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农村初中寄宿生管理体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总)
蔡甸区索河中学研究课题农村初中寄宿制管理体系研究索河中学课题组2012年5月28日寄宿制管理课题开题论证一、课题名称:农村初中学校寄宿制管理体系研究二、开题时间:2012年5月28日三、开题地点:蔡甸区索河中学四楼会议室四、参与人员:专家评审组、索河中学教科室、索河中学寄宿制管理课题组成员五、论证程序:(一)实地考察:察看索河中学学生公寓、食堂的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及内部管理的具体情况。(二)课题论证:1、索河中学教研室李忠兵主任介绍参加开题论证会的领导、专家和课题组成员情况;2、课题领导小组组长吴华平校长介绍索河中学寄宿制管理概况,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3、课题研究小组组长李志祥副校长汇报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依据和阶段设计方案;4、课题组研究小组副组长袁国芬、刘珍益、袁新发主任发言谈对该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想法;5、课题研究小组组长李志祥副校长对专家开题意见和建议进行简要归纳总结并表态。吴华平男,45岁,研究生学历,市寄宿制管理先进个人,区学科带头人,区教学桃李奖获得者,现任索河中学校长。多年从事学校管理和化学教学,多篇论文在市区获奖,为推动我校寄宿制建设和管理作出突出贡献。李志祥男,45岁,本科学历,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现任索河中学副校长。多年从事后勤管理和九年级化学教学,论文《化合价教学的几点想法》发表在《科教导刊》11年第一期,多篇论文在市区获奖,《校长的成长之路:专业化发展》获市教科院叁等奖,《浅谈饮食健康》,《如何让农村学生走出厌学的困境》获区二等奖,课件《燃烧和灭火》获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二等奖。袁国芬女,33岁,本科学历,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女教职工工作者,07年教学桃李奖者。现任校教务处副主任。06年《石山地区留守学生调查报告》获市第三期农村偏远地区中学教师优秀论文奖;08年论文《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建议》在镇内的学术交流报告中取得不俗的效果;12年论文《让教育充满人性的关怀——浅议农村寄宿制学校关爱留守学生的措施》获市二等奖。袁新发男,45岁,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校总务处副主任。曾获区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分式方程的增根》获区优秀论文二等奖,《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获区说课二等奖。胡畅男,36岁,本科学历,区教学桃李奖、师德风范奖、新长征突击手获得者。现任校团支部书记。常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多次辅导学生获省市竞赛奖,08年获得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著有《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几种方式》、《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建议》等论文。对班主任工作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李江洪男,43岁,本科学历。09年获区级优秀研讨课、说课比赛初中组一等奖。论文《学洋思对政治教师的要求》获市三等奖;09年论文《初三思品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获区二等奖;10年发表论文《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的课堂实效》;多次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吴艳芬女37岁,中共党员,本科,教务处副主任。曾先后于2003年论文《浅谈中小学业余训练的管理》发表于国家级刊物《中国成人教育学刊》;2008年论文《对体育教学语言的几点探讨》获市三等奖;2011年论文《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获省一等奖等。刘俊兰女46岁,市百优班主任,区优秀教师、师德风范奖、教学桃李奖获得者。现任英语教研组长。09年论文《优化初中英语教学,构建高效英语课堂》发表在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生英语》上。多年班主任工作扎实、独具匠心、卓有成效,所带班级09年区先进班集体。吴文秀女,43岁,本科学历,区优秀教师,多年从事九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谈对学困生的数学兴趣培养》获区三等奖。农村初中学校寄宿制管理体系研究实施方案蔡甸区索河中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的背景:1、农村初中布局调整的发展趋势。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是深化教学改革,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基础教育规模效益的主要手段。布局调整对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自1998年实施布局调整工作以来,已形成“一镇一校”的办学格局,但由于农村区域宽广,且我镇地形特殊,学生集中入学交通安全隐患较大,寄宿制伴随着布局调整工作的深入推进应运而生。2、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孩子均由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照管,孩子的教育、督促严重欠缺,实施寄宿制能将这部分孩子集中起来,加强教育,强化管理,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学习习惯的养成,弥补家庭教育的空白。3、独生子女教育的现状分析。现在农村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大部分都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服务意识、集体主义观念都比较淡薄,寄宿制就是要将独生子女融入集体之中,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服务,对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积极推进作用。(二)研究的意义:1、有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实施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重大组成部分,是教育适应我国在跨世纪的历史阶段中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形势的重大举措,也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走素质教育之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是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有助于探寻农村中学寄宿制办学的管理模式。寄宿制是新时期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出现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地管理好寄宿制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经验不足,操作性复杂,我校农村初中学校寄宿制管理体系研究旨探究寄宿制管理体系化、规范化,我们有信心将寄宿制稳步推进下去。