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编制依据、原则、范围1.1编制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铁路行业有关规章、规范和验标等;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设计文件和资料;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的补遗、澄清书、答疑书、补遗答疑更正书,拉林铁路招标相关技术资料;国家、铁路行业现行的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规则和标准及有关文件;我单位对施工现场实地勘察、调查资料;我单位在青藏铁路高原施工经验及类似工程施工工法、科技成果;我单位综合管理体系相关要求。1.2编制原则突出环保优先的原则。高原生态环境是极其脆弱的,一经破坏,难以恢复,有的甚至是不可逆的。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将始终突出环保优先的原则,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以环保为主线开展工作,工程施工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施工中坚持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和保护并重”的原则,限制人为活动范围,注意保护地表植被,同时高度重视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保护。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高原特点,严格执行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立和完善高原地区医疗、卫生等后勤生活保障体系的同时,尽量减少人工作业,改善劳动条件,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提高作业效率,对长大隧道及风险隧道采用机械化施工,按照“能用机械不用人工、能用电动不用内燃”的原则进行配置。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有关安全生产的规2定,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服从招标人指令,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严肃安全纪律,严格按规程办事。坚持以提高高原环境下工程机械的利用率和功效的原则。积极采用、研发旨在提高工程技术和施工装备水平、保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四新”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在施工生产中的先导保障作用,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机械及施工工艺。符合招标文件的原则。严格按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目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使招标人的各项要求均得到有效保证。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编制施组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编制施组,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遵循标准化管理的原则。根据铁总《关于深化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铁总建设[2013]193号文,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组织机构,配齐人员设备,细化工作流程,制订工作标准,依据工作标准进行现场标准化管理。尊重地方民族习俗的原则。本标段地处西藏自治区境内,上场后详细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尊重当地民族习俗,增强民族团结,增进相互间的友谊,为施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1.3编制范围本标段为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9标段,编制范围包括:拉林铁路站前工程和站后与站前相关接口工程,包括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站场以及大临工程等。(具体编标范围以工程量清单描述和相关答疑补遗描述为准)。2、工程概况2.1线路概况拉萨至林芝铁路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线路从拉日铁路协荣站引出,向东经贡嘎、扎囊、乃东、桑日、加查、朗县、米林至林芝,是西藏自治区对外运输通道的重要一段,也是川藏、滇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线东端连接规划建设中的川藏、滇藏铁路,可通往西南及东中部地区,向北、向西连接既有青藏铁路和的拉萨~日喀则铁路及规划的日喀则~亚东、日喀则~聂拉木等铁路,可通往西北广大地区及我国与尼泊尔、印度的主要口岸,是西藏自治区对外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新建正线长度403.14km,正线桥隧总长301.067km,占线路长度的74.68%。其中,桥梁121座84.602km,占线路长度20.99%,隧道47座216.465km,占线路长度353.69%,全线新建车站34个,初期开站17个。本标段为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LLZQ-9标段,正线起讫点为DK263+844.62~DK303+105,标段长39.26km;主要结构有:路基0.445km,车站3座(朗县站、洞嘎站、热米站),桥梁5座,桥梁共长1258.45m,隧道4座,隧道共长35813m。2.2主要技术标准本线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1)铁路等级:I级(2)正线数目:单线(3)设计旅客列车速度:160km/h(4)最小曲线半径:一般2000m,困难1600m(5)限制坡度:12‰(6)牵引种类:电力(7)机车类型:HX系列(8)牵引质量:3000t(9)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预留880m(10)闭塞类型:自动站间闭塞2.3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详见表1-2-1。表1-2-1主要工程数量表工程名称单位工程数量拆迁及征地站场改移道路公里0.35路基区间路基土石方立方米103665站场土石方立方米1225931桥涵工程大桥朗县雅鲁藏布江大桥延长米461.62洞嘎雅鲁藏布江大桥延长米247.3朗县立交大桥延长米392.72中桥2座延长米156.81涵洞6道横延米271.4隧道工程巴杰若隧道正洞延长米2105辅助坑道横洞延长米54江木拉隧道正洞延长米8700辅助坑道平导延长米3875达嘎拉隧道正洞延长米17324辅助坑道斜井延长米9821#横洞延长米12984工程名称单位工程数量2#横洞延长米1279祝拉岗隧道正洞延长米7684辅助坑道延长米1073轨道粒料道床面碴立方米25441底碴立方米7144无碴道床隧道弹性支撑块米32681隧道双块式米51桥梁轨枕埋入式米462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汽车运输便道新建引入线公里28.65改(扩)建便道公里3.3混凝土集中拌和站处8给水干管路公里22.4自然条件2.4.1地形地貌本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属于冈底斯山与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南谷地。