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刘海明地址:山东省安丘市实验小学邮编:262100一、“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的解读1、特点:“解决问题”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深思酝酿,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升华。“解决问题”教学是一种高效和发展性的教学,这是因为:第一,思维活动产生于问题;第二,解决问题的教学能使学习者的思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第三,解决问题的学习能使学习者在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作出联系,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第四、学生不仅掌握了科学结论,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亲身探究和实践,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像科学家一样工作”地学习,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的教育理论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设计如下。2.流程“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可以安排以下四个教学环节:“自主学习(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精讲点拨—巩固提升—总结提升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1、创设情景,收集信息。教师开始上课时,可以借助主题图或教学课件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主题图或教学课件上的信息在一定意义上是为学生思维提供线索的。当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汇报也能为解决问题提供认知的基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具体如下:①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师问:“图上画得是什么,写得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②让学生认真独立地观看,分组讨论和交流,并汇报和交流获取的信息。2、小组协作,探究问题。当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还可以通过小组内的共同探究和交流,并形成初步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中去及时获取信息,适当加以引导和调控。具体如下:①个人或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可以采取讨论、实验、等方法自觉矫正错误,逐步得出结论。②教师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回顾探索过程,指导解题策略。3、交流评价,解决问题交流评价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组织学生进行有成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理清思路后,让学生独立选择算法。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进一步归纳整理算法。最后通过集体交流,明确算法。具体如下:①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研究成果。②各组成员认真倾听相互评价,表示赞同、反对,开展有竞争的合作。③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想法,发现新的思路、方法及时扩散,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4、巩固方法,拓展思维学生掌握了方法,还要不断练习应用中深化理解。在这个环节中安排一些基本题,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解答,以达到巩同应用的目的。也安排一些发展性习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具体如下: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好练习。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组织学生分层练习。②学生人人完成基础题的练习,低等生在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尽力完成综合题,中等生在完成综合题的基础上,尽力完成提高题,优等生三种练习都完成。三、在实施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1、注重学生收集信息。从解决问题的步骤来看,收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加纯文字问题的量。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学会看图,从图中收集必要的信息。教师需要注意的三种情况:一是题中的信息比较分散,应指导学生多次看图,将能知道的信息尽量找到;二是题中信息比较隐蔽时,容易忽略,这时要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三是信息的数量较多,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收集相关的信息。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是不同的,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关键,那就是要能组合问题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只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这样的意识,有时是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给学生提供了机会,但学生却不提不出来,要么提出的问题都一样。因此,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显得十分必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在唤醒学生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当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很清晰时或者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特别是有创新意识的方法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而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方面鼓励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让其他学生主动关心他们,为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帮助。从而加深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解题方法的理解,有助于解题策略的形成。4、关注学生评价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恰当地评价学生的想法,注意激励学生外,还要组织小组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积极有效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自己对问题的明确见解。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自己所经历的解题活动有正确的分析。在遇到困难时,能正视困难,不轻易放弃;在顺利的情况下,能保持谨慎的态度,善于发现被自己忽略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束之后,还应完整地回顾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过程,反思自己的结果是否合理,还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渐转化为成熟的解题策略。附教学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3页《解决问题》例12教案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格五年级上册第33页例1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取近似值的不同情况,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难点:取近似值的方法。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强妈妈前几天买来了一桶香油,重2.5千克(出示实物),因这桶过大,小强妈妈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请你们帮她想一想该怎么办?(分装在小瓶里)这个主意好!瞧,(出示小瓶子)我找来了一些小瓶子,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千克香油,那小强妈妈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呢?[出示例12(1)]。二、联系生活,解决问题1、老师相信大家能帮小强妈妈解决这个问题,请自己试试吧!(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求出结果)2、汇报解决问题的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5÷0.4=6.25。到底需要几个呢?(学生可能出现争议,是6个还是7个呢?)3、小组内交流探究,需要几个瓶子呢?为什么?(第一种:因为6.25≈6,所以只需要6个瓶子;第二种因6个瓶子装不完油,还剩下一些,需要再多准备一个)。4、(教师用实物演示分装的过程)最后形成结论,需要准备7个瓶子,最后一瓶虽然不满,但也要单装一瓶。[板书:≈7(个)]5、小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而不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6、小黑板出示例12(2),学生读题后,完成并汇报算式,教师板书:25÷1.5=16.666……(或16.6)。那么可以包装几个礼盒呢?为什么呀?(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包装16个礼盒后,剩下的丝带不够包装一个了,所以只能包装这种规格的16个礼盒)(教师拿出礼盒和丝带演示包装的过程)[板书:≈16(个)]7、引导学生比较(1)和(2)两题在取商的近似值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不采用“四舍五入法”。不同点:(1)是向整数部分进一;而(2)只取整数部分,小数部分舍去。)教师指着(1)和(2)说明:(1)中取近似值的方法是“进一法”;(2)中的取近似值的方法是“去尾法”。8、小结:往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联系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三、深化方法、巩固应用1、出示教科书第33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思路,说一说用哪种方法去取近似值,为什么?(买东西时,钱不够,就不能再买一本了,用“去尾法”可以买回5本词典)即100÷18.5≈5(本)2、出示教科书第35页第6、7两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分别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为什么?(指名两位学生板演)3、出示教科书第34页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如何取商的近似值,为什么?(没有特殊情况的应该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位小数或保留整数都可以,只要理由充分即可)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课外请你们各自搜索一些生活中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的例子。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二)取商的近似值一般情况特殊情况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510÷3÷74=170÷74≈2.3(或2)答:约2.3倍2.5÷0.4=6.25≈7(个)答:需要准备7个瓶子。680÷15=45.3≈46(个)答:需要46个纸箱25÷1.5=16.6≈16(个)答:可以包装16个礼盒。4÷0.32=12.5≈12(个)答:可以做12个生日蛋糕
本文标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781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