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点1“市”在历代的发展(d)1.(2018年1月杭州高三期末)北朝《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有()①各种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②政府对“市”实行行政管理③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④草市已经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木兰分别在不同的市场买不同的装备,说明商品买卖有固定的场所,故①正确;宋代以前政府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故②正确;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利于商品发展,故③正确;隋唐时期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材料不能看出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2.(2017年9月嘉兴模拟)读唐代长安商业分布图,它反映了该时期长安城()A.除东、西两市之外设立更多的“市”B.全城均衡分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C.对城中的“市”已经不再直接监管D.商业活动呈现突破空间限制的趋势解析根据图可知该时期长安城除东、西两市之外,没有设立别的“市”,故A项错误;根据图可以看出东市周边饮食服务较为集中,而西市周边较少,全城的饮食服务分布不均衡,故B项错误;宋以前对市场交易进行了严格限制,材料也无法体现城中的“市”不受直接监管,故C项错误;根据图可知七世纪前手工业店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附近,而七世纪后手工业店、饮食服务不仅数量大增,而且广泛分布在长安城,并不局限于东、西两市,商业活动呈现突破空间限制的趋势,故D项正确。答案D3.(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北宋中后期,临安城郊围绕有多个人口众多的草市,其中“浙江草市”年商税额超过了同期浙西地区的所有县级城市,“龙山草市”相当于一般县级城市的规模。这说明()A.草市发展促进了城郊城市化B.草市具备了县级城市的功能C.草市开始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D.人口增长促使城中的市移至郊外解析材料提到,临安城郊围绕有多个人口众多的草市,其税额和规模相当于一般县级城市,这说明草市发展促进了城郊由乡村向城市化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草市的税额和规模,不能说明草市具备了县级城市的功能,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草市开始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说明城中的市移至郊外,故D项错误。答案A4.(2018年3月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考试)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政府专门设置机构对市场进行行政管理。下列官职中主要负责市场行政管理的有()①“五均”官②草市尉③市署令④三司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五均”官是古代管理市场物价的官,六朝时开始设立“草市尉”对草市进行管理,“市署令”是唐朝时期设立的管理市的官员,故A符合题意;三司使是北宋设置的用来分割宰相财政权的官员,故④与题意不符。答案A【名师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这一题只要判断出④不符合题意即可。考点2(加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的特点(c)5.(2017年10月杭州高三期中考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唐朝时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唐朝只特许广州一口统一经营对外贸易D.唐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全球化意义解析“瓷路”是宋元以来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称呼,故A项错误;丝绸之路开通后,最远至西方的罗马帝国,因为中国的丝绸在欧洲比较受欢迎,故称“丝国”,故B项正确;“特许广州一口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为清朝所特有的现象,故C项错误;唐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在与中国交往的一些国家之间的民间往来,没有涉及到更远的如美洲等地,交往也属于自由交往,不存在掠夺和侵略,故D项错误。答案B6.(2017年9月宁波十校模拟)1987年,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南宋时期的古沉船,后命名为南海1号。在目前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喇叭口”大瓷碗,还有一些首饰盒等物品,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相异,显然是为外国客户专门制作的。这一现象说明宋代()A.瓷器国内市场狭小B.海外贸易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C.海外商运业的发展D.处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转型时期解析材料直接可以反映的是海外商运业的发展,其他与材料无关。答案C考点3(加试)“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7.(2018年3月嘉兴模拟)有史家描述:西汉时“经商为富的,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A.商人谋求政治地位B.工商业经济的发展C.农民地位比商人高D.儒学独尊地位确立解析从材料可知商人由于社会地位低“只要家境粗给,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故选A。答案A8.(2017年9月丽水、衢州、湖州高三模拟)汤显祖任遂昌知县期间,勤政惠民,春耕时节都要率衙役带着花酒和春鞭,举行“班(颁)春劝农”仪式,劝农人勤作农事。这一材料主要印证了()A.政府重视农业的思想B.农业生产耕作上的适时性C.经济形态上的封闭性D.农业经营方式上的分散性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汤显祖身为知县,需要举行劝农人勤作农事的仪式,反映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故A项正确;材料有反映农业生产耕作适时性的内容,但主要部分是官府在春耕时节组织劝农活动,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农业活动的支持,没有体现小农经济封闭性,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与材料中官府组织劝农活动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考点4(加试)“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9.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A.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B.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C.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D.“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解析“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这一段时期清朝并没有主动融入世界的意图,故A项错误;“清乾隆中期以后”虽然清朝本身并没有改变对外贸易的基本思路,但此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波及了中国,故B项正确;“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中国依然是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C项错误;“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可见并没有突破“海禁”政策,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8年3月温州适应卷)明代某士人指出:“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这一言论意在说明()A.闽省之民皆以海为生B.闽省渔业发达的原因C.沿海贸易网络的形成D.海禁政策的弊端所在解析“闽省之民皆以海为生”只是交代背景,而材料中重点在于“一旦禁止,则……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与“意在说明”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重点不符,故B项错误;题目没有涉及沿海贸易网络,与材料中“闽省”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以海为田……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表明是海禁政策,“勾连入寇”反映了弊端,故D项正确。答案D易错点1对城市职能与“市”“坊”的发展与演变认识不清易错提醒【典例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摘自《唐六典》(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代的坊市制度有何特点。答案①市坊布局规整,有明确的地理位置。②坊市有严格的时间管理。材料二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2)根据材料二说明北宋时期商业发展与唐代相比有何变化。答案材料二说明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商品交易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易错点2误认为海禁、闭关锁国是禁绝一切对外贸易易错提醒“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闭关锁国”是指明清时期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外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是防外。【典例2】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准确含义是()A.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B.禁绝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往来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解析根据所学可知A项正确。答案A易错点3对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认识不全面易错提醒【典例3】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D.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解析这是一道程度类选择题,旨在考查分析理解能力,A、B、C三项都根源于D项。答案D[命题分析]1.从本讲知识学考命题看,主要是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以及古代经济政策的考查。2.从对知识的考查来看,要求学生细致把握主干知识。3.从能力要求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识读能力,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4.从题型特点看,主要表现为图片型、史料型、概念型。【典例】(2016年4月浙江学考)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这反映出()A.草市中有夜市B.江南市镇兴起C.村寨出现草市D.专业市场出现解析由材料中关键信息“夜船归草市”可知唐代草市中出现了夜市。答案A[题组训练]1.(2016年10月浙江选考)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商人,长安城中有“东西市”的商业区,估客结交十常侍、公卿等权贵,因此排除A、B、C,选D项。答案D2.(2017年4月浙江选考)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解析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泉州客商李充是民间贸易与朝贡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表明宋朝的海外贸易是“海上丝绸之路”,故D项正确。答案D3.(2016年10月浙江选考)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认为“海禁”政策影响了海外贸易,妨碍了社会进步,因此D项正确。答案D4.(2016年4月浙江学考)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这一现象反映了()A.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C.商品经济的发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53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