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1.1声音是什么讲义苏科版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是什么声音的产生物理现象体验发现分析结论用手指按住自己的咽喉后,大声说话咽喉处声带振动固体、液体和气体振动都能产生声音.静止的锣、鼓没有振动,不能发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打开水龙头,水流“哗哗”响水振动产生声音吹响葫芦丝空气柱振动发声静止放置的锣、鼓不响锣、鼓没有振动(1)关于发声与振动关系的理解①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但是振动不一定都能被看到.尽管科技如此发达,但依然没有任何一种不振动就能发声的现象.敲击音叉或敲桌面发声时的振动都看不到,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②一切振动都能发声,但是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被人们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有的是超声或次声,其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耳听不到;有的声音响度很小,人耳也听不到.(2)声源是指具体的发声部位,比如人说话时的声源不能说是人,应该说是声带.记住几个易混的声源:蝉鸣的声源是腹膜;笛子等管乐器的声源是空气柱;向暖瓶中灌水的声源是空气柱;气球爆炸的声源是气球周围的空气.例1(内蒙古呼伦贝尔期末)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C.振动停止后,物体停止发声D.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故A、C正确;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故B正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就不会发出声音,故D错误.D能够振动的物体就能够产生声音,但是能够振动的物体不一定正在振动,所以物体是否发出声音还要看它是否正在振动.声音的传播过程现象结论固体一位同学轻敲桌子一端,另一位同学将耳朵贴在另一端,并堵住另一侧的耳朵能听到明显的敲桌子的声音声音能在桌子中传播液体轻轻敲鱼缸,观察鱼的反应会看到金鱼因受到惊吓而在水里游来游去声音能在水中传播过程现象结论气体用细线将手机挂在玻璃瓶内,拨打该手机,手机发声;逐渐抽掉瓶内的空气,观察手机屏幕的变化会看到手机屏幕上显示有人呼叫,但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手机发声空气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方法技巧:在研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时,由于实验操作过程中不可能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所以只能通过声音的逐渐减小推断真空不能传声,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实验推理法.(1)正确判断传声介质的种类,例如隔墙有耳、土电话传声,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电子捕鱼、说话声吓跑鱼,说明液体可以传声;人面对面交谈,说明气体可以传声.(2)声音在越硬越致密的介质中传播得越快,在越软越稀松的介质中传播得越慢.例2(山东济宁期中)下列几种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A.鱼被岸上人的说话声音吓走B.在岸上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C.水中的潜水艇接到敌方潜水艇发出的声音D.轮船探测到水中的暗礁B解析:人在岸上说话,声源在空气中,鱼在水中,两者之间既有空气又有液体(水),这种情况既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又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人耳与振动的河水之间只有空气,这种情况说明气体可以传播声音,不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B符合题意;潜水艇都在水中,可以互相接到对方发出的声音,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故C不符合题意;轮船发出声波来探测水中的暗礁,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声音是一种波声音是怎样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外传播的实验步骤(1)高低不同的4组蜡烛围在音箱周围.(2)观察到当音箱不发声时,蜡烛的火焰是静止、直立的.(3)当音箱发声时,看到音箱周围蜡烛的火焰随着声音在不断地振动声音是怎样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外传播的分析(1)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跟着振动,发声物体周围的空气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振动着的声波浪,我们把这种声音的波浪叫作“声波”.(2)声波可以通过周围的物体向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传播.“声波”实际上是一种由声音引起的物体的振动.当音箱发声引起的声波通过空气向四周传播时,就会使火焰跟着振动,当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声音是怎样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外传播的声波与水波方法技巧:本知识点用到了对比法,对比法是通过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或物理现象进行对比,从中找到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从而进一步提示事物本质属性的研究方法.(1)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表明其具有能量.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将声源产生的振动形式向远处传递的过程,同时将声源振动的能量向远处传递.(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如听到铃声知道上下课,是传递信息;利用声波碎石和清洗眼镜等是传递能量.(3)声波是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由声源的振动产生,声波传播的空间被称为声场.例3(江苏连云港期中)下列关于声波和水波的产生与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都是由振动产生的B.声波是由振动产生的,水波不是由振动产生的C.都是以波的形式向某一方向传播D.水波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解析:声波和水波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错误;声波和水波都是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故C错误;水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的传播也需要介质,故D错误.A水波、声波都是波的形式,但不能说水波就是声波.水波是通过介质水传递能量的,声波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递能量的,真空中没有介质,所以无法传递声波.