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马耳他军械库十六十七世纪实战铠甲金相学分析结果
马耳他军械库十六十七世纪实战铠甲金相学分析结果MetallurgyofarmourexhibitedatthePalaceArmouryValletta,Malta.《马耳他瓦莱塔的大统领宫军械博物馆内铠甲展品之金相学分析报告》D.Vella,C.Degrigny,M.Grech,A.Williams2004[摘要]检测了十个铠甲部件。结果显示,六件低碳钢,一件高碳钢,三件熟铁,其中一件熟铁是磷铁,一种很不常用的铠甲材料。全部钢制品显示出铁素体-珠光体的显微组织,制造过程中没有尝试完全淬火或不完全淬火而产生马氏体的迹象。所有金属部件都存在夹渣,夹渣的长条状表明这些金属铠甲是锻打成形的。(注1:低碳钢高碳钢,古代钢制品严重不匀质,其性能不可简单以现代工艺制品衡量。)(注2:磷铁,不适合制甲,是劣质材料。)(注3:淬火,报告引用其他研究称,意大利铠甲在1510年前有热处理有不完全淬火,据说仅为装饰效果,1510年后这方法似乎突然中止。)[部分正文]马耳他大统领宫军械博物馆展出大量16世纪至17世纪晚期的铠甲。与许多以精良藏品出名的欧洲铠甲博物馆不同,这里是世界上实战遗存的军械库之一,因而享誉。除了一些属于大统领或某些著名骑士的铠甲部件或全副铠甲以外,这里的主要展品是步兵实战铠甲。历史不仅属于棒子,也属于日耳曼人,一套著名骑士铠甲,居然用了至少五副不同时期不同产地的铠甲拼凑而成,当然这里头也有英国人的“功劳”:DAVIDEDGEandALANWILLIAMS,ASTUDYOFTHEGERMAN‘GOTHIC’15TH-CENTURYEQUESTRIANARMOUR(A21)INTHEWALLACECOLLECTION,LONDON《对伦敦华莱士收藏馆的15世纪日耳曼“哥特式”骑士铠甲(A21)的研究》摘要在伦敦的华莱士收藏馆,最为著名的、真正标志性的铠甲,是一款15世纪晚期日耳曼骑士与战马的铠甲(藏品编号A21),对于铠甲史学家而言则很不幸,它也是最混杂的一副,在19世纪采用了至少五副铠甲部件才拼凑形成如今的模样。全板甲时代确实基本上淘汰了盾牌,即便是用盾牌,也是面积较小的小圆盾,主要用于竞技时的格挡,战场上一般不用。这根拜占庭和穆斯林那些近东风格的小圆盾一个道理。。。中世纪晚期,盾牌是在全方位消失的,无论具装骑士还是无甲军士几乎都舍弃了盾牌!不用盾牌的可不光是你家骑士大爷,相反,在步兵开始无甲化的年代骑士依然披的像个罐头,更显示了上层军事阶级的滞后性。防弓箭的以前的弓箭穿透力并不大而没泡过油的滕盾近战没多大实际用处用油做的滕盾不是三两天就能用的还有几张,希望有所帮助。。。还有几张,希望有所帮助。。。:我用矩形甲片重叠比你这玩意防御力高而且做工也简洁,用甲钉一钉完事,知道鳞甲需要穿多少孔么?这样的皮甲不但防御力成问题,保存起来还超级费劲。的确,无论再厚重的铠甲,多一面盾牌总会好一些,这也是格斗盾得以使用更久的原因。。。不过我想表达的是在铠甲足够强大的情况下,重步兵得以放弃盾而腾出手来使用长戟那类双手武器。因为,面对重甲弓弩难以造成有效伤害,甚至对刀剑也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因而对盾的依赖就减少了。。。尽管提到了冠板的问题,但在冠板出现前盾的使用确实已经大大的减少了。。。
本文标题:马耳他军械库十六十七世纪实战铠甲金相学分析结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07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