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孔子与老子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2.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主张。3.理解孔子思想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4.了解老子的基本思想及其影响。基础知识导学梳理·识记·点拨重点难点探究理解·深化·探究随堂达标检测巩固·应用·反馈栏目索引1.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的创始人。2.主要内容(1)思想核心:“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①“仁”,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人际关系上则是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即“,勿施于人”。答案基础知识导学梳理·识记·点拨孔子的学说一儒家学派克己复礼己所不欲答案②“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为了实现“礼”,他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2)政治主张:孔子提倡“”。但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3)哲学思想: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4)教育思想:教育原则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教学方法上主张“”;学习方法上主张学思结合,独立思考。3.影响: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注重联系为政以德因材施教1.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将其思想整理成《》一书。2.思想(1)哲学思想: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2)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以“无事取天下”。3.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老聃与《道德经》二答案道德经无为而治易错警示1.结构图示方法总结2.识记方法用比较法掌握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孔子老子不同点学派儒家学派创始人道家学派创始人政治思想“仁”“礼”“为政以德”“无为而治”哲学思想对鬼神持怀疑态度,优先考虑实际问题“道”和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宝库的瑰宝相同点(1)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2)都反对苛政和过度压迫百姓;(3)都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方案;(4)都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返回重点难点探究理解·深化·探究主题一孔子及其思想史料探究1.孔子的核心思想材料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问题:材料说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内在关系?材料中“克己复礼”的实质是什么?答案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礼”是实现“仁”的手段,“仁”是“礼”的目的。实质: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重点难点探究理解·深化·探究答案答案2.孔子的政治思想材料孔子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我国新时期的治国方略。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以德治民”的思想和今天我国“以德治国”的主张有何异同?答案(1)相同点:都具有人本主义思想;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不同点:出发点不同:孔子的主张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剥削阶级不可能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今天的人本思想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根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史论总结1.多角度理解孔子“仁”的思想(1)“仁”的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其实现途径是“忠恕”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政治主张上,“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即“以德治国”。(3)社会关系上,“仁”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4)地位:“仁”是孔子政治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它对建立和谐社会,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2.全面理解孔子“礼”的思想(1)含义:“礼”指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就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2)途径:“正名”,即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3)实质:力图维护奴隶制度。(4)评价: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但孔子并没有一味保守,他还主张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主题二老子及其思想史料探究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材料二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87年国情咨文中引用了中国某思想家著名语句“治大国若烹小鲜”,引起强烈反响。问题:(1)材料一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属于何种哲学派别?答案“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2)材料二中的“某思想家”是谁?反映了其怎样的政治主张?如何认识该主张?答案老子。“无为而治”。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答案史论总结全面解读老子学说(1)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老子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但老子所说的“道”是虚无的,不可名状的,不可捉摸的,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2)老子哲学中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这是老子思想的精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忽略了对立面转化的必要条件,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3)老子主张在政治上“无为而治”,这种思想对约束统治者的暴政,恢复社会秩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老子还主张实行愚民政策,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影响。返回1.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据是()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C.儒家思想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D解析A项是孔子对古代教育的贡献,而不是思想史上的影响;儒家思想在汉朝时才被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故B项错误;C项指的是道家思想,故选D。解析答案随堂达标检测1234562.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下列选项直接体现“仁”这一思想内涵的是()A.“为政以德,爱惜民力”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D.“天法道,道法自然”解析A项是孔子的思想,主张统治者要“仁者爱人”,体现了“仁”;B项是老子的“无为”思想;C项是孔子的“礼”的思想;D项是老子的哲学思想。A解析答案1234563.孔子认为教育不分贵贱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这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解析材料“教育不分贵贱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体现了孔子招收学生不分贵贱,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思想。D解析答案1234564.“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子实际上主张()A.为政以德B.事物是对立和统一的C.杜绝浪费,勤俭治国D.无为而治,缓和矛盾解析从材料中“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来判断,材料反映出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A项是孔子的主张;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D解析答案1234565.老子和孔子的主张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主要是()A.用政治变革代替军事战争B.用古代的治国方法或模式解决现实的问题C.承认矛盾的存在但力求回避矛盾D.在教育思想上都承认私学的重要意义解析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老子强调回到小国寡民,孔子强调维护周礼,“为政以德”,这都是用古代的治国方法或模式解决现实的问题。在这两个人的思想中体现不出A项;C项是老子的思想;D项是孔子的思想。故选B。B解析答案123456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三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道德经》123456请回答:(1)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礼”的实质是什么?(2)据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解析答案返回123456
本文标题: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643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