山高谷深,气候极端恶劣。山脉呈东西向纵贯延展,谷岭相间,地势起伏跌宕。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区域,总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大致可分为喜马拉雅高山区,藏南谷地,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区。线路位于藏南谷地,雅鲁藏布江中游,海拔2800~3700m。整个工作区可分为四个大的地貌单元:高山宽谷区、桑加峡谷区和藏南山原湖盆、高山河谷及山间河谷地貌区。本标段位于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南谷地高山区,山高谷深,气候极端恶劣。山脉呈南北向纵贯延展,谷岭相间,地势起伏跌宕,区内山势雄伟。受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切割控制,工作区地势总体呈南北两侧高,中间低,区内山地绵延不绝,山势高峻,沟谷纵横狭窄。雅鲁藏布江南北两侧属深切割区,一般山峰高程多在5000m以上,山地平均高程4500m,相对高差在1500m以上,河谷地带高程3000-3500m,最低3184m,相对高差2800m。2.4.2工程地质(1)地层岩性沿线主要分布有新生界、中生界、古生界、元古界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及雅鲁藏布江构造地层区和各种成因的松散堆积层。侵入岩形成时代主要为燕山晚期~喜山期,局部为寒武系。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的碎石土;冲洪积层(Q4al+pl)的卵石土、粗圆砾土;泥石流堆积层(Q4sef)的块(漂)石土、碎(卵)石土、细砂;5崩坡积层(Q4dl+col)的碎石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3fgl)的卵石土。下覆基岩为古近-新近系渐新-中新统大竹卡组(E3N1d)砾岩,白垩纪早世黑云二长花岗岩(K1ηγβ)、花岗闪长岩(K1γδ)及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复理岩套(fw)之板岩、千枚岩、石英砂岩、碳酸盐块等。(2)地质构造按照板块构造观点,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块、喜马拉雅地块及二者之间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块由一系列彼此平行展布的断裂带与线性褶皱组成,其主构造线自东向西由NNW或NW向渐转为NWW或EW向,断裂带规模巨大,断裂带宽度一般都在100m以上。喜马拉雅地块位于雅鲁藏布江深大断裂以南,由一系列EW向展布的断裂和褶皱组成。(3)不良地质的分布、特征沿线处于西藏高原的藏南谷地,山高谷深,高寒缺氧;构造发育,内动力地质作用强烈;浅表地貌改造频繁,表生地质作用强烈。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有西藏高原特色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地震、高地应力、危岩落石、泥石流、滑坡、岩屑坡、冰害、高地温、生长期高陡岩质岸坡、放射性、有害气体等。沿线断裂构造发育,断层带多且宽,尤其冷达~朗县段部分线路在雅鲁藏布缝合带内行走。受地质构造运动的多次强烈影响,岩体多被切割成三角形、菱形。多组断裂构造在一起构成了多处断裂构造交汇区,断裂构造交汇区,岩体破碎,断层破碎带宽。尤其是这些断裂构造生成时间短,部分属于全新世活动断裂(如沃卡东缘断裂),沿线工程地质条件普遍较差。可能引发的工程地质问题或灾害是:①在断层破碎带内修筑隧道,因松散破碎,作为隧道围岩,其自稳能力差,施工时容易发生围岩失稳现象。②断层破碎带内可能构造裂隙水较发育,地下水循环较快,施工中有可能产生突然涌水现象,如达嘎拉隧道;在通过断层泥砾带等含泥质的影响带时有可能产生突然涌水和涌泥现象,如达嘎拉隧道、江木拉隧道。2.4.3水文地质沿线水系为雅鲁藏布江。本线地质构造发育、岩性多变、地形复杂、坡陡谷深、气候平面分区及垂直分带明显,因此沿线各处水文地质条件差异较大。雅鲁藏布江方案的加桑峡谷和尼洋河方案的米拉山以西干旱少雨,其余地带雨量稍多,雨水、冰雪融化水补给地下水。全区断裂构6造规模大,动力变质作用普遍,岩层节理、裂隙发育,为地下水的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因坡陡谷深,地表迳流快,排泄条件好,也限制了地下水的补给。(1)地下水分布及特征沿线地下水类型可分为四类:①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及山麓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中,水量季节变化大,多呈潜流或下降泉出露,河谷中的冲、洪积层中地下水丰富,一般和地表迳流有相互的补给关系。②基岩裂隙水主要富集于碎屑岩类和岩浆岩中,一般水量不大。但在复向斜、节理裂隙密集带等储水构造中,地下水较丰富。③断裂带水本区断裂构造发育,而且规模大,延伸远。断裂构造带富含地下水,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一般补给源远,水量大,且多伴有温泉。线路通过断裂的河谷坡麓常见温泉出露,隧道通过断裂带时,可能遇到大涌水及地热问题。④岩溶管道水沿线碳酸盐岩类多以碳酸盐块零星出露,岩溶管道水不发育,地表出露较少。(2)沿线水质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评价大多对混凝土无侵蚀性。2.4.4气象条件(1)气温工程场地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具有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少;辐射强烈,日照充足,气候干燥;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集中,多夜雨;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大等特点。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从流域上游向下游逐渐升高,从谷底向两侧山地不断降低,沿线气温总规律随纬度增大和海拔增高而递减。沿线气温总规律随纬度增大和海拔增高而递减,还有年温差小而日温差大、阴坡与阳坡温差较大的特点。根据当地气象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极端最低气温-11.5℃、极端最高气温31.8.℃,多年平均气温11.0℃。(2)降水量7沿线降雨量随纬度增大而递减,在同一地区又是山顶雨量多,河谷雨量少,山的迎风面雨量多,背风面雨量少。年均降雨量西藏境内为450~1000mm。降雨时间大部分集中在5~10月,尤以7~8月为甚,当年9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3)风速沿线地形对风的影响显著,风向多与河谷走向一致,10月下旬至次年5月为干风季节,风速一般为8~9级,最大可达11~12级。2.4.5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1/400万)(含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及《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工程沿线断裂活动性评价及地震动参数区划报告(修改稿)》(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4月),方案沿线主要为0.15g,其次为0.20~0.30g
本文标题:58施工组织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72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