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夜莺之歌北师大版六年级上这场战争导致苏联军人死亡916.48万,平民死亡1740万,无数村庄和城市焦土一片。其中,苏联卫国战争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为惨烈、最为血腥的战争,苏联全国的成年男子有一半非死即残。第二次大战中,德国,意大利,日本组成了法西斯轴心国,把侵略的爪牙伸向全世界,导致全球20多亿人陷入战争的深渊。背景资料:作者简介社会黑暗第三战线”茨维尓卡(1909~1947)苏联立陶宛作家。生于农民家庭。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他在作品中揭露社会黑暗和压迫,表现立陶宛农民的不幸遭遇和阶级觉悟提高的过程,暴露法西斯侵略者的罪恶。1930至1931年参加立陶宛作家反法西斯组织“第三战线”。作者简介他的作品阅读他的作品富于民间文学情调和健康明朗的幽默,人物描绘生动,对立陶宛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主要有:诗集《第一次弥撒》,短篇小说集《尼科乡的落日》,小说《哺育我们的大地》1940年立陶宛解放以后,他被选为立陶宛最高苏维埃代表。同年参加共产党。曾担任立陶宛作家协会的领导工作。交流字词耷拉:下垂。婉转:悦耳、动听、形容声音特别好听。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阻击:以防御手段阻击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生机勃勃:生命力特别旺盛。垂头丧气:低着头、没有精神、沮丧的样子。1.课文中的夜莺指的是谁?他做了什么事?3.试着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理出课文脉络。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课文中的夜莺指的是谁?他做了什么事?明确:小男孩,用歌声报信,让战士们消灭了敌人。明确:夜莺的“歌声”。全文围绕夜莺的歌声记叙了小夜莺引诱敌人,麻痹敌人,巧送情报,使得游击队全歼德军的故事。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试着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理出课文脉络。明确:歌声诱敌多镇定,麻痹敌人语双关,歌声报信方法巧,重迎战斗歌嘹亮。品词析句,感悟形象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2.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3.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4.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5.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文章中一共几次写夜莺的歌声,各有什么作用?第一次的作用: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第二次的作用:说明小男孩麻痹了敌人,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下文作铺垫。第三、四次的作用:借歌声暗送情报,体现了小男孩的沉着、机智、勇敢。第五次的作用:说明小男孩仍在帮助游击队,体现了他的爱祖国的思想品质。品词析句,感悟形象刻画人物的方法包括: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描写角度给我的印象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神态描写可爱、机灵、顽皮机智、勇敢、敏捷、灵巧机智勇敢、热爱祖国(语义双关的痛骂敌人)(1)“怎么就会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明确:小男孩子故意打岔,故意曲解,把自己当作夜莺,避开敌人问题的实质,戏弄了这位德国军官。故意麻痹敌人,使他们放松警惕。(2)“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3)“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里有个磨坊,我常到磨坊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明确: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自信!把敌人比作“狗鱼”,再次用委婉的比喻痛斥了凶残的侵略者。(4)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明确:小夜莺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自然而巧妙地给游击队员报信。思考: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1.故事还没有结束,你能想象后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吗?请借鉴课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发挥想象写一写苏联解放后,小夜莺在做什么。搜集资料,课外延伸2.战争带给人们无尽的痛苦,小夜莺为和平而战的形象是高大的。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多少像夜莺一样的小英雄,为了祖国的解放而战斗,你能另外说出几个吗?课后收集小英雄的故事读一读,并把这些故事整理出来,出一期手抄报。板书设计歌声诱敌多镇定,夜莺之歌麻痹敌人语双关。机智勇敢歌声报信方法巧,热爱祖国重迎战斗歌嘹亮。(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布置作业。
本文标题:《夜莺之歌》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803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