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论当代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论当代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论文摘要】: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后继力量。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任重而道远。【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重要作用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对人类追求和谐美德美好传统的扬弃与超越,是对现实中国与世界经验教训的批判与反思,是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再认识与再总结。中国正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期,各种矛盾日益凸现,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正在给我们的应对能力提出挑战,党执政的社会基础需要继续巩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此种社会的建设,从社会的层面看,就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制度等的建设;从大学生的层面看,就是对大学生和谐美德的呼唤。所以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大学生的聪明才智正确引导到报效祖国、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这对于创建和谐社会、营造发展经济的良好环境、顺利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我认为大学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起到以下作用: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文化基础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其自身所蕴涵的文化力量,在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起着引领和整合的作用,大学的文化辐射,在不断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作为大学文化的引领者,大学生应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要有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修养。列宁说的好,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所以只有全面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能大有作为,畸形片面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大学生应以一种守望的精神,入世的态度,勇敢地承担起社会教化的责任。当前,在社会思想、文化、价值多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群体要以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对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化进行严格的选择、认可、加工和整合,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发扬大学生群体创新的品格,提炼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大学精神,并使之成为大学乃至社会的一种文化意识,塑造出适合全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精神,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位,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大学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科学、创新等精神,让它服务社会,引导社会文化潮流。要发挥各种文化沟通和融合的桥梁作用,用大学文化整合社会文化,将大学的责任、大学所崇尚的精神以及大学“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功能,渗透到当代中国的文化理想和精神生活中去,丰富和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和品质,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制和消除腐朽、没落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创新活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新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的掌握者,民族创新精神的养成有赖于大学生的拉动。从大学生群体中流溢出的科学文化精神,从大学生群体中走出的富有创造能力的人群,其自身所带有创新的活力,播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作为大学生,增强创新能力就需要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和谐社会要求大学生能适应多种社会角色,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此,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使大学生更好的理解书本知识的内容,书本知识也将对社会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大学生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角色意识,使之朝着正确理想自我的目标发展。为了不断战胜旧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首先应从“小我”走向“大我”,努力发展自己,绝不固守自我;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勇担历史重任,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为国家和民族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价值、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大学生要以提高民族创新能力为己任,全面发展,学习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精神,形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各个领域中,全方位寻找自身所属的位置,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努力解决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整体实力,从而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三、明确大学生自身的责任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直接关系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兴衰成败的大事。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十分重视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艰苦朴素的工作风,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的人,要让大学生从心灵上,时刻不忘用自己的科学知识报效国家,将自己的青春灿烂的年华献给祖国,投身到无限地为人民服务中去。因此,大学生应以一种守望的精神,入世的态度,勇敢地承担起社会教化的责任。当前,在社会思想、文化、价值多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群体要以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对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化进行严格的选择、认可、加工和整合,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发扬大学生群体创新的品格,提炼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大学精神,并使之成为大学乃至社会的一种文化意识,塑造出适合全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精神,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位,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大学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科学、创新等精神,让它服务社会,引导社会文化潮流。大学生应有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物质财富的骨干力量的意识;大学生应有成为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明的先锋力量的意识;大学生应有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的意识。和谐社会的内涵和本质十分丰富,可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根本上讲,和谐社会主要着眼于人,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实质上就是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既给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要机遇,又对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各项事业的建设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逐步优化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去。
本文标题:论当代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87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