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疾病控制人员三基试题库及答案
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三基考试试题库试题部分第1章总论一、名词解释1.卫生监测2.疾病监测3.危害因素监测4.主动监测5.静态人群和动态人群6.流行病学调查7.疾病控制8.质量9.质量体系10.全面质量管理11.持续改进12.质量保证计划二、选择题1.新上岗检测人员应——A.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考核B.经过资格确认和授权C.在监督员观察下或已有资质的技术员指导下开始初次检测检验工作2.计量器具强制检定是依据国家法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用于下列哪些相关方面的计量器具应实行定点定期的检定?A.贸易结算B.安全防护C.医疗卫生D.环境监测3.质量管理原则有——A.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事实决策、与供方互利、持续改进B.以上内容加经济效益优先4.疾病预防控制项目质量管理一般应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计划管理B.人员管理C.文件管理D.仪器设备与试剂物品管理E.监督检查管理等5.实验室安全应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实验室生物安全B.理化分析过程中的防毒防爆C.可燃气体泄漏D.供水供电安全E.玻璃门墙壁警示等三、判断题1.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论他们的其他责任,他们应具有所需的权力和资源来履行包括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2.实验室应通过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3.实验室要开展内部质量控制方法有:对保留样品再检测、人员之间比对、对不同检测方法的重复测试、仪器比对、标样检测等。()4.“纠正措施”定义为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再次发生,针对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5.被检测的物品标识要确保在检测过程中不发生混淆,其标识必须是唯一的,例如在外包装上加贴一张红纸。()四、简答题1.疾病监测的目的是什么?2.疾病监测应收集哪些资料?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有哪些?4.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措施有哪些?5.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措施有哪些?6.在某检测实验室开展内部审核时,内审员发现一个检测组的风速仪检定证书的风速测试范围为0.99-5.07m/s,而风速仪实际使用的测量试范围为0.1-0.5m/s,请问检定结果是否符合仪器量值溯源要求?第2章传染病管理一、名词解释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传播途径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5.潜伏期二、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传染病分为——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乙类、丙类2.到目前为止,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共有多少病种?A.34种B.35种C.36种D.37种3.医疗卫生机构对于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分别为——A.2h、6h、24hB.6h、24h、48hC.2h、24h、24hD.6h、24h、24h4.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传染病做到()、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①早发现②早治疗③早隔离④早报告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5.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A.置之不理B.在家中隔离C.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6.下列不属于未及时报告的为——A.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报告卡生成时间-诊断日期)<2小时B.乙类传染病(除SARS、人禽流感、肺炭疽):(报告卡生成时间-诊断日期)>24小时C.丙类传染病:(报告卡生成时间-诊断日期)>24小时7.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是——A.临床症状的轻重B.能否排出大量病原体C.活动范围的大小D.疾病的传染期E.疾病的潜伏期8.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发现SARS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城镇应于()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向当地县疾控预防控制机构报告。A.2hB.6hC.12hD.24h9.某市2006年人口数是100万,登记报告法定传染病病人1207例,经过当年度居民传染病漏报调查,共调查了250例病例,漏报1例。该市本年度传染病的实际(估计)发病率为——A.121.18/10万B.120.7/10万C.120.8/10万D.145.7/10万10.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取决于疾病的——A.传染期B.恢复期C.临床症状期D.潜伏期E.发病期11.下列哪条不具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A.决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B.确定免疫接种时间C.推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并依此追踪传染源D.评价预防效果好坏E.判断传染力的大小12.某地发生一起疾病暴发,有10人发病,全部送医院治疗并对其排泄物进行了彻底消毒。至此,有人认为疫源地已经消灭,故针对疫源地的各种措施就可以结束,这种说法是——A.正确,因为达到了疫源地消灭的条件B.正确,因为传染源已经隔离C.错误,因为外界环境只进行消毒不行,还要进行灭菌D.错误,易感接触者尚未度过最长潜伏期,还可能出现新病例,形成新的疫源地E.以上都不对13.下列哪一组疾病可以在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A.伤寒、霍乱、钩虫病B.血吸虫病、鼠疫、钩端螺旋体病C.伤寒、炭疽、出血热D.霍乱、痢疾、斑疹伤寒E.甲肝、流感、风疹14.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B.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15.传染病的流行需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要有病原体存在B.有病原体存在并且传播容易实现C.有易感人群即可流行D.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实现E.有传染源,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的人群存在16.下列哪条不符合经空气传播的特点?A.具有冬春季节性升高现象B.在未免疫人群中发病呈周期升高C.在未免疫城市人群中,常在儿童期即被感染D.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发病期呈典型的周期现象E.易感者在人群中比例是决定流行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17.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应如何报告?A.直接报告疾控机构B.先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组织本单位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C.