3、有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寄宿制的产生如果只是为了解决农民进城打工,家中无人和学生上学路途遥远的困难,那么,充其量它只能是后勤管理,还会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学生也会因枯燥的学校生活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我们变换角度思考一下,在学校时间相对固定,学习任务相对较重的情况下,想要创出本校的办学特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课外大量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起来,有条不紊地按照学校的办学思路实施的话,那么寄宿制就成为创建学校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启动和推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有关部门和一些学校也展开了对寄宿制学校建设的讨论和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由于资金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寄宿制的办学模式多为后勤管理,基本上停留在“吃好、喝好、住好”的层面上。寄宿制管理研究针对性研究不够规范,不成体系。二、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教育活动是他们生命活动的一部分,他们对教育信息不是被动地全盘接受,而是能动的有选择的接受。寄宿为学生提供了主动、能动发展的空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2、活动教学理论。根据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关于“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应该是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形成的。我们的一切教育工作不应该是空洞的说教,而应该是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有生命价值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自省,从而逐步达到思想的升华。3、现代德育论。斯宾塞指出,“人类是完全从自我教育中取得进步的,教师讲得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应该尽量多些。”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精神状态,即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三、研究目标及内容1、研究目标:(1)在现有基础上构建起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农村初中学校寄宿制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2)充分利用寄宿生在校时间长的实际,探索对学生行为习惯、学习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有效教育,使寄宿生各方面得到可持续发展;(3)加深全体教职工对农村初中学校寄宿制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其职能,实现全员参与的寄宿生管理模式;(4)形成有农村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研究内容:(1)符合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硬、软件建设;(2)健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卫生管理、进餐管理、住宿管理、人文关怀、家校联系等方面的管理。(3)寄宿生的行为习惯和身心健康的有效教育;(4)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职能的发挥;(5)基于农村特色的文体活动及校园文化。四、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教育观查法和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各地区、各校有关寄宿制管理办学经验,在收集、鉴别、整理过程中作出判断和取舍,集众家之长,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2、教育观查法。在自然状态下,考查寄宿学生个体和群体生活、学习情况,随时注意学生出现的个别化和趋向化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对寄宿学生管理方法,不断改进教师和学校教育管理行为。3、个案研究法。在调查、座谈和观察中,发现寄宿生中的特殊个体,作为研究对象予以跟踪,在教师的积极干预下使其发生改变,研究者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以及有关人员对自已的管理教育过程加以不断主观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将教育管理措施和管理效果之间的关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规律的形成理论,以指导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五、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12年4月至2012年5月)①收集学习文献资料,进行农村初中阶段寄宿制管理研究的可行性论证;②聘用符合条件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③参照分析其它地区管理经验及学校实际,确立我校寄宿制管理研究的目的、内容,撰写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2、实施阶段(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1)第一阶段:调研阶段①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家访等形式,全面了解寄宿生情况;②汇总分析调查结果,提出下阶段研究方案(2)第二阶段:实践阶段①建立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的机制,深入寄宿制研究。②通过QQ群、论坛等多种教研平台,进行课题研究成员之间的交流活动,促进互相补充、互相学习。③定期和不定期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外出学习考察,请有关专家授课,以督促课题研究顺利进行。④对寄宿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考查、测试,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理论成果。(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①总结课题研究各类成果;②整理课题相关的所有资料和文本成果,装订成册;3、结题阶段(2014年3月)①全面总结,撰写结题报告。②举行结题论证会,接受上级课题组的鉴定与评估。具体时间和任务安排如下:阶段时间任务责任人成果形式准备阶段2012.4收集学习文献资料,进行课题的可行性论证;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李志祥吴华平课题方案2012.5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李志祥袁国芬课题方案实施阶段2012.6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全面了解寄宿生学习、进餐、就寝、课余活动、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意见或要求。全体课题组成员调查问卷座谈记录2012.7梳理调查的情况和学生、家长反馈意见全体课题组成员调查报告2012.8第一阶段调查结果整理汇总分析,提出下阶段研究方案李志祥总结报告2012.9全面统计新住宿生信息,梳理寄宿生管理制度,整理我校寄宿制校园文化建设成就李志祥袁新发吴文秀统计表制度汇编2012.10按计划深入学生中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胡畅吴文秀活动图片2012.11对住宿生行为习惯跟踪,并进行个案研究刘俊兰袁国芬研究报告案例2012.12心理教育对策研究李江洪研究案例2013.1调取寄宿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并以部分班级为样本,进行跟踪研究吴艳芬分析报告2013.2校园水电设施、建筑物安全隐患检修寄宿生行为习惯的教育策略及实施李志祥袁国芬维修报告研究报告实施阶段2013.3班级行为习惯培养研究寄宿学生人文关怀的跟进与覆盖刘俊兰袁国芬论文2013.4检查寄宿生管理制度的落实,发现制度和落实中的不足,研究解决途径和办法袁新发研究报告2013.5寄宿制学校硬软件建设研究阶段性总结李志祥论文2013.6通过活动总结,构建课外文体活动管理机制胡畅研究报告2013.7分析寄宿生学年末成绩,针对性的对提高教师素质进行校
本文标题:农村初中寄宿生管理体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28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