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低错落有致的建筑据说还是清代中期,徽商东进,把建筑文化也带到太湖流域,带有封火墙的建筑很快在民间流行。不同的是,当地西塘镇老百姓将原来徽派建筑中平直的墙体改造成马头型,人称马头墙。古时候民间防火意识相当强,尤其是寒冬腊月,空气干燥,容易失火。安了马头墙可以削减风力,就算邻家失火,也可以避免殃及自家的房屋和财产,至少也可少损失点吧。西塘的马头墙,有一层两层三层,甚至更多,这完全随房屋开间深浅的需要而增减马头墙层数,与主人的地位,财富并无关系。太湖流域是我国交通运输最繁忙的地区之一,现拥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通过贯穿本区的沪宁、沪杭铁路与全国运输大动脉津浦、浙赣线相联,通过江苏运河、长江及海运和国内外的大宗货物来往相通,航空事业也有一定的基础。建国以来,太湖流域的交通运输有了更为迅速的发展,完成了沪宁、沪杭线的技术改造和复线,公路运输已联通各乡。上海港、张家港正与长江三角洲各开放港口组成大的港口系统,加上远洋船只的增加,使海洋运输与港口吞吐居全国首位。长江及内河港口与航道的疏浚也使太湖流域成为我国内河航运比重最高的发达地区,全国内河运输量的1/3在太湖流域。家具卧具:传统卧具是木板架床。民国时期农村大户还有一种祖遗的特大木床,床周围和上顶均用薄木板铺满,正面两边还向前伸出三四尺,床前铺满踏板—两头有柜,内盛衣物,上摆茶具、油灯等,小孩摇篮可放踏板上,前有一门可开闭,一张床占半间屋,除木床外,还有夏季用的竹床,或在木床上加的竹薎、草席。结婚必置新床,上面还要饰以雕花。有钱人家还讲究外来样式,20年代流行苏州式,30年代以后流行宁波式,并用棕绷代替木板。建国后工字床广泛流行,大众化.70年代后,出现的有高低床、钢丝床、沙发床等。盛物家具:不外橱、柜、箱三大类。它们的演变大致是:橱由双扇木门古式橱到上下两层叠橱到五斗橱、大衣橱、高低橱等;柜由木制小方柜、长方柜、双合连柜(可盛衣物或粮食,两柜并拢可当床用)到床头柜、站柜等,箱子由木制、皮制到帆布制、人造革制等。80年代还开始流行组合家具,集橱、柜、箱作用于一体。农户还有专贮粮食的桶壅、屯子和木仓等。其他家具:坐的长凳(板凳)、杌子、椅子(木或竹制)、春凳;放置物品或办事用的有方桌、圆桌等。建国后兴起的有折叠椅、沙发、小圆桌、办公桌、三角架等。80年代,缝纫机在城镇干部家庭基本普及,电冰箱和洗衣机也开始进入富裕家庭。4、文化、娱乐、卫生用具建国前,民间私人使用的箫、笛、京胡、二胡、口琴和留声机等数量很少,锣鼓大多是集体公有。太湖古称震泽,又名五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里,有大小岛屿48个,峰72座。这里山水相依,层次丰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画卷。在观赏这秀色可餐的太湖风景同时,还可游览江财名山、名园,探考历史。太湖东、北、西沿岸和湖中诸岛,为吴越文化发源地,有大批文物古迹遗存,如春秋时期的阖闾城越城遗址、隋代大运河、唐代宝带桥、宋代紫金庵、元代天池书屋、明代扬弯一条街、宜兴三洞、无锡三山和苏州东、西洞庭山等。。太湖流域是长江最下游的以太湖为中心,以黄浦江为主要排水河道的一个支流水系。流域界西抵天目山和茅山山脉,北滨长江口,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总面积36500km。•太湖地区的地形,主要分为山地和平原2类。丘陵山地,大多数集中在西部和西南一带,少数零星散布在沿湖、沿江和平原之上。其中以渐西的天目山和莫干山为最高,它们的山体,一般都在700米以上,天目山的主峰,高1587米,也是全区最高的山峰。平原以太湖为中心,呈周高中低的碟形地势。整个平原都较低平,多数居于海拔3-7米的范围。3米以下的土地,一般均属湖荡洼地、低洼圩心田和滩涂;3米以上的平原,现在都已开发,也是历史上人们主要的经济活动区域。太湖地区的山地和平原,地貌都比较多样、复杂,按其不同形态特征,大致可分为这样一些类型:(一)平原平原按不同的情况,又可分为:1、三角洲平原。除三角洲高爽平原和滨海平原处,还包括洲地和滩涂等类型。2、湖荡平原。3、水网平原。主要分布在太湖南北两片:北片在望虞河至吴县丘陵以和洮滆湖以北地区;南片在嘉兴经桐乡至余杭一线。特点是水网稠密,湖荡不多,以河流为主。4、高亢平原。以表土质地的差异,一般还分为高沙平原和高亢平原两类。5、山前平原。据水网的多寡,还又分为山前平原和山前水网平原两类。