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20/3/5沙门氏菌属沙门氏菌属是肠杆菌科中的一个重要的菌属,它是一大群在形态、生化学及血清学相关的细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大多数为沙门氏菌。所以,沙门氏菌对于食物卫生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2020/3/5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内,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这些统称为沙门氏菌。$2020/3/5沙门氏菌-名称由来•1880年,Eberth首先发现伤寒杆菌。•1885年,美国病理学家沙门(DanielElmerSalmon)分离到猪霍乱杆菌,由于Salmon发现本属细菌的时间较早,在研究中的贡献较大,遂定名为沙门氏菌属。$2020/3/5沙门氏菌分类沙门氏菌目前已经发现1800种以上,按抗原成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型。其中于人类疾病有关的主要有甲组的副伤寒甲杆菌,乙组的副伤寒乙杆菌和鼠伤寒杆菌,丙组的副伤寒丙杆菌和猪霍乱杆菌,丁组的伤寒和肠炎杆菌。此菌可引起禽伤寒、鸡白痢、猪霍乱、鼠伤寒沙门氏菌病、猪副伤寒、马流产沙门氏菌病等疾病。致病性最强的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其次是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2020/3/5本属细菌包括肠道沙门氏菌和邦戈尔沙门氏菌两个种。根据沙门氏菌的致病范围,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群。第一类群:专门对人致病。如伤寒沙门氏菌,甲型、乙型、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第二类群: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称之为食物中毒沙门氏菌群。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等。第三类群:专门对动物致病,很少感染人。如马流产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此类群中尽管很少感染人,但近年也有感染人的报道。$2020/3/5沙门氏菌-致病性沙门氏菌经口进入人体以后,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造成一过性菌血症,即感染过程。随后,沙门氏菌在肠道和血液中受到机体的抵抗而被裂解、破坏,释放大量内毒素,使人体中毒,出现中毒症状。根据侵入机体沙门氏菌菌种的不同,在临床上引起四种不同的疾病:(1)伤寒、副伤寒由沙门氏属中的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2020/3/5沙门氏菌-致病性(2)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属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以肠炎杆菌、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丙型副伤寒杆菌和汤普逊杆菌等最为多见。临床症状主要是胃肠炎。病程较短,一般2~4d,可完全恢复。(3)败血症多为猪霍乱杆菌引起,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和肠炎杆菌亦可引起败血症。(4)慢性肠炎沙门氏杆菌可引起慢性、持久性肠炎。$2020/3/5沙门氏菌-流行病学•流行概况•世界上最大的一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是1953年于瑞典,由吃猪肉而引起的鼠伤寒沙门氏菌中毒,造成7717人中毒,90人死亡。由于沙门氏菌型、菌株不同,使人发病的菌量也不同,一般使人发病的菌量平均为107以上。鼠伤寒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血清型,在国外占27.7%—80%,其次为肠炎沙门氏菌占有10.3%。$2020/3/5沙门氏菌-流行病学•易感动物:•沙门氏菌属中的许多类型对人、家畜和家禽以及其他动物均有致病性。各种年龄的畜禽均可感染,但幼年畜禽较成年者易感。在猪,本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仔猪,以1一4月龄者发生较多。在牛,以出生30一40天以后的犊牛最易感。感染的孕畜多数发生流产。•传染源: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2020/3/5沙门氏菌-流行病学•传播途径:•1.患病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2.它们可由粪便、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病菌,污染水源和饲料等,经消化道感染健畜。•3.交配或人工授精可发生感染。子宫内感染也有可能。•4.有人认为鼠类可传播本病。•5.人类感染一般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接触引起,特别是污染的食物。$2020/3/5沙门氏菌-流行病学•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猪在多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成年牛多于夏季放牧时发生,马多发生于春(2~3月)、秋(9~11月)两季,育成期羔羊常于夏季和早秋发病,孕羊则主要在晚冬、早春季节发生流产。$2020/3/5沙门氏菌-流行病学•流行形式: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有些动物还可表现为流行性。饲养管理较好而又无不良因素刺激的猪群,甚少发病,即使发病,亦多呈散发性,反之,则疾病常成为地方流行性。•发病诱因:下列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环境污秽、潮湿,栅舍拥挤,粪便堆积;饲料和饮水供应不良;长途运输中气候恶劣、疲劳和饥饿、内寄生虫和病毒感染。$2020/3/5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特性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比大肠杆菌细),(0.7~1.5μm)×(2~5μm)散在,无荚膜和芽孢,(除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都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大多数具有菌毛,能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或凝集豚鼠红细胞。