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领导科学政法学院黎敏请回答•一提起“领导”,你会想到谁?你会想到哪些词汇?你会想到哪些任务?让我们来认识一些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比尔·盖茨李嘉诚•在简单认识了这些人物之后,大家有何感想?•本课程将有助于你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看一下下面的故事。西汉时期汉武帝有个丞相,叫丙吉。有一天,他到长安城外视察。出城不久,路边有人打架斗殴,把人打死了。人家看到丞相出巡,于是拦轿喊冤。丙吉吩咐绕道而行,不要管他。走了不远,丙吉看到一头牛在那边直喘气,于是下轿,围着这头牛转了好几圈,左看右看。于是人们都说这个丞相关心牛远胜过对人的关心。很多人不理解,丙吉自己说:我是丞相,路上有人打架斗殴,把人打死了,自有地方官按律条处理,我不能越权过问。那么,看到牛喘气,为什么那么关心?丙吉说:我是丞相,丞相管的是天下的大事,现在的天气还不够热,这头牛就在喘气,我怀疑今年会有大瘟疫流行,预防瘟疫流行是丞相应该管的事情。通过这个故事大家认为领导应该做什么呢?分粥的故事一位叫阿克顿(1834-1902)的英国历史学家讲过一个分粥的故事。有七个人组成的小团体,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且平等的。他们没有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或有刻度的容器。这里有几种不同的分配方法: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阿克顿的结论是: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为自己分粥的权利,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的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饿难挨。大家认为这种办法造成了资源浪费。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四、选举一个分粥者和一个监督者,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者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者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七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这个故事对领导有什么启示?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是:•领导是什么,•领导干什么,•领导者什么样,•领导怎么当。本学期学习内容:•1、绪论•2、领导者与被领导者•3、领导用人•4、领导体制•5、领导决策•6、领导方法•7、领导用权的艺术•8、领导效能第一章绪论领导学的历史源流1领导学的研究对象2领导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意义和方法3一、领导学是一门新学科1、什么是领导?——某一具体社会系统中处于支配和决定地位的主体,根据该系统的需要和愿望以及现实情境和条件,确定本系统的目标、任务和行动指南,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及手段,发动整个系统、特别是非居支配与决定地位的群体与组织等力量,致力完成既定任务、实现既定目标的最权威的行为过程。——《领导学》,邱霈恩著,中国人大出版社。第一节领导学的历史源流众说纷纭孔茨:领导是促使下属充满信心、满怀热情地完成他们任务的艺术。斯多基尔:领导是对组织内团体和个人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泰瑞:领导是影响人们自动地为组织目标努力的一种行为。阿若德.菲尔德蔓:领导是一个影响过程,包括影响他人的一切活动。S.P.Robbins:领导是指那些能影响他人并拥有权力的人。专家学者论述什么是领导?10种经典定义:•“领导是影响力的运用。”•“领导是一种行动或行为。”•“领导是一种权力关系。”•“领导是劝说的形式。”•“领导是组织内部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结果。”•“领导是组织结构的创始者。”•“领导是劝导服从的艺术。”•“领导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领导是人格魅力及其影响。”•“领导是群体过程的中心。”领导的定义------七种解释•1.领导是对一个组织起来的集体为确立目标和实现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2.领导作为一种活动,是一种行为过程,是在一定组织或团体内,统领和指导人们实现一定目标的高层次的社会管理活动。•3.领导是一种能将其想做的事发展设想成一种远见,并能使其他人理解、采纳这种远见,以推动这种远见成为现实的人。七种解释•4.领导是影响和支持他人为了达到目标而富有热情地工作的过程。•5.领导是指为了完成目标而影响他人的能力。•6.领导是一种统治形式,其属下或多或少地愿意接受另一个人的指挥或控制。•7.领导乃是领导者在各种环境中系统地影响组织成员行为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说,领导是与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确立过程。•综上,领导是指在社会组织中,领导者通过影响其属下行为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表述包含的内容:•(1)领导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2)领导的本质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一种影响过程。•(3)领导必定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组织当中,单个的人不可能形成领导。•(4)领导是一种人的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5)领导的方法是多样的,既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领导活动必须有四个构成要素:领导者——对确定领导目标、履行领导职能、取得领导绩效起主导作用的个人或集团。三个特征:担任职务;负有责任;拥有权力。被领导者——在一定的组织中处于被支配和被领导地位,在领导者的影响、率领、引导下,按照领导者的决策意图为实现组织目标,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个人或集团。三个特征:被支配性和服从性;对本职工作而不是对领导的全面工作负责;最终决定性。领导目标——领导活动所要达到的明确预期结果,是整个领导活动都必须集中指向的未来标的。领导目标取决于领导价值和和领导取向,是领导价值和领导取向的具体化。领导环境——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开展的各类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组合,是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学技术和自然要素影响领导行为模式的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气氛与条件。•领导是领导者、追随者、领导目标及环境的一个函数:•领导=f(领导者、追随者、领导目标及环境)2、什么是领导学?