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考纲解读:(二)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目标:1、明确诗歌形象的内涵和种类2、掌握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答题方法,规范答题步骤(一)什么是形象?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二)形象的特点:①客观性: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动的客观生活图景。视觉感受:明暗阔狭虚实动静强弱急缓等。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明暗相衬,动静结合。听觉感受:闹静美妙动听不堪入耳等。如:“千里莺啼绿映红,”一片莺歌燕舞,春意繁闹。嗅觉感受:香臭等。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味觉感受:酸甜苦辣咸等。如“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触觉感受:寒冷温暖凉爽燥热疼痛舒适等。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②抒情性:一切景语皆情语。形象中蕴涵了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如喜怒哀乐、爱憎、敬仰羡慕、向往、思念等等。③感染性: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感染、陶冶作用。柔媚、和谐、明丽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如《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婉约感伤的美带给人淡淡的哀伤,《雨霖铃》;粗犷激昂、刚健雄伟的美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使人受到鼓舞,从中得到力量,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歌形象分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A、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B、作品中其他人物。(偏重叙事的诗歌)C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诗人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一切景语皆情语(偏重写景的诗歌)3、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4、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人物形象是什么?概括形象的特点人物形象的刻画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具体词句判断分析塑造形象的手法诗歌形象三要点人物形象有什么意义?评价明了塑造该形象的意义人物形象命题形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例: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①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注释:①袜刬chǎn,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本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词,词中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作简要分析。动作神态肖像神态动作动作神态心理环境衬托神态人物形象鉴赏之酝酿第一步:勾画直接描写:动作、心理、神态、语言;身份、性格侧面描写:他人视角、景物烘托、环境暗示第二步:分析其一:具体表现;其二,重点手法1、概括形象特点:特征+属性身份、性格、心境、品质形象作答三要素2、具体分析表现:结合诗句有关描写、手法,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3、指出形象意义:深层含义、特别寄托概括作者在该形象上寄寓的情感、理想、追求、品质例1: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①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参考答案:词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蹴罢秋千”通过动作刻画了少女活泼快乐的特点。身穿“轻衣”的“她”由于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展现了人物的娇美风姿。看见人来含羞躲避的情状、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心理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少女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心理。青春少女形象栩栩如生。例2、(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勾画分析明确:三要素我的答案: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安闲度日,情趣高雅;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诗人淡泊、儒雅的形象通过行动、心理刻画,春景映衬、友人烘托跃然纸上。参考答案:珍视友情,情趣高雅,风流飘逸。练1、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①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③。(注)①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招魂:《楚辞》名篇。③借用杜甫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下片描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案示例(步骤一)下片刻画了一个落魄蹉跎的词人形象。(步骤二)下阕前三句回忆,作者用典巧妙,借三国时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指挥三军的周瑜的潇洒形象,喻自己当年抗击金兵、跃马扬戈时的潇洒风度。末两句连用典故来表现自己的憔悴失意和一腔悲愤。(步骤三)今昔鲜明对比,表现了词人漂泊沦落,报国无门的愁闷。练2、阅读下面这首诗,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步骤二)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步骤三)通过这些动作与心理描写,将一个因爱美景而不顾寒冷的“痴人”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练习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送邹明府游灵武(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细节描写以景写人(步骤一)诗中刻画了邹明府清正廉洁的形象。(步骤二)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债台高筑,只好卖剑偿还,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抵不住透骨寒风。客居边镇听号角报晓,深居简出,向往宁静生活。(步骤三)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练习三: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4、标准答案: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我的答案:这是一个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以下为练习答案5、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中的词句简要分析。这首诗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壮志难酬、借酒消愁、无奈忧愤的英雄形象。根据注释和首句中的“衣上征尘”,说明诗人是一名从抗金前线调回后方的战士;而“杂酒痕”和第三句中的“合”(“应该”的意思)说明陆游这时不想做诗人,而想做马革裹尸的战士,但愿望难酬,只好借酒浇愁,表明了他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6、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一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7、剑客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注:霜刃: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这首诗着力刻画了“剑客”的形象,请试作分析。这首诗刻画了一位手持利刃却没有试过锋芒(霜刃未曾试)而急欲施展才能(谁有不平事?)、干一番事业的剑客形象。显然,“剑客”是诗人自喻,而“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诗人没有描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8、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本诗写于柳宗元被贬柳州之后。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作者的寓意是什么?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在冰天雪地里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它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9、[双调]清江引老王将军张可久纶巾紫髯风满把,老向辕门下。霜明宝剑花,尘暗银鞍帕。江边青草闲战马。注:帕,这里指马鞍上的垫子。试概括本曲中塑造的形象及其特征。本曲塑造了一位饱经风霜,久经沙场,最后被弃置不用的老将军的形象。(开头两句写老将军的外貌,极言其苍老,三四两句,说宝剑已久置不用,马鞍的垫子上都已积满风尘,从将军的装束、坐骑方面来渲染他被闲置之久。最后一句以战马的悠闲暗示马的主人长期被弃用。)10、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面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11、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的?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2、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请结合全诗解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杖声
本文标题: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797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