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131045573649502951《计算机网络》第3,4章作业 (答案)
第三、四章作业参考答案单选题1.要发送的数据是1101011011,采用CRC校验,生成多项式是10011,那么最终发生数据应该是(C)A、11010110111010B、11010110110110C、11010110111110D、111100110111002.在CSMA/CD协议的定义中,“争议期”指的是(A)A、信号在最远两个端点之间往返传输的时间B、信号从线路一端传输到另一端的时间C、从发送开始到收到应答的时间D、从发送完毕到收到应答的时间3.10Base-T以太网中,以下说法不对的是(C)A、10指的是传输速率为10MBPSB、Base指的是基带传输C、T指的是以太网D、10Base-T是以太网的一种类型4.10Base-T以太网采用的传输介质是(A)A、双绞线B、同轴电缆C、光纤D、微波5.网卡实现的主要功能在(A)A、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B、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C、物理层和网络层D、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6.广域网所使用的传播方式是(B)A、广播式B、存储转发式C、集中控制式D、分布控制式7.下列关于网桥的描述,错误的是(B)A、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可以对网络进行过滤和分段B、网桥可以对不需要传递的数据进行过滤并有效地阻止广播数据,减少广播风暴C、网桥传递所有的广播信息,因此难以避免广播风暴D、网桥与集线器相比,需要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因此增加了时延8.在以太网中,MAC帧中的源地址域的内容是(B)A、接收者的物理地址B、发送者的物理地址C、接收者的IP地址D、发送者的IP地址9.在因特网中,IP数据报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可能需要经过多个网络和路由器。在整个传输过程中,IP数据报报头中的(A)A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不会发生变化B源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不会发生变化C源地址不会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D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有可能发生变10.不属于局域网标准的有(D)A、IEEE802.3B、IEEE802.3zC、IEEE802.3uD、TCP/IP11.下面的IP地址中哪一个是B类地址(B)A、10.10.10.1B、191.168.0.1C、192.168.0.1D、202.113.0.112.内部网关协议RI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基于(B)的协议。A链路状态算法B距离矢量算法C集中式路由算法D固定路由算法13.RIP规定一条通路上最多可包含的路由器数量是(C)。A1个B16个C15个D无数个14.以下给出的地址中,属于子网192.168.15.19/28的主机地址是(A)。A、192.168.15.17B、192.168.15.14C、192.168.15.16D、192.168.15.3115.下面地址中,属于单播地址的是(A)。A、172.31.128.255/18B、10.255.255.255C、192.168.24.59/30D、224.105.5.21116.TCP/IP协议分为五层,属于网络层协议的是(D)A、RPCB、UDPC、TCPD、IP17.在IP首部字段中,与分片和重组无关的字段是(A)A、总长度B、标识C、标志D、片位移18.下列对应IP分组的分片和重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A、IP分组可以被源主机分片,并在中间路由器进行重组B、IP分组可以被路径中的路由器分片,并在目的主机进行重组C、IP分组可以被路径中的路由器分片,并在中间路由器上进行重组D、IP分组可以被路径中的路由器分片,并在最后一跳的路由器上进行重组19.可以动态为主机配置IP地址的协议是(C)A、ARPB、RARPC、DHCPD、NAT20.下列关于IPv6的表述中,(D)是错误的。A、IPv6的头部长度是不可变的B、IPv6不允许路由器设备来进行分片C、IPv6采用了16B的地址号,理论上不可能用完D、IPv6使用了头部校验和来保存传输的正确行简答题1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写出计算过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答:因P(X)=X4+X+1,则除数为:10011。因发送数据为1101011011,且CRC多项式P(X),被除数为11010110110000。得余数为:1110所以发送的数据为:信息+余数即11010110111110作二进制除法,用10011分别除11010110100000和11010110000000余数不为零。所以两种错误均可发现。仅仅采用了CRC检验,缺重传机制,数据链路层的传输还不是可靠的传输。100111101011011000011000010100101010011100110000011101001100010000000000000000000011001100101000000101100000101101010000000011102试说明10BASE-T中的“10”、“BASE”和“T”所代表的意思。答:10BASE-T中的“10”表示信号在电缆上的传输速率为10MB/s,“BASE”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T”代表双绞线星形网。3下图表示有六个站点分别连接在三个局域网上,并且用网桥B1和B2连接起来。每一个网桥都有两个接口(1和2)。在一开始,两个网桥中的转发表都是空的。以后有以下各站向其他的站发送了数据帧:H2发送给H1,H5发送给H4,H3发送给H5,H1发送给H2,H6发送给H5。试把有关数据填写在表中。发送的帧B1的转发表B2的转发表B1的处理(转发?丢弃?登记?)B2的处理(转发?丢弃?登记?)