直接填写传报卡进行网络直报18.各级医疗单位和基层卫生组织发现暴发或重大疫情时,应立即电话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应做好疫情记录并立即组织力量赶赴现场调查处理,从接到疫情报告到抵达现场不超过()小时。A.1hB.2hC.4hD.6h19.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下列哪个部门可依法公布本辖区内的传染病疫情信息?A.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C.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卫生行政部门20.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3~10倍),这种流行强度是指——A.散发B.爆发C.流行D.大流行(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传染病为乙类传染病?A.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B.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C.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D.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E.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F.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G.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批准,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A.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B.停工、停业、停课C.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D.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3.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传染病做到()、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A.早发现B.早治疗C.早隔离D.早报告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下列哪些乙类传染病应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脊髓灰质炎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肺炭疽E.艾滋病F.狂犬病染高致病性禽流感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需要进行哪些报告?A.初次报告B.进程报告C.结案报告D.随时报告。三、判断题1.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包括责任疫情报告单位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和居民中传染病漏报调查。()2.传染病报告卡应保留3年。()3.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6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4.传染病报告卡未及时报告(漏报或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不需要补报,因为会造成不及时。()5.发现乙肝病原携带者,可不进行网络直报。()6.一个患者同时患两种传染病时,应填写2张传染病报告卡。()7.某市某学校于5月9~12日共报告了10例水痘病例,该事件作为暴发疫情报告不需要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网络直报。()8.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年度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报告。()9.疫情资料的查询必须遵循保密原则,卫生系统外的有关部门查询疫情资料,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10.乡镇卫生院可以不报告传染病疑似病例。()11.对甲类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12.疫情的控制主要围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流行过程三个环节来进行。()13.水痘、风疹不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14.在我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15.发现已报告病例诊断变更、死亡或填卡错误时,责任报告人不必进行订正报告。()16.网络直报系统是以病例的现住址为统计描述的条件,即只要该病例的现住地址在这个县(区),不论病例由谁报告,户籍在哪,都被统计到该县(区)。()17.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其传染病报告卡由收卡单位保存,报告单位不必进行登记备案。()18.疾病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19.传染病漏报是指调查到的传染病病例与网络报告病例的核对,未报告者则为漏报病例。20.在暴发调查中,必须坚持边调查边采取措施的原则。()四、简答题1.请简述哪些对象为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2.请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中“病人属于”与“现住地址”的区别?3.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条例》中第十九条规定,当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应如何报告?4.传染病常规监测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5.简述暴发疫情调查的步骤?五、论述题1.某地发生一起传染病暴发疫情,有10人发病,病人全部送医院治疗并对其排泄物进行了彻底消毒。至此,有人认为疫源地已经消灭,故针对疫源地的各种措施就可以结束,请论述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试述传染病报告数据的审核、订正、查重的具体内容。六、案例分析第一部分:病例的发现与报告:2005年10月16日,湖南省湘潭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一例“重症肺炎”病例。贺某(姐)女,12岁,汉族,湖南湘潭湘潭县射埠镇湾塘村和平组人,初中一年级学生。10月8日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咽痛;10月12日到镇中心卫生院一门诊点就诊(体温39℃);10月13日入住镇中心卫生院(体温40.4℃;WBC:5.8×109/L,N:0.62,L:0.38),初步诊断“重症肺炎”,予抗感染等住院治疗两天,体温下降至37.2℃;10月15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呈黑褐色稀便,4~5次/天,精神反应差,气促明显,中心卫生院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患者家属于15日18时出院回家观察;10月16日因病情进一步加重,于上午9时入住湖南省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入院诊断:重症肺炎并ARDS,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消化道出血,败血症?感
本文标题:疾病控制人员三基试题库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81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