刀数值,不常用残余波峰高度:两此走刀,之间的残料高度,适合精加工球刀使用0.0008mm,不常用可变的:适合精加工侧壁,在走最后一刀路径之前,附加一条或者多条刀路,附加刀路的距离和刀路数量则由步距大小和刀路数来控制。举例说明:加工直径100的圆柱,圆柱单边0.3MM的余量,用D10的刀具,一次光刀,吃刀量太大,则可以附加刀路:步进选择可变的—步进大小0.1,刀路数2,这样就多附加了两条刀路,加上最后走出原有的精加工刀路,总共是三条刀路,0.3的余量分三刀加工完成。每次加工0.1mm。非常适合2D精加工程序。小结:步进是针对粗加工。也就是水平方向有多条刀路,而精加工只沿工件轮廓加工,水平方向只有一条刀路,所以步进不起作用。想产生步进多个刀路,只能用到可变的步进方式。控制点:切削区域起点:控制每一层刀路的进刀位置,给定一点后,电脑会尽量将进刀位置放在你指定的点位,生成整个刀路。优点:可以将进刀点统一,使刀路整洁,对刀路本身没有影响。缺点:系统并不会完全按照你的指定,取决于你的点位是否合理。小结:开粗刀路较乱,使用控制点可以统一进刀位置,相对整洁一下刀路。因为精加工刀路本身就很整洁,指定进刀点,一般用来控制下刀位置,比如从工件左侧还是右侧下刀。预钻孔进刀点:一般不使用,不必掌握。切削参数:顾名思义,里面的所有参数都是控制切削加工的要素,任何改动都将会改变刀路的最终生成和工件最终尺寸大小,请读者注意。不过也不用担心,要熟练掌握的参数只有一半左右,但是切削参数必须要重点熟练掌握。(只能反复练习)策略:选择切削方式(比如跟随工件)之后,进一步设置切削方式的具体参数。切削顺序:深度优先和层优先两种,深度优先效率高,专注加工一个区域到位后,再抬刀移动到下一个区域加工,很少抬刀,适合加工一般常规零件。层优先安全,整体一层一层往下加工,如果有多个区域则同时加工,抬刀较多,适合复杂多型腔岛屿零件。小结:如果工件只有一个型腔或者一个加工岛屿,那么两者切削顺序没有区别。切削方向:统一选择顺铣即可。毛坯:翻译问题即工件加工后余量的设置。余量分为侧壁余量和底部余量,粗加工必须留余量,给精加工准备,精加工余量设置为零即可。一般侧壁余量大一点,底部余量小一点。内外公差:系统生成刀路的精细程度,粗加工公差初始0.03精加工可以改成0.01,不改问题也不大。连接:只需要将打开刀路—变换切削方向,提高效率,其它默认。切削参数需要重点掌握的参数就以上这些,很简单。注意这是切削方式为跟随工件的切削参数设置,而如果换成往复等其它的切削方式,则切削参数的设置略有不同,但大体都差不多。以后会具体讲到其它的。方法:即更高版本UG里的非切削参数命令。顾名思义,这里面的参数设置不会改变工件实际切削尺寸,它只改变进刀退刀,快速进给等非切削刀路的轨迹。水平:进刀参数,刀具进刀时离工件水平的距离,通常设置成大于等于刀具半径的一半。竖直:进刀参数,刀具进刀时离工件竖直的距离,通常设置成1-3mm即可,最小值:与竖直一致。初始进刀:第一条刀路的进刀方式内部进刀:除了第一刀剩下的进刀方式,全部默认自动(自动参数另外设置)即可。如果想取消进刀,选择刀轴,就没有水平进刀。初始退刀和内部退刀:同进刀一样。略。传送方式:可以理解为,刀具由上一层到下一层的进刀方式,一般有三种:一、安全平面刀具走完一层后,立即返回参考平面,然后再继续切下一层;二、先前平面,刀具走完一层后,只向上抬高竖直高度的距离,然后继续切第二层,由此可见,第二种的抬刀距离小所以效率高;三、直接,刀具走完第一层直接进入第二层,严重不推荐这种传送方式,容易撞刀。只在特殊加工方法中使用,2D经典刀路中会讲到。补充:选择传送方式的方法:其实很简单,2D刀路传送方式选择安全平面,这样更安全,(等编程经验丰富以后,可随意);3D刀路因为刀路层数较多,选择先前平面,这样效率更高,正常情况,这种传送方式也很安全,唯一要注意的是:如果选择先前平面传送,那么在进给率设置中,一定要给横越选项一个数值,比如6000,防止机床快速移刀不走直线,这点记住即可。自动进退刀:如果方法中的初始进刀和内部进刀的方式选择自动,那么我们需要进一步设置自动进退刀的一些参数,重点掌握两个要素1倾斜类型:选择沿外形2自动类型:选择圆弧(即进刀时刀具走圆弧路线)小结:此段内容想象理解较多,读者可能有些理解吃力,推荐给你一个方法,因为非切削参数并不影响加工尺寸,所以读者可以把各个非切参数的安全设置数值先背下来,每次编程直接填。速度快而且安全,然后在根据空闲时间自己慢慢更改参数,观察进退刀路的变化,慢慢掌握。切削层:控制总的切削深度和每一层切削的深度。这一节具体内容,请看视频重点掌握用户自定义两个要点:顶层和最底层(其实就是最高点和最低点)顶层是刀路从哪一层开始切,底层是最终切削到哪一层。从顶层到底层又可以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的加工深度不一样。每层的深度我们可以自己控制,为什么要改变每层的深度?首先并不是一定要改变每层深度,可以全部设置成统一深度,这是最常用的方式,其次如果我们的加工区域有侧重点,重点加工的部位每次下刀深度要小,这样加工精密,部件表面好,不精密的部位,一次下刀深,更能提高效率。上图从顶层到底层,有3大层,第一层每刀深度20比较稀疏,第二层每刀深度10,目前黄亮显示第二层的信息,比如第二层的每刀深度,第三层也就是最后一层每刀深度3,所以看着很密,加工出来的曲面表面质量也好。机床:刀轴:根据三轴加工中心的刀轴方向,立式机床刀轴选择Z+,卧式机床刀轴选择X+或Y+,而如果机床安装万能转向头,那么也可以指定矢量,自定义刀轴的方向,注意刀轴方向与刀尖指向相反即可。补充:一旦刀轴方向改变,应立刻重新选择安全平面(间隙),选择的平面应该垂直于新的刀轴方向。运动输出:一旦改变刀轴方向,大部分机床不会识别IJK圆弧插补,机床会报警,这里圆弧输出改成:仅线性的,这样后处理出来的程序将全部是G01代码,不过对程序加工本身并没有任何影响,程序稍显变多,对在线加工无影响。刀具补偿:如果要让后处理生成的程序,G01带G41刀补代码,选择刀具补偿--半径补偿--选择进退刀—一般默认参数—最小移动2.5,最小角度10°。注意最小移动2.5要小于方法里面的水平数值(默认刀半径),这样补偿加工才能安全。
本文标题:UG编程精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8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