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历史追忆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历史追忆!松花江水污染航拍图。楔子2005年11月13日下午,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101厂)新苯胺装置发生爆炸,引起化工原料火灾。经过吉林市各界20多个小时的扑救和救援,事故并没有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由于吉林石化公司事后的污水处理存在先天缺陷,巨大的“水污染团”向松花江下游流去,最终将汇入黑龙江.黑龙江省政府及哈尔滨市政府面对这一次重大的污染事件,全方位展开一次公众利益的救赎行动,保住了公众的利流,践行了执政为民的责任。然而,污染不仅影响了黑龙江省,随着水污染团流向松花江的下游——黑龙江,这次污染更成为一次国际事件,因为隔江相望的是俄罗斯的数座城市,这使得中国政府要进行一次国家利益的救赎。第一幕梦魔江城11月13日13点30分,家住吉林市龙潭区、在吉化工作了30年的退休工人林师傅正在午睡,突然紧随而来的两声巨响将他惊醒,随后,山崩地裂般的震动使他顷刻间清醒了。“什么情况?不会是……”2001年10月8日和2004年12月30日,双苯厂苯酚车间和102厂爆炸的声音和震动还让人心有余悸,这次会是……这是位于龙潭区徐州路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101厂)新苯胺装置发生爆炸。13时38分,吉林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火警,消防官兵迅速赶到,此时吉化公司自己的消防支队已经开始了抢险搜救的工作。林师傅察看了一下家里受损的情况,他的住处离双苯厂有1000米,爆炸的震波却将他家面对爆炸方向的窗玻璃震碎了,庆幸的是他在别的房间午睡,家中的损失不大。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是“一五”期间成立的国有老厂。该项目总投资上亿元,拥有年产13.65万吨苯胺的生产能力,是国内最大的苯胺生产基地。2003年3月年产7万吨苯胺装置的二期工程启动。三年来,运行一直正常,而且一个月以前刚刚经过了大检修。苯胺车间由办公厂房、苯胺车间、氢压机房和55号储罐区组成。55号储罐区有13个总储量达2818立方米的苯胺、对二甲苯成品罐,两个400立方米的氢气罐。13时20分,硝基苯精致T-102塔在精馏提纯时,塔循环管处堵塞,循环不畅,当班徐班长奉命排除故障。13时37分,突然两声巨响,T-102主塔燃起大火,一个1500立方米、两个2000立方米苯罐爆炸、起火,燃烧面积瞬间达到900平方米,火势顺着风向,向邻近罐扑去、苯胺装置、1个硝基苯储罐、2个苯储罐立即报废,6名在场工作人员当即失踪。爆炸厂区附近儿百米内所有的玻璃全被震碎。13时45分,消防官兵进入现场。火势非常猛烈,上空弥漫着有毒气体,燃烧的装置也随时可能再次爆炸,形势十分危急。爆炸发生后不到10分钟,全市各路段巡警巡逻车全部会集到101厂周边,把住清源桥、江北大桥、龙潭桥等几个交通要道。见到爆炸的黑烟,很多市民跑来看热闹,里面的人往外跑,外面的人向里拥。直到巡警拉起警戒线,现场才被控制住。巡警们一方面向警戒线外疏散围观群众和居民,一方面在哈龙桥南侧进行调流和封闭,在清源大桥北侧进行分流,同时配合民警,严防非特种车辆及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及危险地带。在清源大桥南侧桥头,紧急撤离的市民正在民警的指挥下,或戴口罩、或用湿布掩鼻、或头裹塑料袋,从桥北侧向南侧有秩序地转移。14时40分,巨大的爆炸声再次响起.一阵刺鼻味过后,一股黄烟从黑烟底部升起,黄褐色的蘑菇云冲得更高,渐渐融入黑烟里。爆炸引起的地面晃动险些令在场的人们摔倒,黄烟卷起的尘土落了他们一身。厂区周围的大树粗壮的树枝被纷纷折断,爆炸的冲击波更是将一米多长的铁片带飞数百米。林师傅此时正通过收音机和电视厂解爆炸现场的消息,电台正在征询自救知识。有十几个医生、科研人员打进电话,提示市民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迅速撤离;由于苯比空气重,撤离时,要把孩子抱在肩头上。与此同时,吉林市电视台生活频道频繁打出下风口市民紧急撤离的字幕。黑色的浓烟中不时有褐色或黄色的烟雾升腾起来,随之隆隆的爆炸声远远地传来。15时,第六次爆炸响起,火场附近的滚滚烟尘已让人难以睁眼。所有人员撤离到1500米以外。消防指挥人员、化工专家以及熟悉双苯厂的技术人员紧急绘制爆炸现场地形图,分析、确定扑救方案。同时,环保部门和吉化的工作人员对周围的空气、水、土等进行实时监测。带着空气呼吸器的消防官兵不停地向未爆炸的设备喷洒冷水,以降低温度避免再次爆炸。由于现场情况复杂,除留下少许官兵坚守外,其余人员暂时撤出危险区域。此时风向为东南方向,即吹向龙潭山方向,这里的居民随即转移。爆炸的浓烟随风飘向偏西方向的吉林化工学院。学院立即组织学生向江南方向转移,北华大学、东北电力学院等校领导闻讯后,立即做出安排,准备好宿舍迎接兄弟院校的学生。这次爆炸中,吉化工业区附近有3万多居民被疏散。16时许,根据双苯厂统计情况,有6名职工失踪。