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郧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郧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为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根据《义务教育法》、《湖北省义务教育条例》、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教基〔2010〕1号)、《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鄂政发〔2010〕16号)、《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鄂政发〔2010〕16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鄂教政法〔2010〕5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统筹城乡、逐步均衡的原则,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城镇薄弱学校建设,提高农村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健康、协调发展。二、发展目标实施“八大工程”和“三项机制”,到2012年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13年实现基本均衡。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达到省定办学条件标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城镇薄弱学校建设明显加强,县域内学校之间在普及水平、办学条件、教学手段、经费投入、生源分布、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县域内义务教育学生的入学权利和入学机会实现均等;乡镇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学生之间实现基本均衡发展;不同类别、不同层级教育间实现基本均衡发展;教育质量实现基本均衡发展;教育结果在学校教育中和受教育者间实现基本均衡发展。三、工作模式小学实行“一校制”。乡镇内一所完全小学管理若干所初小和教学点,实行一个法人,一套班子,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师调配,统一经费使用,统一考核评价,促进乡镇内小学均衡发展。初级中学实行“联校制”。按照“强校引领、资源共享、交融发展”的原则,县域内初级中学组成十所联校,即胡家营中学联校(胡家营中学、柳陂中学)、城关一中联校(城关一中、大堰中学、白浪一贯制初中部)、白桑一贯制初中部联校(白桑一贯制初中部、黄柿中学)、安阳中学联校(安阳中学、高庙一贯制初中部)、鲍峡中学联校(鲍峡中学、叶大一贯制初中部)、青曲中学联校(青曲中学、大柳中学)、茶店中学联校(茶店中学、青山一贯制初中部、梅铺一贯制初中部)、实验中学联校(实验中学、五峰一贯制初中部、安城一贯制初中部)、杨溪中学联校(杨溪中学、谭山中学、桂花中学)、南化中学联校(南化中学、刘洞一贯制初中部、谭家湾中学)。联校统一班子配备,统一教师使用,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课程计划,统一质量评价,促进县域内初级中学间均衡发展。中小学实行目标定位优质发展。制定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标准,在资源配置达到标准的基础上,鼓励中小学大胆创新,设定个性目标,推行“一校一品”发展路子,办特色学校,创品牌项目;不断深化“三位一体”抓质量的内涵,从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办学内涵方面加速融合,促进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一体化发展。四、实施措施(一)实施“郧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1、目标任务以校舍标准化建设、学生生活设施配套为重点,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为重点,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后勤管理标准化。到2012年,全县初级中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心小学、完全小学、初级小学和教学点实现标准化建设比例分别达到90%、100%、50%和30%,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实现管理标准化;到2013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学校达100%,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均衡的发展目标。2、具体措施(1)坚持“一二年级学生就近入学、三年级以上学生逐步集中办学”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2)严格标准,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一是依据《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和《农村中小学标准设计样图》等国家有关标准,制订《郧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建设指标体系。二是统筹规划,分类实施,稳步推进。遵照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科学规划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统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南水北调淹没学校复建等工程和项目,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争取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3)加强中小学后勤管理,推进学校后勤服务标准化。一是加强“两个基地”建设,到2013年全县农村寄宿制学校蔬菜基地达到生均15㎡,实现蔬菜基本自给。二是实施后勤配套设施建设,到2012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完全小学以上寄宿制学校全部达到“十有八配套”标准;2013年所有寄宿制学校达到“十有八配套”标准。三是积极开展“四个创建”活动。到2012年全县70%的寄宿制学校创建市级“文明宿舍”、“放心食堂”、“绿色生态校园”和“放心超市”。到2013年全县中小学“四个创建”覆盖面达到100%。四是加强生态校园建设。到2013年,全县所有中小学实现校园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绿地率达35%以上,绿化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五是加强学校后勤精细化管理,实现学校后勤人性化服务目标,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六是安排义务教育学校后勤标准化建设专项资金,保障实施寄宿制学校“十有八配套”建设;采取“以奖代补”形式,鼓励学校开展校园绿化建设和后勤达标创建活动。(二)实施“郧县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1、目标任务2011年,所有中小学校实验教学仪器按照《中、小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配备到位,图书、体音美及电教器材配置基本达到省定标准;全县中小学校实验室建设达到《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5-2006)的基本要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和功能室建设标准化。到2012年,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实现校园网络化。到2013年,建起郧县中小学学科教学资源库,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建起计算机教室,初级中学和乡镇中心小学完成电子备课室、电子图书室、电子音像阅览室建设,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达到人均一台电脑,基本实现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2、具体措施(1)加强实验室及各学科功能教室标准化建设。