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家乡的历史名人情况调研--陶行知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题目家乡的历史名人情况调研系(专业)班级作者联系电话指导老师日期:2012年月11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2摘要:有关陶行知先生的人物简介,生平事迹,主要贡献,主要著作,人物评价和经过调研后的自我思考。关键词:陶行知,教育家,思想家正文:人物简介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汉族,徽州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人物生平1908年17岁:赴杭州拟入广济医学堂学医,因不满学堂对非基督教徒的歧视,三天后愤而退学。1911年20岁:辛亥革命爆发,思想发生变化,信仰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读书要与国家大事结合。1912年21岁:在金大,热心爱国社会活动。组织爱国演讲,举办爱国捐,热心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1919年28岁:5月9日,在南京小营演武厅6千人大会上发表演说,痛斥袁世凯“二十一条”卖国条约,13日,南京学界联合会成立,选举陶行知为会长。20日南京各校学生自行罢课。南京高师代校务的陈容反对罢课而离校,陶行知暂代理校务,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1921年30岁:12月,新教育共进社、《新教育》杂志社、实际教育调查社合并,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以“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说,力谋教育改进”为宗旨。1927年36岁: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即晓庄师范)正式开学。陶行知谈到“晓庄精神、乐观精神、革命精神和团结精神”。最后指出:“我们要办好乡3村教育,要改造乡村社会,总须有宽阔的胸怀,奉献精神。”1932年41岁:创办儿童通讯学校,普及科学教育,任校长,10月1日,在上海市创办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等,主张“以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开始推行普及教育运动。1938年47岁:在伦敦与中共代表吴玉章一起出席世界反侵略大会,并再次谒马克思墓。5月4日,在洛杉矶发表演说:日本在中国杀死100万人时,有50多万人是美国提供给日本军火帮助杀死的。引起美国的震惊,促进禁运和抵制日货。9月为甘地重写的《中国人民教育运动》英文稿,甘地作了按语:“这本小册子在印度对我们是非常有用的。”11月创立中国战时教育协会,起草战时教育方案。12月15日,在桂林正式成立生活教育社,当选为理事长。1945年54岁:5月,在《在战时教育》上发表《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9月9日,与冯亦代、倪斐君筹办的国际难童学校开学。又称培才小学。10月18日,发表英文论著《全民教育》提出:“民主第一”、“全民教育”、“全面教育”、“终身教育”等指导原则。11月1日,《战时教育》改《民主教育》。在创刊号上发表《民主》、《民主教育》两文。1946年55岁:较场口惨案”郭、李被打伤。陶即带领育才师生上街游行,抗议示威。6月23日,在上海北站十万群众欢送赴京请愿代表大会上,担任大会主席,发表著名演说,要求和平,反对内战。7月,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先后被害。陶行知说;“我等着第三枪”。12日,在沪江大学最后一次讲演:《新中国之教育》。16日,给育才学校师生写了最后一封信。21日,又写下了最后一首诗《祭邹韬奋先生文》他面对敌人威胁,无私无畏,视死如归。在上海最后三个月里作了百余次演讲,充分表达了广大人民反内战、反独裁、要民主、要和平的意志。7月24日连夜整理历年诗稿。7月25日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55岁。主要贡献他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陶先生一生办过许多各种类型的学校,这些学校为社会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还输送了不少革命青年到延安和大别山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4宣传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主要著作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等。作品《陶校长的演讲》选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9册,《自立立人歌》四首中前两首选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10册。人物评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在长期的艰难跋涉中,陶行知逐步认识到,不改造旧中国黑暗的政治,就不可能真正繁荣中国的文化教育。因此,在四十年代中期他发表了《民主教育之普及》等文章,揭露和抨击国民党推行的法西斯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这一思想,同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已是精髓相通。由于思想上的一致,他和许多知识分子一起不约而同地站到了人民革命力量的一边,成为周恩来所赞誉的“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古代的孔子开私塾提倡“有教无类”,首开平民教育之先河。近代的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又出现了一位努力践行平民教育的人物,并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创办了各类新型学校。这位被人们尊称的“当今圣人”,就是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自我思考(一)我认为,中国的落后,与教育的落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理论的落后、教育思想的落后。孔夫子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5统治了中国达二千年之久,也曾培养了许多“人才”,也曾给中国的封建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繁荣”,但是,随着上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了这种“繁荣”,同时也宣告了孔夫子教育思想的寿数已尽。新的时代需要有新的人,因而也需要新的教育思想,因而也需要新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于是,陶行知先生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为什么只有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与思想能禁得起历史的考验,得以传承呢?我想原因有二。其一,陶先生的教育始终立足于整个社会,使他的教育理论明显地区别于在他之前的教育家的理论,陶先生也明显有别于在他之前的教育工作者,成为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教育家。其二,作为一个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与其他教育家的理论相比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非常适合中国的国情。虽然他已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但是,他的理论对于当今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和师范教育仍有明显的指导意义,他的教育学说是留给我们的一大理论宝库。(二)我特别喜欢陶行知先生有三句名言:一是“爱满天下”,二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三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讲的都是人的素质问题。前两句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说做人要有一种宽广博大、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第三句不大好理解,“求真”还好办,怎么理解“真人”这两个字的含义呢?我以为陶先生所说的“真人”至少有以下几层意思。第一,“真人”必须是“求真”的人。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的行为多数是在意识的指导下完成的,唯有求得“真知”的人,他才有可能讲“真”的话,做“真”的事,也就是讲符合客观实际的话,做不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所以,“真人”的第一个前提条件是一个求真知的人。第二,“真人”必须是一个“向善”的人。关于人性本善或本恶问题的争论已进行了至少二千年,但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分子,不管他先天是“本善”或“本恶”,后天应该是追求“善”的。6惟有社会的每个分子都有“向善”之心,才会构成一个和谐、向上、文明的人类社会,因此,做“真人”的第二个前提条件应该是“向善”。
本文标题:家乡的历史名人情况调研--陶行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617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