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繁盛璀璨的大唐服饰姓名:李亚斌学号:10160143班级:政史学院历史系10-6繁盛璀璨的大唐服饰摘要: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中国的服饰一开始就呈现各民族多元化、本民族雷同化的特点。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社会风气开放,与此相适应的服饰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开放性,尤其是女子服饰和化妆。服饰的发展也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到全盛时期。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主要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关键词:社会风气开放时世装襦裙胡服女着男装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批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一个物质文明。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而中国丰富的服饰文化宝藏也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国的服饰一开始就呈现各民族多元化、本民族雷同化的特点。由于历史上民族分布格局的动荡和各族人民的相互交流,中原传统服饰和周边少数民族服饰一直处在相互碰撞、渗透、模仿和交光互映中,不仅形成华夷杂服的多元化服饰结构,而且是周边的胡服不断被吸收、沉淀到中原传统服饰之中,最后演化成整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这正应验了美国人类学家英菲的论断:“一个文化项目是外来渗透的结果,还是自然独立发明的产物,这个问题对于那些注重历史遗产的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对于那些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所有文化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最先都是以文化渗透的形式出现的。”隋唐五代三百年,在中国服饰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是变化极为显著的一个阶段。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也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到全盛时期。隋唐服饰一方面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中国古代在每次改朝换代时统治者都要“改正朔,易服色”,这种“易服色”也是改。朝换代的重要标志之一,隋唐时期也不例外。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魏晋南北朝以来,国家长期分裂割据,南北服饰特征各不相同,随着国家的统一,随着民族大融合服饰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中而趋于大融合。另一方面,隋唐时代社会风气开放,与此相适应的服饰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开放性,极具有明显的历史阶段性特征,特别是社会风气的开放性与多元性,尤其表现咋妇女的服饰及化妆方面。隋唐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最繁荣昌盛的时期,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特别是丝绸及纺织工艺闻名世界,为服饰争奇斗艳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由隋入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对异国衣冠服饰的兼收并蓄,使唐朝服饰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目,更富有时代的特色。服饰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在唐代许多新颖的服饰纷纷出现,胡服在此时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对裤褶服饰的产生,将秦汉时期的交领、宽衣大衫、曳地长裙的服饰逐渐淘汰,转为盘领、紧身窄袖、合身的短衫、瘦长裙所替代。服饰逐渐的开放,强调体态的美感,配挂披或胡帽;鞋子除云头高履外还出现了小蛮靴。在加上织品的发展,许多轻薄细柔的布料被开发出来,因此透明的、多层次的穿着开始引领风骚。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特色有:袒胸、高腰、披巾、明衣、男装、胡服和所谓的“时世装”等。在初唐时期,襦裙半臂穿戴已经出现,不仅在中原地区流行,西北地区的妇女也同样喜欢穿,穿的时候一般用对襟,穿在胸前结带。还有一种大袖衫。唐代仕女下装多穿裙子,腰束的极高,甚至高过胸部。裙色以红、紫、黄、绿最多,其中以红色最为流行。衣身袒胸短襦、肩披宽长的肩巾、下穿高头云履。妇女服饰展现性感魅力,其中著名的是明衣的使用。明衣原属礼服的中单,是用透明的薄纱制成。在以往只当作内衣穿着,但是在盛唐时期,明衣被拿来当作外衣,并成为盛装。说到唐代女服的代表,“女式大袖衫”可谓之一。大袖衫一词本泛指宽衣大袖的款式,比如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风流倜傥,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但我们这里讲的大袖衫,专指唐代女子的特宽大袖礼服。它比通常的宽袖外衣还要宽大,在普通中衣外或披或系,大气飘逸。充分反映了唐代繁华、恢弘、大气的文化特征,呈现出当时华丽开放的审美风尚。现今很多人想象中的“超宽超大的仙女衣”基本就源自这种大袖衫。中晚唐之后,女服出现了宽袖对襟衫,长裙,批帛穿戴。这是中晚唐之际的贵族服饰,一般多在重要的场合穿著,如朝参,礼见以及出嫁等。穿著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细钗礼衣”。这种服饰是受回鹘装的影响。回鹘是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即现在的维吾尔族的前身。在唐朝开元年间,回鹘曾一度是北方最强盛的少数民族政权。回鹘族人民与汉族人民,有着亲密友好的关系,相互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来往从未间断。回鹘族的服装,对汉族人民曾带来较大的影响,尤其在贵族妇女及宫廷妇女中间广为流行。回鹘装的基本特点略似男子的长袍,翻领,袖子窄小而衣身宽大,下长曳地。颜色以暖色调为主,尤喜用红色。材料大多用质地厚实的织锦,领、袖均镶有较宽阔的织金锦花边。穿着这种服装,通常都将头发挽成椎状的髻式,称“回鹘髻”。髻上另戴一顶缀满珠玉的桃形金冠,上缀凤鸟。