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要鉴赏古诗词的艺术效果-就一定
一、表达技巧到底有哪些?“表达技巧“是作者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而在创作中运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说了一个然并卵的概念后,精龄老师要说的是,大家在诗词鉴赏题目中遇到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甚至是“表现手法”这些名词其实都是同一概念。现在语文并不太注重这些概念的实质区分,大体可以认为它们之间是统一的。如果要严格区分的话,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有四大类: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详见下图:二、化繁为简,挑常考的识记看到有这么多类别,大家是不是累觉不爱了?精龄老师带大家梳理一下,化繁为简。(图中白色字体的表达方式和结构技巧在诗词鉴赏中较少涉及,所以大家可以不必识记,只需了解。)表达方式:指用什么样的口吻来表述内容。大家可以结合我们学过的几种文体来理解——记叙文(记叙)、说明文(说明)、议论文(议论)、散文(描写、抒情)。结构技巧:指位置作用。大家可以结合段落位置来理解——开头(开门见山、铺垫、伏笔),中间(过渡、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开头、卒章显志)。了解完不常考的两项后,我们着重梳理最常考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指语句的修饰方法。最常考的是比喻(生动形象)、拟人(赋予××以人的情感,表现了强烈的主观色彩)、夸张(想象丰富,突出了××的特点)。这些也是大家很熟悉的,所以不赘述。精龄老师要介绍一些大家并不很熟悉但在诗词鉴赏中会出现的修辞手法。对偶:诗词也叫对仗。指将相同或对立的词放在同一位置的表现方式。比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对“莲动”(主谓短语),“归”对“下”(动词),“浣女”对“渔舟”(名词),这些对应的词结构、词性相同,意义对称。效果: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借代:借一物代替另一物。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用“帆”代指船。“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绿”代指叶子,“红”代指花朵。效果:简洁生动,引人联想。顶真:又叫联珠、蝉联,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例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效果:语气贯通、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互文: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木兰诗》中有很多互文,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就是指兔子在“脚扑朔、眼迷离”,并不分雌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就是说进了我的房间,开门坐到床上,而不是跑到东边开门,再跑到西边坐床。效果:互相补充、表意委婉、耐人寻味。通感:又叫移觉,指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用“歌声”的听觉写“清香”的嗅觉。效果: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增强文采。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效果:反复咏叹,增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表现手法:指表达情感和行文措辞的特殊方式。分为抒发情感的方式、描绘画面的方式,以及诗歌中特有的赋、比、兴的手法。抒情方式中直抒胸臆(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借景抒情(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托物言志(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古咏怀(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山坡羊·潼关怀古》)这些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抒情方式,所以在这里不作赘述,但是会在课程第二部分的分类解读中,结合诗歌类别详解。今天的课程精龄老师想说一说对比和衬托。很多同学都会纠结于这两个手法。对比:郭敬明和姚明站在一起衬托:郭敬明站在篮球架边上(ps:纯属举例,无人生攻击之意)对比:是把矛盾对立的事物进行比较,更鲜明强烈地突出双方的差异(姚明很高,郭敬明很矮,他们两人身高差距大),而且两者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地位平等(姚明、郭敬明地位平等)。衬托:是用其他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来陪衬要表现的事物,双方有主次之分(用篮球架来陪衬郭敬明,郭敬明是主要描述对象,篮球架是次要的陪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衬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贵人家门前飘出酒肉的味道,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贫富对比,突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贫富之间没有主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鸣、鸟鸣的声音清晰可闻,正是这些声音更衬托出来山林的幽静。(主要是为了写山林幽静)。上节课精龄老师和大家梳理了表达技巧的分类,重点讲了其中的修辞手法、抒情手法的各类运用。今天精龄老师继续和大家重点详细地梳理表达技巧中的描写手法。描写手法是古诗词鉴赏中常考的手法,比起抒情手法的直接易辨,描写手法是大家比较懵懂的表达技巧,所以大家要耐心把今天的课程看完。一、描写手法到底有哪些?何谓“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场面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为了使画面描绘得更生动形象,就会用到一些手法,就叫做“描写手法”。描写手法具体有哪些呢?我们参看上节课就讲到过的这张图来具体详解:二、这些手法如何运用?白描又叫“简笔勾勒”,原来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花鸟时用墨线勾勒物象轮廓,不着色。在古诗词中白描是指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连用九个名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简笔勾勒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渲染一种画国画技法,指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浓墨重彩使画面更加形象鲜明。在古诗词中,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比如古代诗人形容大雪纷飞,说是“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形容贴梗海棠的艳丽,说是“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这都一下子就把平凡的事物渲染得瑰奇起来了。动静结合(1)动静结合: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2)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突出静态。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敲”来,反而更显的环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动衬静的典范。虚实结合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丰富诗中意象,开拓诗中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和审美空间,烘托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在古诗词中有如下几类常见的虚景:(1)神仙鬼怪的虚幻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些虚幻的意境来反衬现实,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里“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神仙图景,而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的或者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当下已不在眼前的景象。如“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再现火烧赤壁这一史实,倾注了作者对周瑜的由衷赞赏。反衬出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3)对未来之景的想象这类虚景是还没有发生的情境,由当下想象到未来,将当下的情感延续到未来而绵延不断。使情感更加强烈。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诗人想象自己别离后孤独、寂寞的情景,使读者身临其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4)从对方角度写的假想之景不直接写自己的处境情感,而是从对方的角度写,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这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正侧结合正侧法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指的是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就是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包括人物)进行描写,侧面描写的目的使对象更加鲜明突出。正侧结合是指诗词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有时候只出现侧面描写。正侧结合的作用:(1)使形象更加鲜明丰满;(2)感情抒发更加充分;(3)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种评价术语也可单用于侧面描写。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赏析】这首诗首联与颔联是正面描写。首联正面描写梅花在“众芳摇落”时节“独喧妍”独特的生活环境和引人入胜的“风情”;颔联进一步从正面具体描写梅花“疏影横斜”的姿态和“暗香浮动”的神韵。颈联与尾联是侧面烘托。颈联从“霜禽”与“粉蝶”受梅花的吸引进一步烘托梅花的美好形象,尾联从诗人抒情的角度,烘托梅花品格:说只有诗人的低吟品赏才可以与梅花的品格相般配,是容不得世俗的“擅板与金樽”(歌舞饮宴)染杂其间的。这样正侧结合的描写,使梅花的美好形象更加丰满,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品格;充分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最能显示形象状态特征的某个或某几个人、物、景进行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赏析】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多用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人物的细节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景物或场面的细节描写往往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对比衬托、气氛渲染等方法进行。细节描写的作用:(1)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2)画龙点睛(3)见微知著、言少而意丰,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赏析】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观察角度变化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仰、高低、上下、远近,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赏析】诗的第一句以仰视的角度写天上如眉的清月,第二句又写了低头所见的水面上的越中山色。一俯一仰之间,全方位多角度地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入仙境。色彩渲染古诗词中的色彩渲染是指诗词中用多种颜色的形容词来描绘画面,使画面色彩明丽。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借乐景反衬出离别或思归的哀情。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赏析】这首诗中,诗人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
本文标题:要鉴赏古诗词的艺术效果-就一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4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