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孤独:其实我们都一样------读《百年孤独》有感“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初读《百年孤独》是高中时期,当时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去阅读的,说实话并未读到《百年孤独》当中真正的含义,那时只知道《百年孤独》的叙述手法不仅仅是采用了卡夫卡式的叙述方式,也开创了加西亚·马尔克斯自己独有的叙述方式。何为卡夫卡式的叙述方式?其实无非就是不交代事情发生的原因,只描述事情的结果,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所采用的叙述方式是一个很小的原因,导致一个很大的结果,或者是说一个很大的原因,却只出现一个很小的结果。虽说《百年孤独》被当作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但第一次读完之后并没有感觉这是马尔克斯虚幻的社会,并没有感到孤独,单纯的被书中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搞得异常混乱,如果不拿纸笔下一下人物关系真的会绕进去分不清谁是谁,甚至感觉整篇读下来味同嚼蜡。大概是年少读不懂那么深奥的书,也体会不到所谓孤独的真正含义。第一遍读下来也只能体会到人物的错综复杂了,所以读罢也就丢在了一旁。再读《百年孤独》是工作后的第二年,为何选择重新阅读这本书,是因为与高中语文老师一起吃饭时偶然间谈起当时因在周记中写到对于《百年孤独》的叙事手法与个人见解而引起所有语文组老师的热烈讨论,讨论的内容大概就是观点对不对,最后说着说着就觉得高中生现在不适合看《百年孤独》这种类型的书,因为根本理解不了。回家后,翻箱倒柜找到了那本在角落里布满灰尘的《百年孤独》。如果不是老师谈起,我大概会忘记还读过这本经典,少年时少不经事,现在想看看这个年纪再去读这本书会是什么感想。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也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人,也正是因为他才拉开了布恩迪亚家族在马孔多故事的帷幕。不可否认第一代的布恩迪亚家族是个极富创造性的人,看到磁铁就想用来开采金字;看到放大镜聚焦太阳光便想制造威力无比的武器;看到航海的观象仪就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后来由于他的精神世界与马孔多的现实格格不入,以至于精神失常最后死在了一棵树上。从他以后布恩迪亚家族就开始了在战乱、苦痛、恐惧中纷纷离去,布恩迪亚家族的人没有一个摆脱了宿命般的孤独。其实纵观全书不难发现,布恩迪亚家族中的男性成员都只有两种宿命:一种是死于非命,一种是陷入孤独中不能自拔最后死去。小说中乌尔苏拉是整个母性家族的代表,几乎是整个家族史的见证人,她见证了家族的兴衰,尽力想去抵制布恩迪亚家族血液中的孤独,最后发现自己抵抗不了自然,最后安静地告别了这个世界。不可否认,重读《百年孤独》给我带来再一次的震撼,与年少时不同,这一次觉得这本书里孤独的人格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又钟情于斯,喜怒哀乐伴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跌宕起伏。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人钦佩,可惜在一条歧路上如此坚持不懈,让人心生怜悯。刻板守旧的坚持让人厌烦,但看到不论家族兴盛还是衰败都要按教廷礼法,讲究繁文缛节,又不得不为其哀叹,原本应该和和睦睦的家人,因为孤独而渐行渐远甚至离心离德,让人心碎且后怕。百年家族,在飓风中来了又去,空留悲叹,神伤及混乱在心间,久久不知该如何自处。后来才明白,其实对于孤独,我们都一样。常常说孤独,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形态轨迹各异的人物仿佛大千世界你我的缩影。我们渴望亲情友情爱情,渴望摆脱孤独,渴望有人能理解自己,关爱自己,渴望在本就短暂的人生中,可以少一些独自面对黑夜的时间,可以少一些面对死亡的未知和恐惧。得不到呢?或被折磨的心如死灰,或以忙碌的生活来麻痹自己,如同书中所述:忙碌不是为了逃避孤独,它也是孤独本身,乃至于维持了孤独。孤独再也不是小时候的无人陪伴,而是身处闹市也依旧觉得空虚无助。其实读完《百年孤独》有很多人会联想到现实社会,它不仅仅是一个虚构的家族史,还折射现实社会的浓缩投影,哪怕是放到现实社会也一样能发人深思。书中的梅尔吉亚德斯很好的诠释了一句话:你懂得的越多,你就越像这个世界的孤儿。生活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生命不断轮回,生老病死是宿命,无论怎样挣扎都逃不脱命运的轮回。不同的人生阅历、不同年龄、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人生感悟,我无法用文字语言去表达我所理解的对于孤独的真正体会,因为觉得孤独太庞大,太深刻。第二次读完《百年孤独》时你会觉得当你无人陪伴,无人理解,无人关爱,当你埋头痛哭感叹人生太苦时,马尔克斯会温柔的摸摸你的头告诉你:“其实我们都一样。”感谢老师让我又重新拾起这本书,因为年少的无知与浮躁,我差一点错过《百年孤独》,所以当你还未尝过痛苦,当你还未尝试看透生命,请好好地收着它,不要读它,当你感觉时间让你沉淀的更好的时候再去读。年少并不懂得孤独是什么,只有成长到一定阶段,经历一些人生阅历才会明白《百年孤独》带给你的真正财富。或许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无论读多少遍总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体会吧。希望等到40岁时再读《百年孤独》又会是不一样的人生感悟。此时,愿你我共勉。
本文标题:百年孤独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713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