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一会计的产生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条件:1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2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内容: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特点: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内容: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2、经济业务合法性;3、财产安全和完整;4、财经法纪执行。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五会计定义: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六会计的特点1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2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3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七会计学学科分类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九会计核算方法内容: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算与其它核算的关系业务核算:业务活动中各种手续及其产生记录统计核算:业务活动中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业务活动信息三者关系:PPT第二章一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客体,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资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资金循环: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回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资金周转: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该过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察:PPT1、资金进入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发行股票或债券、借款)取得资金。2、资金的循环周转:表现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3、资金退出企业:经营过程或资金循环周转完成时,交纳所得税、分派盈利、偿还借款等形式而退出企业。二会计要素概念: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定义: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特点:1.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2.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3.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构成:流动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非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定义: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构成: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预提费用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所有者权益定义: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构成: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收入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构成: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费用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包括成本与费用成本: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耗费,费用: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构成:营业税金(税费),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利润定义: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问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构成: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三会计等式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的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净收益(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原因:1.等式左边反映企业拥有的资产的规模,右边反映其来源。提供资产者对企业的资产具有要求权,即权益。2.资产与权益反映了同一经济资源的两个不同方面。资产总额必然等于权益总额。结论:1.经济业务的发生,无非是影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增减;2.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至少要影响两个具体项目发生增减变化;3.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第三章一、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我国一般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客观性,真实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三会计计量企业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种类: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一〕历史成本:资产按照购买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买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二)重置成本: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三〕可变现净值: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童。(四)现值: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虽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五)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领计量。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四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1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既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2相对应于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是目前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所采用的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3企业会计统一要求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第四章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对资金运动按其经济内容的性质进行的分类。二,主要的会计科目(一)资产类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待摊费用(二)负债类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三)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四)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待摊进货费用,劳务成本(五)损益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三、账户的概念和结构概念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按照会计的管理与核算的要求,在账簿中开设的记账单位。结构账户结构是反映其内容的组成要素。反映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资金运动数量的变化(减少,增加)。包括:账号名称,会计事项发生的日期,摘要,凭证号数,金额通常以“丁”字式账户为例说明账户的结构账户要提供四个指标: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设置1总分类账户:根据总分类科目(一级会计科目)在总分类账中开设中的账户。2明细分类账户的设置:根据明细分类科目(二级会计科目)在明细分类账中开设的账户四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关系联系:账户是根据科目开设的,账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二者反映的是同一内容区别:科目只是一个概念、名称;账户即是一个概念,又是实体工具,登记金额变动,具一定得结构,格式。五,复式记账概念: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需要从两个方面按相同的余额,记入相对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科目的记账方法。理论依据:是资金运动。基本原则:1以会计等式为记账基础2必须在两个或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等额记录3必须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进行记录4定期汇总的全部账号记录必须平衡作用:1.可以如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2.可以检查记录结果是否正确种类: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六,借贷记账法概念: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的复式记账法。基本内容:记账符号;账户的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账户的结构:账户类别借方贷方余额方向资产类增加减少借方负债类减少增加贷方所有者权益类减少增加贷方收入类减少增加无余额费用类增加减少无余额计算公式: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资产类: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负债、所有者权益类: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会计分录概念:会计分录是按反映一项经济业务的会计科目,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借助记账符号,分别记录其增加或减少数量变化的一种方法。内容:会计科目(账户)及其所属明细科目(账户),记账符号,数量(金额)分类: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对应复合会计分录: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七,试算平衡(一)概念:根据各种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来检查各类账户的纪录是否正确。(二)试算平衡方法:a.余额试算平衡法:全部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全部科目的贷方余额合计数b.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全部科目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三)作用:1,检查每笔会计分录的借贷方发生额是否平衡。2,检查一定时期会计科目的借贷发生额是否平衡。(四)试算平衡表对账户的试算平衡可以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进行。分类:总分类账户余额试算平衡表;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表。注:即使试算平衡表中借贷金额相等,也不足以
本文标题: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560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