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导学案《题破山寺后禅院》
四平第六中学语文学科八下册导学案课题《题破山寺后禅院》主备人乔云竹2周2节学习目标1、了解与诗歌相关的知识,反复诵读诗歌。2、反复诵读,紧抓意象,以“幽静”的理解贯穿全诗,领悟诗歌的主题。3、诵读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感悟品析,体会诗歌“幽静”的意境。教学难点:理解“曲径通幽”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流程1、情趣导入2、独学思考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①初日:②曲径:③幽:④花木深:⑤山光:⑥悦:⑦空:⑧万籁:⑨都:⑩但余:2、用自己的说说说诗歌的内容。3、合作探究(对学群学)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曲”“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两个词的理解。2、“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3、“诗抒情”“诗言志”。请你说说诗歌的主题。4、精彩展示学后反思:《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总结与板书: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的情怀。今天,我们从常建的诗中获得了心灵的怡悦,使自己的心灵纯净澄澈。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文化,热爱大自然。课后作业把诗改写为写景散文;课后反思
本文标题:导学案《题破山寺后禅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65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