两鬓一般还插有簪钗,耳边及颈项各佩许多精美的首饰。足穿翘头软锦鞋。在唐朝,“时世装”,袒领服、男装、胡服也是重要服饰。流行与开元天宝年间。他的特征的是翻领对襟,窄袖,锦边……唐朝是一个流行胡服的年代。“时世装”,即时装,唐初女子衣衫小袖窄衣,外加半臂,肩绕披帛,紧身长裙上束至胸,风格简约;盛唐时,衣裙渐宽,裙腰下移,服色艳丽;至中晚唐时,衣裙日趋宽肥,女子往往褒衣博带,宽袍大袖,色彩靡丽。袒领服、男服、戎装和胡服,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的妇女中广为流行。袒领服为一种半袒胸的大袖衫襦,衣料为纱罗制品,时人形容为“慢束罗裙半掩胸”、“参差羞杀雪芙蓉”、“绮罗纤缕见肌肤”等,下配以曳地长裙,充分体现了唐代女子的婀娜身姿和自然之美。女扮男装也是唐朝服饰的一大特点。唐代妇女喜好戎装、男服。“军装宫娥扫眉浅”,则描绘了宫中女子穿着戎装的情景。武宗时,王才人因着与武宗同样的衣服,而常被奏事者误认为皇帝。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盛唐时,士人们的妻子不约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们也纷纷仿效女主人穿起男式圆领服,头裹幞头,足蹬乌皮靴。唐代妇女并无华夷之别的观念,开元天宝年间,在长安、洛阳等大都市的街头,处处可见身着翻领、窄袖紧身胡服、腰系蹀躞带的汉族女子,体现了盛唐帝国妇女们开放、健美的精神风貌。女扮男装的原因主要有:唐朝统治者出身胡族,因而尚武,故此喜着胡服;唐朝前期社会开放,妇女参加社会活动较多,男装较为方便;唐代妇女的自我表性意识较强,男装可以体现女性身体各部位的曲线。尚武和开放,无疑是女扮男装流行的大背景,但北齐、北周、隋朝也同样有胡族血统,有尚武精神,有开放的社会,却还没有见到妇女大量穿男装的现象。所以突出女性人体美,则可能是个别妇女的意识,未必是所有人的想法。而开放和体现人体美,也可以通过其他装饰表现出来,像太原金胜村337号墓壁画中袒胸的妇女,要比着男装的侍女开放得多。从史料来看,贞观初身着胡服的粟特男女大量进入中国,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特别是男式胡服被唐朝妇女当作时髦装束。这种社会风尚在高宗、武则天时期迅速扩散。唐代服饰主要继承了周、战国、汉代、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的华贵,使服饰和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花纹对后代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完美地展现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的意蕴。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往频繁,世风开放。加之域外少数民族风气的影响,唐代妇女所受束缚较少。在这独有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氛围下,唐代妇女服饰,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调,创新的装饰手法,典雅华美的风格,成为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唐代是中国服饰艺术发展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服饰艺术的发展不仅体现了唐代物质生活的发展与科技技术的提高,体现了这一时期审美意识的转向,而且也反映了这一时期思想意识的开放以及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参考文献:【1】《中国风俗史》张亮采著团结出版社2005(p140-p142)【2】《唐朝文化史》徐连达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p53-p71)【3】《隋唐五代史下》吕思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p978-p988)【4】《中国社会风俗史》秦永洲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p22-p26)【5】《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楼慧珍等著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p70-71)【6】《中国服饰五千年》上海市戏曲学校中国服装史研究组著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学林出版社1984(p76-p103)【7】《中国民俗》舒燕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p82-p83、)【8】《中华民俗风情博览-礼仪生活》朱宁虹著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p93-p104)【9】《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楼慧珍等著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p95-p108)【10】《中国古代服饰用具职官》孔德明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p65-p84)【11】《中国服饰文化》王维堤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p32、p84-p88、p107-p121)【12】《中国服饰这棵树》包铭新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p23-p25)【13】《中国社会生活史》庄华峰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p68-p71)【14】《中国服饰史》陈志华、朱华著中国纺织出版2008(p90-p113)【15】《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概览》兰宇著三秦出版社2006(p117-p143)【16】《中国服饰史稿》朱和平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p189-p215)【17】《中国古代妇女史》刘士圣、刘扬著青岛出版社1991(p249)【18】《中国古代服饰》王明泽编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p26-p35)【19】《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第三版)齐涛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p282-p283)【20】《中国古代服饰大观》周讯、高春明著重庆出版社1994(p303-p305)
本文标题:社会生活史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26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