消防官兵分成六个组进入爆炸车间开始搜救。17时许,厂内还有其他化工原料,氢阀已经关闭,其他阀门尚未关闭。火势比较大,扑救人员无法进入着火中心。现场只能用泡沫处置。吉林市所有的泡沫消防车全到现场,同时从长春调集大量泡沫车。24时许,爆炸事故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会上宣布:火势已经得到控制,与事故装置相连接的管线、装置已全部切断,并且完全隔离;两名重伤人员完成手术治疗,没有生命危险;6名下落不明人员还没有找到,正在全力搜寻。14日凌晨4-5时,现场搜寻人员找到1名失踪人员尸体。营救人员全力搜寻其余5名失踪人员,善后工作积极有序地进行。5时许,双苯厂附近的警戒解除。16时许,现场共找到五具尸体,尚有一人下落不明。坚持奋战28小时的消防官兵开始陆续撤离现场,搜救仍在继续……半个月后,人们才获知,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除了现场的6名吉化员工,还有2名附近的路人被爆炸四散的物品击成重伤,不治身亡。事故造成新苯胺装置、一个硝基苯储罐、两个苯储罐报废,导致苯酚、老苯胺装置、苯酚装置、2.6—二乙基苯胺等四套装置停产。事发后,吉林省省委书记王云坤,省长王联,吉林省副省长、吉林市市委书记矫正中,吉林省省长助理、市长徐建一等吉林省、市领导于事故当日赶到吉林市指挥抢险。吉林省军区、安监局、公安厅、武警总队、消防总局等相关部门领导也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调指导救援工作。矫正中表示,吉林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全力配合中石油开展好事故善后工作:一是全力进行最后一名失踪人员的搜救工作,二是不惜一切代价加大对伤者的医治力度,三是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生产情况的安全监察。事故发生后,吉林石化公司的领导迅速赶到现场,成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启动消防应急预案,切断各装置间物料供应,防止爆炸继续扩大,组成现场灭火、事故调查、生产恢复、后勤服务等小组分别开展工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家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蒋洁敏接到报告后,立即提出三点要求:一要立即与吉林石化领导取得联系,了解事故和人员伤亡情况;二要全力控制火势,防止事故扩大,全面清理现场;三要全力组织抢救受伤人员。总经理陈耕指示,全力以赴组织抢险工作。主管安全工作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段文德、王宜林按照陈耕总经理的要求,连夜召开会议,部署抢险工作,同时指派股份公司安全总监带领有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协助开展抢险工作。在经历了2004年的中百商厦2?15”大火之后,吉林市不仅建立了重大灾难事故处理预案,更是对市民进行了认真的防灾减灾教育,使市民不用等政府指令,就都知道该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将事故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一次大火,让吉林市官民在危机之下成熟起来。西方有媒体评价说:吉林市政府在爆炸事件中表现出令人吃惊的冷静和成熟。爆炸发生后,附近的很多市民戴上了自备的防毒设备,还有不少人戴上了2003年非典时的超厚口罩。第二幕水困冰城哈尔滨——满语:筛网的地方。千载悠悠.无数先民在松花江畔与水相生,与水相争。如今,已经成为东北重镇的哈尔滨,依然循着先民的足迹:城水相依。城市中央,抗洪纪念塔高高耸立,但水灾不时地给这座城市带来伤痛。然而,这一次却是水荒困城。11月21日中午,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节目报道了一条“哈尔滨因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检修停止供水4天”的新闻,这让看新闻的人们非常担心:一个300多万人口的城市停水4天会变成什么样子?关于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临时停水的公告哈政发法字【2005】25号为了保证市区单位和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并临时停止供水,现将有关事宜公布如下:一、自2005年11月22日中午12时起,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检修并停止供水,检修并停水的时间约为4天(恢复供水时间另行公告),请市区内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个体业户和居民以及供水经营单位做好生产、生活用水储备,保证正常生产、生活需要。