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八章第一节-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概念:所有制结构指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是由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所有制结构与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表明,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所有制结构能够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脱离和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所有制结构必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方面我们有深刻的教训(一)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所有制结构上重全民、轻集体、排挤个体、消灭私营,盲目求纯,力图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新中国成立之初,集中全国的财力人力,建成一大批国有企业,成为新中国工业化的领头羊。国有企业在新中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49年的26.3%迅速攀升到1960年的90.6%,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之初,仍为77.6%。(二)改革开放后,我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比:十一大(1977):提出了“把整个国民经济纳入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发展的社会主义轨道”的原则。“整个国民经济”(二)改革开放后,我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的原则(二)改革开放后,我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化。十二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同时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总的来说还比较低,又很不平衡,因此在很长时期内需要多种经济形式的同时并存”。“在农村,劳动人民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是主要经济形式。城镇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和服务业,现在都不应当也不可能由国营经济包办,有相当部分应当由集体承办。”“在农村和城市,都要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这里确定了三种基本的经济形式: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20世纪70年代末诞生的城乡个体经济,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得到了肯定。(二)改革开放后,我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党的十二大结束之后,针对社会上有些人仍然受旧思维束缚,认为个体、私营经济不光彩的情况,1983年8月30日,胡耀邦、万里、习仲勋、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了300多名全国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先进代表,并在怀仁堂座谈。(二)改革开放后,我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化。胡耀邦发表了《怎样划分光彩和不光彩》的长篇讲话,鼓励青年人破除陈腐观念,自谋职业,从事集体和个体劳动,“凡是辛勤劳动,为国家为人民做了贡献的劳动者,都是光彩的”。“一切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劳动都是光荣豪迈的事业”(今天的光彩事业的名称,也源于这次讲话的主题)。胡耀邦那充满激情和热情洋溢讲话极大的鼓舞了自谋职业的年轻人。由于中央态度鲜明地支持和从正面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1983年年底,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90万户,比上年增长126%;从业人员达到746万人,比上年增长133.4%。(二)改革开放后,我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化。八二宪法:十二大结束不久,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总纲”第十一条说: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这里提出了对个体经济“指导、帮助、监督”的方针。个体经济政策写入了宪法,使得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开始获得稳定的法律支持。(二)改革开放后,我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化。十三大:党的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并且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个体经济(二)改革开放后,我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化。十四大: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方针。(二)改革开放后,我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化。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同时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二)改革开放后,我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化。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者关系:有机统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生产力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必须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C、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不可缺少的所有制形式,二者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各自具有发挥作用的领域和优势。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一)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必然性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第一,公有制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第二,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一)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必然性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第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就是否定社会主义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二)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传统观点:公有制只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正确观点: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这拓展了公有制经济的范围,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要发展,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指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它基本上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1、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包括矿藏、河流、国有森林、荒地、草原和其他陆海自然资源(中石油,中石化,华能,国家电网等),还包括全民所有的工厂、农场、商店、铁路、邮电和银行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海南的农场,中铁,邮政,四大国有银行)江西赣州最后一家公有制理发店如今,如果还有一家理发店仍然在沿用“理发厅”的名字,你马上就会感到这家理发店“老”。说它“老”,有几个原因。一是它“年纪大”,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它在我国实行公私合营的时候就成立了;二是它设“旧”,它位于一栋老化的骑楼一楼里,内部没有任何其他“发廊”常见的装饰,一切都保持着它的“本来面目”;更加不同的是,“赣州理发厅”现在已经是赣州市区内最后一家公有制理发店了。江西赣州最后一家公有制理发店2011年4月26日,最后一天开门营业后,它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不再经营。1、房租、费用压力2、人员老,无技术创新,无法吸引年轻顾客1、国有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其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主导作用日益发挥。国有经济比重的降低,并没有影响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支配地位和控制力。2、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指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它是劳动群众根据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来的,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双层经营体制指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形成的家庭分散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经营形式。按照这一经营形式,集体经济组织在实行联产承包、生产经营,建立家庭承包经营这个层次的同时,还对一些不适合农户承包经营或农户不愿承包经营的生产项目和经济活动,诸如某些大型农机具的管理使用,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活动,植保、防疫、制种、配种以及各种产前、产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某些工副业生产等,由集体统一经营和统一管理,从而建立起一个统一经营层次。由于这种经营体制具有两个不同的经营层次,所以称之为双层经营体制。2、集体经济除此之外,集体经济在城镇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服务业等领域中也占较大的比重。3、混合所有制经济指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法人财产,由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的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因为它们最终所有权属于国家和集体,由国家和集体行使所有者的权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将越来越多,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成分在整个公有制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十五大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四)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指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方面的经济关系。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指这些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指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四)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反应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公有制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公有公营、公有民营、租赁或承包经营等方式。(关广梅)(四)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A、股份制把不同产权的资本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B、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各类财产关系归属明细,权责明确C、它与现代企业经营机制、企业管理体制有效结合,形成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D、它有利于资本的流动,推进各种性质的资本间的收购、兼并、相互参股(四)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既不姓“公”,也不姓“私”,看到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由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公有制经济推进股份制改革,A、有利于扩大公有制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有利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股份制是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有效途径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
本文标题:第八章第一节-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69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