(二)山地太湖地区的山地,按照它们高度、形态和物质组成,大致又分为这样几种次一级类型:1、中山。山地高度大于1000米,主要为本区西南边缘的天目山山地。2、低山。高度在300-1000米,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茅山和宜溧山地。3、丘陵。高度在300米以下的分散和较小山地,主要分布在中、低山的外围和散落于平原地区。前者海拔一般在200-300米,后者高度一般在100-200米之间。4、岗地。大多系山丘外缘或沿海长条的垄岗地形,一般都高山地面10-60米的范围。5、河谷平原与山区盆地。河谷平原,是指分布山区河流两岸的狭长平地;山区盆地,是指四周环山的周高中低的盆状地形。这二种土地的面积很小,但却是山区农田的集中之区。太湖流域位于中纬度地区,属湿润的北亚热带气候区。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四季分明。冬季有冷空气入侵,多偏北风,寒冷干燥;春夏之交,暖湿气流北上,冷暖气流遭遇形成持续阴雨,称为“梅雨”,易引起洪涝灾害;盛夏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热,此时常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形成暴雨狂风的灾害天气。流域年平均气温15℃-17℃,自北向南递增。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81mm,其中60%的降雨集中在5-9月。降雨年内年际变化较大,最大与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为2.4倍;而年径流量年际变化更大,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为15.7倍由于气候地带性变化的影响,太湖流域丘陵山区的地带性土壤相应为亚热带的黄棕壤与中亚热带的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三类,其中滨海平原盐土分布于杭州湾北岸与上海东部平原,冲积平原草甸土分布于沿江广大的冲积平原;沼泽土分布于太湖平原湖群的沿湖低地。耕作土壤主要为水稻土。太湖流域的自然植被主要分布于丘陵山地。丘陵山地的现存自然植被,从北向南植被组成与类型渐趋复杂,长绿树种逐渐增多。北部为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宜溧山区与天目山区均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但宜溧山区的常绿阔叶林含有不少落叶树种,不同于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太湖流域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域面积6134km2,水面率达17%,河道和湖泊各占一半。面积在0.5km2以上的湖泊189个。河道总长度12万km,平原地区河道密度达3.2km/km2,错,湖泊星罗棋布,为典型“江南水网”。水系按地形及水流动,可为:西部山丘区各独立水系,其特点是发源于山区,分别独立汇入太湖或平原,流向为终年单向流。代表性独立水系有湖西区溪水系、浙西区的合溪水系和苕溪水系。太湖和低平原的黄浦江水系,以太湖为源头,以平原河网为主体,有时发生往复流。黄浦江水系主要河道有吴淞江、太浦河、斜塘、红旗塘(园泄泾)、大泖港等。黄浦江是目前太湖流域通江入海河道中,唯一尚未建闸控制的河道。沿江沿海水系。该水系为平行的一系列独立入江或入海河道。在开闸时,水流入江入海;在关闸时参入平原河网的黄浦江水系。沿江水系河道全部为南北向,由西向东排列,西起丹阳的九曲河,依次主要有新孟河、德胜河、藻港、新沟河、夏港、锡澄运河、白屈港、十一圩港、张家港、望虞河、常浒河、杨林塘、戚浦塘、白茆塘、浏河等河道,沿江水系北接长江,南抵江南运河。沿江水系入江处现已全部闸,并有9处建泵站,合计排水能力725m3/s,其中7处(640m3/s)为双向抽水泵站,可排可引。沿海水系河道包括浦东沿海和杭嘉湖平原南部的一些入海河道,自北向南有浦东区的川杨河、大治河、金汇港;杭嘉湖平原的南台头、长山河、盐官下河和盐官上河。。
本文标题:太湖幻灯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711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