领导学就是对领导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和反映,是对领导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是专门研究领导活动的理论、原则、方法、艺术和绩效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领导学是一门研究领导活动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及其有效运用的综合性科学。3、领导学是一门新学科领导活动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尚书》《战国策》《春秋》《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孙子兵法》请思考:有了关于研究关于领导活动的学问,是否就可以说领导学产生了呢?传统中国有没有领导科学?领导领导活动:自古即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协调与管理行为领导知识:自古即有,是人们对领导活动的一种自觉与总结领导科学:20世纪30年代产生,是人们对领导活动的系统研究和对领导知识的理论阐述学问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学科是按照学问的性质划分的门类;学问可以是一种经验认识的存在,而学科必然是理性认识的存在;学问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而学科的却是经过反复实践检验的可靠成果。20世纪70年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弗雷德·菲德勒教授提出了著名的“权变理论”。表明领导学已经由此开始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弗雷德·菲德勒(FredE.Fiedler):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心理学与管理学教授,兼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比利时卢万大学客座教授。菲德勒早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51年移居伊利诺伊州,担任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教授和群体效能研究实验室主任,直至1969年前往华盛顿。弗雷德·菲德勒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管理专家,他所提出的“权变领导理论”开创了西方领导学理论的一个新阶段,使以往盛行的领导形态学理论研究转向了领导动态学研究的新轨道。他本人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权变管理的创始人”。他从1951年起由管理心理学和实证环境分析两方面研究领导学,提出了权变领导理论,他的研究开创了西方领导学理论的一个新阶段,使以往盛行的领导形态学理论研究转向了领导动态学研究的新轨道。菲德勒的理论对尔后领导学和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人物简介4、领导学产生的社会根源(一)社会化大生产是领导科学产生的客观要求。(二)现代社会纵向分工的发展直接推动了领导学的产生。(三)领导学是对丰富的领导实践与朴素的领导思想的集成化、系统化和理论化。5、领导活动的演变:(1)自然式领导;(2)家长式领导;(3)民主式领导;(4)服务式领导。二、领导的本质(领导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内在规定性)1、领导具有影响力领导通过其影响力来影响追随者的行为以达到组织的目标。美国著名领导学家柯维认为,领导的才能就是影响力,凡是真正的领导都能够影响别人,使别人追随和服从自己。领导是不干事的!•2、领导具有权威性•认真思索,古今中外,大凡领导都意味着权威,二者有着不解之缘。恩格斯在论《论权威》中指出:“所谓权威,是指把一部分人的意志强加给另一部分人。它是以服从为前提的。”•罗伯特.R.A.达尔在《现代政治分析》中指出:“如果Y承认X控制Y的合法性,X就对Y有权威。或者,如果Y承认有义务服从X,X对Y也有权威。”•权威是有威望的权力。领导权威表现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它既反映领导者的权力和威望,也反映被领导者对这种权力和威望的认可和服从。结论:领导的本质既是一种影响力,又是一种权威。影响力反映的是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一种,是发自于内心的,是由于领导者个人的素质、品质、业绩和魅力而产生的追随、信赖、爱戴;权威是由法定职位带来、由组织规定的,反映的是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一种服从、敬畏。项目权力影响力来源法定职位,由组织规定由个人素质、品质、业绩和魅力而产生范围受时空限制,受权限限制超越时空、权限甚至组织的限制大小因权力大小而异因人而异方式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实现,产生于外在的作用自觉接受,是一种内在的影响效果服从、敬畏追随、信任和爱戴性质强制性地影响自然地影响表权力与影响力的比较三、领导学在西方孕育发展的三个阶段特质理论(特性论)行为理论(作风论)权变理论(情境论)具有哪些特征的领导者是成功的?哪些领导行为是最有效的?某领导方式在什么环境下才是有效的?20th20s-30s20th40s-60s领导理论发展史1950s1980s特质理论行为理论•X理论y理论•Z理论•二元理论•管理方格论权变理论•费德勒模型•情境领导理论•领导者参与模型•路径-目标模型最新观点•事务型与变革型领导•魅力型领导•愿景型领导•团队领导1970s1920s-30s三、领导学在西方孕育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特质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三十年代)•内涵:有关领导科学的研究主要是从领导者所具有的特质去理解,以领导者为中心,去探讨领导者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例如,研究和关注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等。主要流派:德鲁克的“五项主要习惯”、韦伯的人格要素模型、法约尔的大企业高级领导应具备的素质、日本企业界提出的领导应具备的十项品德和十项能力等(1)主要研究特质理论也称为品质理论或素质理论,是主要研究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的个人特质,以便预测具备什么样的特质的人才能成为成功的领导者的理论。(2)分类(根据其对领导特性来源的观点的不同)传统的领导特质理论——伟人论:“天赋”是一个人能否当领导者的根本因素。现代的领导特质理论——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是一个动态过程,领导者的特性是后天造就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特质理论把领导者的个人特质作为一个侧面来研究领导行为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意义。——特质研究主要注重在体力、智力和个人性格上领导者不同于非领导者的特质:进取心、领导意愿、正直与诚实、自信、灵活性与适应性、认知能力、个人魅力、智慧和与工作相关的知识,以及高自我监控者。特质论阶段的主要流派之一•德鲁克的“五项主要习惯”•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既然是一种习惯,便可以学会,而且必须靠学习才能获得。•
本文标题:《领导科学与艺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795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