县镇中小学、乡镇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基本达到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等教育行业标准的要求,建起满足教学需要的Ⅰ类实验室,健全符合标准的体、音、美活动室及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音像阅览室和电子软件资料室等学科功能教室,音乐、体育、美术、劳技器材配备达到省定标准。其他完全小学建设满足教学需要的Ⅱ类实验室,理科教学仪器以及音乐、体育、美术、劳技器材配备达到省定标准。初小和教学点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演示实验仪器和体、艺器材,有远程教育专用教室和光盘播放室。(2)积极推进中小学图书馆(室)标准化建设。县镇中小学、乡镇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图书室建设达到《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要求,初级中学生均图书40册以上,县镇小学、乡镇中心小学生均图书30册以上,其他小学生均图书15册以上。县镇中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建设电子图书室(馆)和电子阅览室。配备不少于10万册的电子图书和2000种的电子期刊。2013年实现中小学图书管理信息化。(3)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数字化学校。一是加快教育城域网建设。乡镇初级中学及中心小学(含县镇小学)实现校园网络化,通过光纤联网,建好校园网站,接入郧县教育信息网。到2012年实现基于网络的教学教研、教师培训和行政后勤管理服务体系。到2013年建成功能完善、覆盖全县的教育城域网。二是县教育中心网站建设。着力构建信息网、政务网、培训网、资源网四网合一的综合性教育网站,构建办公自动化和教育管理网络化平台,搭建覆盖全县的备、授课系统和能够进行双向交流的网上教研系统以及教师网络培训系统。三是建起校园网络系统。到2012年,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建起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卫星收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通讯系统,校园网覆盖率分别达到90%、80%。到2013年,初中“生机比”达到10:1;小学“生机比”达到15:1,基本建成数字化校园,实现网上办公、网上学习、电子备课等。四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2011年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实现远程教育“班班通”。100%的学校能实现班级多媒体教学,100%的学校具备网络教学环境,90%的教师能熟练利用网络和远程资源教学。五是加强中小学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建起学科门类齐全、富有郧县特色的本土化优质学科教学资源库,开通并完善以“视频课例”为主体的学科网站。六是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普及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切实加强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的应用,提高应用水平,学科教学应用率、教师教学使用率、学生自主使用率均达80%以上,设备器材使用率达85%以上。(三)实施“郧县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1、目标任务通过招聘新教师、签约资教生、引进部属高校免费师范生等措施,到2012年补充新教师300人。到2013年补充新教师达500人,使全县教师总量能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2、具体措施(1)实施教师队伍续补长效机制。按照“按需设岗、定向招考、择优录取”的原则,完善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机制,继续公开招聘教师、引进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和签约资教教师,补充一批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实行适量的人才储备,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年龄和学科结构。(2)推进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程。一是深入推进“郧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程”。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举办师德论坛,健全师德激励机制,继续开展“郧县师德标兵”和“德艺双馨教师”评选活动。建立师德监督考核制度。继续加强教师学历提升教育,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二是认真落实校本研修,构建学习型校园,建立教师学习激励机制,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三是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优先安排农村青年教师参与教育硕士培养。四是修订完善《郧县教师队伍管理办法》,对教师资格的认定与管理、调配与评聘、培养与进修、考核与奖惩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3)建立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实施“1123”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每两年评选10名郧县名师,100名县级学科带头人,200名县级骨干教师,300名乡镇级骨干教师。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敬业精业、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4)完善教师交流、聘任等机制,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一是进一步淡化教师身份管理,强化教师岗位管理;淡化教师校籍管理,强化教师县域管理。实行多层次交流,促进教师有序流动。组织名师送教活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2012年、2013年全县教师交流比例分别达到10%、15%。二是科学设置乡镇教师岗位。三是落实边远乡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适度倾斜政策。(四)实施“郧县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工程”1、目标任务开展思想作风建设、组织纪律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廉政廉教建设、制度机制建设等,到2012年,校长业务能力和领导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到2013年,全县中小学校长理想信念更加坚定,领导管理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干部选拔任用、竞争激励、教育管理、监督约束等制度不断完善,校长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2、具体措施(1)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提升校长理论素养。落实《中小学校长聘任管理办法》,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深化校长任用选拔制度改革,取消义务教育学校行政级别,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由教育行政部门选拔任用并归口管理。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建立健全校长履行岗位职责过程管理、任期目标评价机制和淘汰机制,坚持用制度管人。(2)实施中小学校长“1125”培养培训计划。三年内,选派10名中小学校长赴发达地区挂职锻炼,1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国家、省级的高级研修培训,2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市级骨干校长培训,5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县级校长培训
本文标题:郧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8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