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第七版)[2]
1《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第七版)(供临床、麻醉、影像、口腔、检验等本科专业使用)微生物学教研室2008年08月2前言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特异性预防和治疗原则等的科学。它与临床内科学、传染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及外科学等学科感染性疾病高度相关。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医学微生物学分为基本原理、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四篇。在基本原理中主要叙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遗传变异的规律、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在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中主要介绍几种引起较为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致病因子、抗感染免疫机理以及所致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微生物学》编写,供临床、麻醉、影像、口腔、检验等本科专业使用。主要由前言、学时安排、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下的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细化和补充。该课程为3.5学分,总学时80学时,其中理论50,实验30学时。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明确自己的学习是解决临床感染这一目的,研究微生物的生、死,紧抓微生物的培养、致病物质、检测及医学上常见的致病微生物,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比较中学习微生物各论的知识。借助多媒体3教学的手段展示大量的微生物图片及实验操作,使大家掌握“三基”内容。微生物考试:理论80%,实验20%。其中实验考核操作和显微镜观测标本及平时实验。理论考核以掌握内容为主,熟悉内容为次,关注当前社会流行的重大疾病的病原。考试为闭卷,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简答、问答等。最后希望同学们学好微生物学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学时分配表章节标题学时理论实验合计绪论202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235第2、3章细菌的生理、消毒灭菌4610第4、5章噬菌体、细菌的遗传与变异303第6章细菌的耐药性235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303第8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自学第9章球菌336第10章肠杆菌科268第11章弧菌属101第12章螺杆菌属自学第13、14章厌氧性细菌与分枝杆菌属4610第15、16章嗜血杆菌属、动物源性细菌202第17、18章其它细菌、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202第19、20章支原体、立克次体202第21、22章衣原体、螺旋体202第23章病毒的基本性状202第24、25章病毒的感染免疫、检查防治202第26章呼吸道病毒2024第27、28、29章肠道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肝炎病毒303第30、31章虫媒病毒、出血热病毒101第32章疱疹病毒1.501.5第33章逆转录病毒1.501.5第34、35章其他病毒、朊粒101第36、37章真菌学235学时合计503080绪论【目的要求】掌握:掌握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熟悉:对医学微生物学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史。【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史知道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教学内容】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新发现微生物简介,微生物发展展望。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目的要求】掌握:细菌的测量单位、形态与结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组成及功能)、革兰染色的原理和意义、细菌L型。熟悉: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教学难点】G+、G—细胞壁的结构、区别,细菌L型的成因及在医学上的意义。【教学内容】1.概述细菌的含义2.细菌的大小与形态3.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组成、G+、G—细胞壁的结构特点、细胞壁功能、细菌L型的定义及其与临床上的某些慢性感染病之间的关系,特殊结构组成及每种结构的定义、功能。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质及其内容物(质粒、核蛋白体、胞质5颗粒)的组成与功能、核质的组成与功能。4.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第2章细菌的生理【目的要求】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及群体生长的规律,培养基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熟悉:细菌的营养物质、常见生化反应、合成代谢产物、常用培养基类型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能量代谢和细菌的分类与命名。【教学难点】细菌的能量代谢及生化反应。【教学内容】1.细菌的理化性状2.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营养摄取机制、细菌生长繁殖的必要条件、细菌生长方式、群体生长(生长曲线)3.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能量代谢、代谢产物(生化反应)、合成代谢产物及医学上的意义。4.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基的定义、类型、细菌在各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5.细菌的分类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目的要求】掌握: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防腐及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熟悉:常见消毒灭菌的方法及应用了解: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及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与监督和法律责任【教学难点】常见消毒灭菌的方法和用途,生物安全的含义。【教学内容】1.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防腐。2.消毒灭菌的方法:物理消毒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的种类、应用范围、高压蒸汽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消毒灭菌的原理、滤过、干燥与低温)。化学消毒灭菌法(原理及常见试剂)。3.消毒灭菌的应用4.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5.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生物安全的定义、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病原微6生物实验室的分级、实验感染控制及监督第4章噬菌体【目的要求】掌握: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的定义熟悉:噬菌体引起的溶原性周期和溶菌周期了解: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教学难点】溶原性周期和溶菌周期【教学内容】1.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化学组成、抗原性2.毒性噬菌体:定义、溶菌周期3.温和噬菌体:定义、溶原性转换、溶原周期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目的要求】掌握:质粒、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等概念。熟悉: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过程,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了解:细菌基因表达的调节、基因的突变与损伤后修复。