声速概念声音在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用符号v表示影响因素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常数15℃空气中声速是340m/s公式和单位v=,单位是m/s;s表示路程,单位是m;t表示时间,单位是sst例4(河北秦皇岛期中)表中记录了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请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三个关于声音传播的规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大,在气体同一种介质中,声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中传播速度较小解析:(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2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6m/s,由此可知,同一介质中,声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2)温度都是25℃时,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1m/s,在煤油中的传播速度是1324m/s,在蒸馏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97m/s,由此可知,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比较声音在空气、煤油、铜棒中的传播速度发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大,在气体中传播速度较小.错认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例5古诗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古代,人们利用撞钟报时发现,停止了对大钟撞击后的一段时间,钟声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A.大钟的回音B.大钟在继续振动C.人的听觉有“暂留”的特征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D解析:敲击大钟后,大钟振动发出声音,停止敲击后,大钟的振动停止,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继续存在并传播,所以会有“余音未绝”的现象,由此可知A、B、C错误,D正确.错解:B注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在空气中继续存在并传播.题型一声音的产生例6(江苏无锡期中)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A.放在发声鼓面上的小纸团在鼓面上跳动B.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的乒乓球被弹开C.水中的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D.弹击绷紧的橡皮筋,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橡皮筋振动C解析:敲击鼓面发声时,鼓面振动,鼓面上的小纸团会不停地运动,可以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的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可以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不符合题意;水中的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声音通过大地和水传递到鱼,说明固体和液体可以传声,C符合题意;弹击绷紧的橡皮筋,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橡皮筋振动,说明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可以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型二声音的传播例7(江西抚州期中)如图1-1-1所示,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在鱼缸旁边拍掌,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鱼缸→空气→水→鱼B.空气→鱼缸→水→鱼C.鱼缸→水→鱼D.水→鱼图1-1-1B解析:在鱼缸旁拍掌,声音是手掌的振动产生的,它首先会通过空气传给鱼缸,鱼缸再传给缸内的水,然后通过水传给鱼.故选B.方法点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而且传声经历的介质越少效果越好.题型三声音的传播速度及其应用例8(江苏南通模拟)如图1-1-2所示,一辆卡车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沿直线运动,它行驶至A处时鸣笛,在A处正前方440m处有一峭壁,经过2.5s后它行驶至B处,并听到了反射回来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m/s,则该卡车的速度为()A.22m/sB.17m/sC.15m/sD.12m/s图1-1-2D解析:因为t车=t声=2.5s,所以s声=v声t声=340m/s×2.5s=850m.由题意可知,s车+s声=880m,所以s车=30m,故v车==12m/s.故选D.思路导图汽车行驶与声音传播的时间相同汽车行驶的路程和声音传播的路程之和等于A到峭壁的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可算出汽车的速度30m=2.5sst车车例9(湖北荆州期中)如图1-1-3所示,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图1-1-3(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固体(细棉线)可以传声细金属丝比细棉线传声效果好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解析:(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是传声的一种介质.(2)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相同,但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时,听到的声音大,其原因是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好.(3)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停止,听不到声音.(4)如果线没被有拉直,由于线是松软的,振动就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解读中考:本节的学习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回声.声音的产生包含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及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包含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以及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回声包括听见回声的条件以及回声测距等.也常常结合路程、时间和速度等知识点出题,一般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难度不大.考点一声音的传播条件教材第8页“活动1.2”探究声音的传播该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例10(山东烟台中考改编)如图1-1-4所示,将手机置于玻璃罩内,拨打该手机号码并把罩内的空气用抽气机抽走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1.1声音是什么讲义苏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686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