地址接口地址接口H2→H1H21H21转发,写入转发表转发,写入转发表H5→H4H52H52转发,写入转发表转发,写入转发表H3→H5H32H31写入转发表,丢弃不转发转发,写入转发表H1→H2H11写入转发表,丢弃不转发----H6→H5H62----写入转发表,丢弃不转发4、在CSMA/CD协议中,为什么会发生冲突?解释一下协议要点多点接入、载波监听和碰撞检测的含义。答:CSMA/CD是一种常用争用的方法来决定对媒体访问权的协议。在总线网络中,每个站点都能独立地决定帧的发送,若两个或多个站同时发送帧,就会产生冲突,导致所发送的帧都出错。在总线上如果某个工作站有信包要发送,它在向总线上发送信包之前,先检测一下总线是“忙”还是“空闲”,若检测总线是“空闲”,这时就可以发送信包了。为啥每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已经监听到信道是“空闲”,发送数据还是有冲突。这是因为电磁波在总线上总是已有限的速率传播。因此当某站监听到总线空闲时,总线并非一定空闲。多点接入:就是说明这是总线型网络,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载波监听:就是“发送前先监听”,即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站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要等待信道变为空闲时再发送。碰撞检测:就是“边发送边监听”,即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以便判断自己在发送数据时其他站是否也在发送数据。5.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答: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6.试辨认以下IP地址的网络类别。(1)224.36.199.3(2)21.12.240.17(3)183.194.76.253(4)192.12.69.248(5)89.3.0.1(6)200.3.6.2答:(2)和(5)是A类,(3)是B类,(4)和(6)是C类.(1)是D类7某单位分配到一个B类IP地址,其net-id为129.250.0.0.该单位有4000台机器,分布在16个不同的地点。如选用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试给每一个地点分配一个子网掩码号,并算出每个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4000/16=250,平均每个地点250台机器。如选255.255.255.0为掩码,则每个网络所连主机数=28-2=254250,共有子网数=28-2=25416,能满足实际需求。可给每个地点分配如下子网号码地点:子网号(subnet-id)子网网络号主机IP的最小值和最大值1:00000001129.250.1.0129.250.1.1---129.250.1.2542:00000010129.250.2.0129.250.2.1---129.250.2.2543:00000011129.250.3.0129.250.3.1---129.250.3.2544:00000100129.250.4.0129.250.4.1---129.250.4.2545:00000101129.250.5.0129.250.5.1---129.250.5.2546:00000110129.250.6.0129.250.6.1---129.250.6.2547:00000111129.250.7.0129.250.7.1---129.250.7.2548:00001000129.250.8.0129.250.8.1---129.250.8.2549:00001001129.250.9.0129.250.9.1---129.250.9.25410:00001010129.250.10.0129.250.10.1---129.250.10.25411:00001011129.250.11.0129.250.11.1---129.250.11.25412:00001100129.250.12.0129.250.12.1---129.250.12.25413:00001101129.250.13.0129.250.13.1---129.250.13.25414:00001110129.250.14.0129.250.14.1---129.250.14.25415:00001111129.250.15.0129.250.15.1---129.250.15.25416:00010000129.250.16.0129.250.16.1---129.250.16.2548.某单位分配到一个地址块136.23.12.64/26。现在需要进一步划分为4个一样大的子网。试问:(1)每一个子网的网络前缀有多长?(2)每一个子网中有多少个地址?(3)每一个子网的地址是什么?(4)每一个子网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是什么?答:(1)每个子网前缀28位。(在原来26位前缀基础上增加2位用于划分4个子网)(2)每个子网的地址中有4位留给主机用,因此共有16个地址。(3)四个子网的地址块是:第一个地址块136.23.12.64/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最小地址:136.23.12.01000001=136.23.12.65/28最大地址:136.23.12.01001110=136.23.12.78/28第二个地址块136.23.12.80/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最小地址:136.23.12.01010001=136.23.12.81/28最大地址:136.23.12.01011110=136.23.12.94/28第三个地址块136.23.12.96/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最小地址:136.23.12.01100001=136.23.12.97/28最大地址:136.23.12.01101110=136.23.12.110/28第四个地址块136.23.12.112/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最小地址:136.23.12.01110001=136.23.12.113/28最大地址:136.23.12.01111110=136.
本文标题:131045573649502951《计算机网络》第3,4章作业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786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