【教学难点】细菌基因表达的调节、质粒、转座子的特性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教学内容】1.细菌的遗传物质:染色体、质粒、转座因子、整合子、噬菌体2.细菌基因表达的调控3.基因转移和重组: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和原生质体融合4.基因突变5.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第6章细菌的耐药性【目的要求】掌握:耐药性的概念熟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细菌耐药的机制及控制策略了解:细菌耐药的现实状况。【教学难点】细菌耐药的机制7【教学内容】1.抗菌药物的种类2.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3.细菌耐药的机制:耐药性定义、耐药机制4.细菌耐药性的防治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目的要求】掌握:正常菌群、机会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感染、毒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败血症、菌血症、医院感染等基本概念;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熟悉: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细菌的致病机制、感染的来源与类型、医院感染的特点了解:机体抗感染免疫的机制(非特异性、特异性)、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教学难点】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及感染的类型。【教学内容】1.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的概念、分类及生理学意义,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微生态平衡与失调2.细菌的致病机制:毒力与毒素(内外毒素的区别)、入侵的数量、入侵的途径。3.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感染的来源、感染的类型、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4.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特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自学内容】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第8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目的要求】掌握: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及特点、类毒素的定义。熟悉:微生物感染的诊断方法。【教学难点】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自学内容】1.细菌感染的细菌学诊断与血清学诊断方法2.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区别、类毒素3.细菌感染的治疗8第9章球菌【目的要求】掌握:葡萄球菌A蛋白的定义及生物学功能;链球菌的分型,甲型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的鉴别要点,抗O试验的原理及用途;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熟悉:常见化脓性球菌的种类、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了解:常见化脓性球菌的防治原则【教学难点】常见化脓性球菌的致病物质、葡萄球菌A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抗O试验。【教学内容】1.球菌概述2.葡萄球菌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SPA)、抵抗力及根据色素和生化反应不同的分类致病性:金色葡萄球菌毒力最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意义;致病物质有毒素(葡萄球菌溶血毒、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等)、酶类(凝固酶及其他与侵袭力有关的酶类)及特殊结构(荚膜、胞壁肽聚糖等);所致疾病分侵袭性与毒素性两种类型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采集和初步诊断、分离培养、致病株的确认、肠毒素检查防治原则:医学性感染、耐药问题、自身菌苗3.链球菌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分类致病性:A群链球菌毒力最强;致病物质包括特殊结构(LTA、M蛋白)、毒素(S与O溶血毒、致热外毒素)及侵袭酶类(透明质酸酶、链激毒、链道酶等);所致疾病以A群最多,分化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三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标本采集与初步诊断,分离培养,抗“O”试验防治原则4.肺炎链球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与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致病性:主要靠荚膜致病,引起大叶性肺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注意与甲型链球菌相鉴别防治原则:多价菌苗95.奈瑟菌属概述膜膜炎奈菌与淋病奈菌的形态染色、培养、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自学内容】第三节肠球菌属【复习思考题】1、简述葡萄球菌的重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2、简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重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3、简述淋球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第10章肠杆菌科【目的要求】掌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种类及致病机理;志贺氏菌的分群、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致病性、免疫性、标本采集及分离鉴定、肥达试验定义及意义熟悉:肠道菌的生化反应特点;大肠杆菌的致病条件;志贺氏菌的抵抗力、微生物学检查及耐药性;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沙门氏菌了解:大肠杆菌的防治;志贺氏菌的免疫性及防治;沙门氏菌的防治【教学难点】致病性肠道杆菌的种类、致病机制、肥达试验结果判断【教学内容】1.概述2.埃希菌属:大多为条件致病;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致病株主要有五种类型及其致病机理;微生物学检查及其防治。3.志贺菌属:抗原构造与分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病原体分离鉴定的步骤;耐药性问题;菌苗预防4.沙门菌属:抗原构造与分类、变异;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免疫性;病原体的分离鉴定;肥达反应【自学内容】第四节其他菌属【复习思考题】1、简述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2、简述人类感染伤寒沙门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程序3、简述病原性大肠杆菌导致腹泻的机理4、简述肥达反应的原理和结果分析10第11章弧菌属【目的要求】掌握: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动力、培养特性、分型(两个生物型)、霍乱肠毒素的组成及作用机制。熟悉:霍乱弧菌的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预防【教学难点】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征。【教学内容】1.霍乱弧菌:形态结构、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古典生物型与ELTor生物型;抵抗力、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自学内容】第二节副溶血性弧菌【复习思考题】1、简述霍乱弧菌的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第12章螺杆菌属【目的要求】了解:幽门螺杆菌的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致病性【
本文标题:《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第七版)[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661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