二、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市区内的各洗浴、洗车行必须立即停止用水。三、市工商、物价、公安等部门应当加强市场监督和治安管理,维护市场和社会秩序。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几小时后,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又发布一则停水公告,公告内容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变化。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市政供水管网临时停水的公告哈政发法字【2005】26号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胺苯车间发生爆炸事故。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水体未发现异常,但预测近期有可能受到上游来水的污染。为确保市区内人民群众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用水安全,币人民政府决定市区供水管网临时停止供水。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一、自2005年11月22日20时左右,市区市政供水管网将临时停止供水,停水时间约为4天(具体停止供水和恢复供水时间另行公告)。请市区内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个体业户和居民以及供水经营单位做好生产、生活用水储备,保证正常生产、生活需要。二、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市区内的各洗浴、洗车行业必须立即停止用水。三、市工商、物价、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督和治安管理,维护市场和社会秩序。哈尔滨市人民政府2005年11月21日下午,在第二个停水公告公布前,哈尔滨市民中突然出现大规模关于停水的各种传言,人们动用手机、电话、短信等方式相互告知,传言瞬间传遍了城市的每个角落,整个哈尔滨被一种恐慌的情绪所笼罩。大部分市民涌入超市,争抢瓶装水、袋装鲜奶。市面上的纯净水、矿泉水和袋装鲜奶一度脱销,有人开始哄抬水价,平时只卖1元的一瓶普通矿泉水被卖到15元,原本每桶8元的桶装水已经涨到了30元一桶。哈政发法字[2005]26号公告证实了多数人的猜测:停水是因松花江水受吉化双苯厂爆炸污染而引起的。11月2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曾玉康专程前往黑龙江,代表中石油向黑龙江道歉。他表示,中石油有责任有义务帮助黑龙江解决问,解决困难。应黑龙江省政府的要求,大庆石油管理局钻井总公司钻井队来到哈尔滨帮助在哈的大专院校、供水供热企业新打约100口深水井。11月2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在介绍我国水污染防治等方面有关情况时明确指出:“事故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物。事故区域排出的污水主要通过吉化公司东10号线进入松花江;超标的污染物主要是硝基苯和苯,属于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这次污染事故负主要责任的是吉化公司双苯厂,这次污染事故的责任是非常明确的,应该由吉化公司双苯厂负责。”温家宝在松花江边察看松花江水体污染情况。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哈尔滨,察看松花江水体污染情况,了解群众生活用水供应情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胡锦涛总书记看望广大干部群众。下午4时,温家宝主持召开会议,听取黑龙江省及有关部门的汇报,并作了重要讲话。温家宝到哈尔滨察看松花江水体污染情况看望广大干部群众。温家宝提出七点要求:第一,严密监测水污染情况。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污染防控的指导,地方要沿江跟踪污水流过的城市、乡村,逐段检测水质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第二,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群众饮水需要和水质安全。要调集各方面力量、设备和物资,抓紧打井、调水。水厂要加强防污,做好停水期间供水和储水工作。保证居民特别是校、医院用水、保证供热用水。我们决不能让一个人喝不上水,也决不能让一个
本文标题: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历史追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819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