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专题十三--提升解题技能(一)-“文言断句题”如何快做准做
提升解题技能(一)“文言断句题”如何快做准做断句是文言文考查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从全国各地高考命题来看,断句题有两种形式:一是客观选择题,二是主观断句题。浙江卷采用的是主观断句题形式。目录CONTENTS一、掌握断句7大标志二、应用3步解题流程跟踪检测返回一、掌握断句7大标志——知从何处断返回(一)凭借名词和代词断句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名词或代词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给文言文断句。名词常做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做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鸿门宴》中“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先用全称,后文“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遂入”等就不再提姓了。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此、是、斯、兹、夫表示“这”。返回[应用体验]1.(2017·全国卷Ⅰ,改编)请用“/”给下面文段断句。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参考答案: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返回参考译文:谢弘微,陈郡阳夏人。父亲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没有儿子,就以谢弘微为嗣子。谢弘微本名为密,因为触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来代替名字。谢弘微孩童时期,精神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嗣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能出众的人,有这样的儿子就足够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俭约,但嗣父产业很丰盈,他只承继接受了嗣父的几千卷书,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和同族兄弟的儿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宴饮相处,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返回(二)凭借动词和形容词断句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返回[应用体验]2.(2014·浙江高考)用“/”给下面文段断句。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解析:语句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有:加、动、逾、知、深、腾、达、谓、识等。这些词语中可能作谓语的有:加、逾、知、腾、达、谓等。然后根据这些谓语来往前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比如:“加”,“以谦德”是介宾短语,作状语,是来修饰限制“加”的,不过是状语后置了,由此可以判断“谦德”后要停顿;再如“谓”,其主语应该是“时人”,宾语部分应该是“常公能识真”这个主谓短语,这样可以判断“时人”前要停顿。返回参考答案: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参考译文:(欧阳)君谦虚有德行,行动不逾越礼节,常公对他的了解一天天加深,(欧阳)君的名声逐渐在江淮地区越来越大,甚至京城人都知道他。当时人们都说常公能识英才。返回(三)凭借对话(引文)断句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在关键时候还是能起到帮助作用的。返回[应用体验]3.用“/”为下面文段断句。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选自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参考答案: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处断与不断均可以)返回参考译文:先王知道天下的善行是赏不完的,只用有限的爵位俸禄不足以施行最普遍的劝勉奖励。也知道天下的恶行是罚不完的,仅用刀锯是不能制裁的。正因为如此,对赏罚中有疑而不定的统统归于仁慈宽大之中,用仁慈忠厚的方式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所以这就是赏罚忠厚到了极点啊。返回(四)凭借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在文言文中,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为此我们借助虚词断句时,要注意以下几类虚词:虚词类别常见典型虚词及断句方法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返回虚词类别常见典型虚词及断句方法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感叹句末尾——哉、夫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能点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返回特别提示:1.“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2.“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5.“夫”有时可作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几种情况都不能点断。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返回[应用体验]4.(2014·湖南高考,改编)请用“/”给下面短文断句。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解析:要给这段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标志的虚词:于、也、而、其、者、则;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而(某些)、其、则”属于句首虚词,“也、者”属于句尾虚词,“于、而(某些)”属于句中虚词。由此,就可以准确断句。返回参考答案: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参考译文:徐孟祥隐居深山,不被世俗重用,贫穷困顿居于人下,就像天寒地冻的冬天;说到他用善惠及别人,并且有成就万物之心,他这样做大概不是为了结果吧!这就如大雪一样有蕴含生机、消除灾祸的功绩啊。返回(五)凭借特殊句式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反问句、被动句、固定句式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等;固定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为”等。但是,文言文中还常常会遇到省略的情况,断句时必须根据语境补出省略部分,方能正确断句。返回[应用体验]5.(2011·重庆高考)请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明·王守仁《观德亭记》)解析:这段话的末尾有两个“德”字连在一起,这种情况一般要断开。从第二个“德”字到结尾,“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很明显是结构为“……者……也”的判断句式,判断句中间的“者”,表示判断内容和被判断对象之间的停顿,必然要断开。返回参考答案: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参考译文:君子射箭的时候,内心态度端正,外表身体站直,拿着弓箭瞄准,这样以后才可以射中靶子,所以古人通过射箭来观察一个人的品德。品德,是从内心中体现出来的。返回(六)凭借对称结构断句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断句。返回[应用体验]6.(2017·全国卷Ⅱ,改编)请用“/”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返回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然后依据表对话的词语“云”断开两处,再抓住句中的名词代词,明确句子结构,比如“降之”后面应断开,逐一进行分析即可。参考答案: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返回参考译文: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留下儿子,赵憙当时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他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报仇。但仇人们全都生病了,没有人能抵抗。赵憙认为趁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事,就暂且放过他们离开了。(临走前)他回头对仇人们说:“你们如果病好了,应远远地避开我。”更始帝即位,舞阴的大户人家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投降,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独孙子赵憙,以信义闻名,我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帝于是召见赵憙。赵憙年纪不到二十岁,被引见后,随即被任命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派他去舞阴,李氏就投降了。返回(七)凭借修辞断句文言文中经常运用对偶、排比、对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在运用过程中具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断句。如: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节选自《列子·愚公移山》)[解析]例句中多次出现两字重复,运用了顶真手法。此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返回[参考答案]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参考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返回[应用体验]7.(2013·江苏高考)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齐桓公
本文标题:专题十三--提升解题技能(一)-“文言断句题”如何快做准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677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