$2020/3/5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培养特性1)需氧及兼性厌氧菌。2)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24h后,形成中等大小、圆形、表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其菌落特征亦与大肠杆菌相似(无粪臭味)。3)鉴别培养基(麦康凯、SS、伊红美蓝):一般无色菌落。4)三糖铁琼脂斜面:斜面为红色,底部变黑并产气。$2020/3/5$2020/3/5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2020/3/5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2020/3/5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生化特性:培养基中加入硫代硫酸钠、胱氨酸、血清、葡萄糖、脑心浸液和甘油等有助于本菌生长。除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外,均具有赖氨酸脱羧酶;除伤寒沙门氏菌和鸡沙门氏菌外,均具有鸟氨酸脱羧酶。多数菌株具有精氨酸双水解酶的活性。多数菌株能产生硫化氢。在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和山梨醇中,除鸡伤寒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不产气外,均能产气。$2020/3/5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2020/3/5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抵抗力:•沙门氏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的环境中经4个月不死,在粪便、土壤中可存活10个月,在浸于10%-19%氯化钠中的腌肉内存活75天。但在60℃高温时,20分钟可迅速杀死。一般消毒药常用消毒浓度均可很快杀死$2020/3/5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血清学特性:•沙门氏菌具有复杂的抗原结构。虽然沙门氏菌具有O、H、K和其它表面物质(如菌毛)四种抗原,但只有O抗原是每个菌株均有的成分。•1)O抗原(菌体抗原)•*存在于菌体表面,为脂多糖,多糖部分决定其特异性,•*O抗原耐热(100℃、2.5h或121℃、2h加热均不破坏其抗原性),其特异性不易丧失或变异。•*一个菌体具有一种或多种不同的O抗原。$2020/3/5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2)H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存在于鞭毛中,不耐热,化学成分蛋白质,其抗原性可以被酒精所破坏。•*H抗原可分为两相•第1相:为特异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a~z,Z以后则从z1、z2……,已编到z83。•第2相:为非特异相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共7种。•具有第1相和第2相H抗原的细菌称为双相菌,大多数沙门氏菌属于此;•仅有一相者称单相菌,如肠炎沙门氏菌。•极少数无鞭毛菌两相抗原都不具有,称为无相菌,如鸡白痢沙门氏菌。$2020/3/5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3)Vi抗原(包膜抗原)•少数菌沙门氏菌中尚有一种表面包膜抗原,功能与大肠杆菌的K抗原类同,因一般认为它与毒力(Virulence)有关,故称Vi抗原。•经过几次传代、60℃热处理或石炭酸处理后容易消失。$2020/3/5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毒素特性•沙门氏菌不产生外毒素,但菌体裂解时.可产生毒性很强的内毒素,此种毒素为致病的主要因素,可引起人体发冷、发热及白细胞减少等病症。$2020/3/5检测方法•自19世纪后期,沙门氏菌首次被鉴定为人类的一种病原以来,检测方法学都建立在采取感染患者的粪便或血液作为临床病料的基础上。•传统沙门氏菌检测法全过程需时至少4—7天,才能得出明确的诊断结果。•随着DNA和抗体技术的发展,其中方法许多可以在48h内检出沙门氏菌,这些方法通称为快速检测。$2020/3/5传统检测方法①前增菌:食品样品在含有营养的非选择性培养基中增菌,使受损伤的沙门氏菌细胞恢复到稳定的生理状态。加工食品均应经过前增菌。②(选择性)增菌:此培养基允许沙门氏菌持续增菌,同时阻止大多数其他细菌的增殖。未经加工的食品不必经过前增菌而直接增菌。③选择性平板分离:采用固体选择培养基,抑制非沙门氏菌的生长,提供肉眼可见的疑似沙门氏菌纯菌落的识别。④生物化学筛选:排除大多数非沙门氏菌,也提供了沙门氏菌培养物菌属的初步鉴定。⑤血清学技术鉴定培养物菌种。$2020/3/5$2020/3/5$2020/3/5$2020/3/5以抗体为基础的检测方法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显著特异性,来进行细菌的鉴别和血清学定型,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细菌菌体或鞭毛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的存在,使得人们可以建立一些快速方法来检测以食品为载体的病原。已经建立的沙门氏菌免疫学检测方法有许多种,大致可分为以酶标抗体(ELISA),荧光抗体染色(免疫荧光法),同位素标记抗体(放射免疫试验)为基础的方法及其它多种以抗体为基础,利用乳胶凝集、免疫传感器、免疫扩散及免疫色谱技术的方法。但常规中最广泛采用的是以双位点ELISA技术即夹心ELISA为基础的方法。$2020/3/5以核酸为基础的方法细胞核酸DNA和RNA是唯一一类可以携带信息的大分子。由于所有的细胞都含有这种分子,可以利用它作为检测的标靶。标靶通常是一个特异性核酸序列,它可通过以补体核酸分子作为探针来检出。一个完整的以核酸为基础的方法,需要2天才能完成,很大程度上抵销了其高敏感性的优点,但这种方法对那些含沙门氏菌较少或沙门氏菌“致伤”严重,难以复苏而仍保有沙门氏菌rRNA的样品尤其有效。$thankyou
本文标题:沙门氏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69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