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序》中写得十分明确而详尽:“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东坡先生的生平:30岁爸没了,38岁被新党贬,43岁被捕入狱关了103天差点掉脑袋,48岁儿子没了,49岁好不容易回京,53岁又被旧党贬出去,57岁老婆又没了,59岁老婆又又没了,65岁病逝在返京途中。史书上有这样一段记载。进士考试的主考官欧阳修和阅卷官梅尧臣在批到一张题目为《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试卷时,纠结了许久。这试卷上有一句关于尧帝和皋陶对话的引用——“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阐述了为君者宽仁笃厚的一面。皋陶(gāoyáo),中国司法鼻祖,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欧阳修“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公元1069年,北宋的版图上突然光芒四射,一个自认为是大宋江山救星的人——王安石,开始变法了。就是这两个同为“唐宋八大家”这个当红组合里的天王巨星,私底下彼此尊敬又彼此钦佩的人,因为对变法意见不统一,在政治上,成为了对头。王安石开始变法的两年后,三十四岁的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而那时的王安石早已在神宗皇帝的庇佑下成了高高在上的宰相。苏轼的奏折刚一交上去,他的弟弟苏辙,就被调离了京城。这一招,杀鸡儆猴。苏轼是个有傲气的,不等人家贬他便自请离京,至此,他二十岁时眼中的“平和世界”便宣告结束了。杭州是苏轼离开京城后的第一站,如果他能长留在这里,那么这个结果并不算坏。但是,苏轼刚到杭州后不久就被调往了别处,调去哪了呢?密州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密州三曲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公元1075年,苏轼在密州正经历“蝗旱相仍,盗贼渐炽”的劫难,而这一年,他的妻子王弗也去世整整十年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经过了一年的抗蝗、抗旱、抗洪,苏轼来到密州的第二年,这座小城终于有了点小康的样子。与此同时,京城也传来了好消息。保守派在与革新派的最近一次较量中,占了上风,革新派的二号人物吕惠卿被罢相,司马光、苏轼这样的名字又一次在朝廷中被提及。苏轼此时的内心,像乌云裂开一道缝隙,露出灿烂的阳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这时候,苏轼的父亲、母亲、长姐都已离开了人世,除了儿女,世上唯一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人就是弟弟苏辙。其实当初苏轼北上密州时,虽知道那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内心还有几分欣喜。这份欣喜的来源便是在空间上与苏辙拉近了距离。但事与愿违,尽管兄弟二人都在山东境内,可还是没能见上一面。离开密州后,苏轼的脚步并没有停息下来。经过了两年徐州知州的生活,他又来到了一个影响他此生命运的城市——湖州。•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乌台诗案苏轼在临终前写了这首诗也就是说,在苏轼的眼中,真正颠沛流离的岁月是从黄州开始的。确实是这样,之前的密州也好,湖州也罢,起码他为官一方,日子还算过得去。但到黄州之后,苏轼一家人的衣食温饱已成了大问题,以至于他不得不带着家人去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以自给自足。“东坡居士”便由此得来。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自题金山画像》三次贬谪1、1080年~1084年:44岁时谪往黄州神宗死,哲宗立。太后高氏执政,东坡还朝、外任。(1085~1093)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哲宗长大成人,为新党党徒挟制。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南儋州。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还京。1101年北返途中病逝。被贬黄州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三咏赤壁:《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43岁,乌台诗案爆发后的苏轼贬官至黄州。他到了那里,发现那里的猪好好吃呀!于是有了东坡肉,自此,苏轼的公款吃喝道路一发而不可收拾。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宋.苏轼《猪肉颂》后来苏轼东山再起,被召回开封升值翰林学士,结果这次可能是他自己觉得开封实在没什么好吃的,于是以与新旧两党不容为由,主动申请外调。这次给他派到哪里了呢,惠州。惠州有啥被苏轼写火了的网红美食呢。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苏轼《惠州一绝》再后来53岁的苏轼被贬中再贬,被贬到了海南。自唐朝把海南划入版图之后到苏轼去之前,连一位秀才都没出过。那穷乡僻壤的地方有啥好吃的呢,没错,海鲜。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清暑笔淡·东坡海南食蚝》余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脍。余欲听之,而口不可,曰:“我与子为口,彼与子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废我食,不可。”——《东坡志林·疾病》为吃舍命苏轼自恋的时候会用呵呵“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苏轼《与鲜于子骏》与好友找乐子,被好友的老婆发现,轰出家门时,用呵呵表达蔑视“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公无多奈我何,呵呵”——苏轼《与陈季常》皮笑肉不笑,威胁式的呵呵。“不尔,不惟到处乱画,题云与可笔,亦当执所惠绝句过状索二百五十疋(pǐ)也。呵呵”。——苏轼《与文与可》苏轼信佛,但是他还是个吃货,喜欢吃肉,那时候还没有“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说法。苏轼怎么办呢,硬来!一日他正在一边吃肉一边念经,一位高僧说你这样是是不行的!苏轼转眼一想,那我漱漱嘴在诵经吧。东坡食肉诵经,或云:‘不可诵。'坡取水漱口,或云:‘一盌水如何漱得!'”——《诵经帖》苏轼作为一个有逼格的段子手,是万万不会写别人写烂了的东西的。他一次去游庐山,虽然觉得这里景色秀丽,但是庐山这东西写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都来庐山拍张照发个朋友圈?老子绝对不干这么俗的事,我就专心看风景,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山河。结果苏轼到了地方,一口气写了5首,其中一首,是现在没上学的小孩子都会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看山总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还有更任性的,苏轼还是去游玩,眼中满是山峦亭宇,可是走一半他就累了走不动了,但离这山顶还远着呢,我这么一个大诗人,大文学家在山脚写个诗糊弄事儿像话吗,不像话!苏轼很愁,很难过,可是走不动了咋整。良久,苏轼顿悟,老子不去了!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宋.苏轼《记游松风亭》除了调皮任性,苏轼还喜欢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又一次苏轼给弟弟写信,写的是《论修养》,看看这题目,看看这个立意,有文化有气质呀,读书人要修心养性,开篇“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胜解。”一股大文学家大思想家的气息扑面而来,可写着写着,苏轼开始禁不住自己胡说八道的欲望了。苏轼写到:“我写着写着,隔壁骂娘声实在太大了,老婆揍老公,老公反揍,一个像野猪,一个像疯狗,由此,我想和你谈谈这个世界…。”“书至此,墙外有悍妇与夫相殴,置声飞灰火,如猪嘶狗如猪嘶狗嗥,因念他一点圆明,正在猪嘶狗嗥里面,譬如江河鉴物之性,长在飞砂走石之中。寻常静中推求,常患不见,今日闹里,忽捉得些子。”——宋.苏轼《论修养帖寄子由》余秋雨散文《苏东坡突围》课后作业自己反复阅读《赤壁赋》你可有什么别样的感触,请以《读苏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作文,谈谈你心中的感想。
本文标题:苏轼其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707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