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统计图表 >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指依照1648年条约建立起来的欧洲大陆的国际社会体系,其主要特征是确立了国家主权观念,确立了欧洲均势,从而建立了近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国际体系。该体系存在的时间大约是1648—1789年,因为英法争夺欧洲及世界霸权的斗争而结束。第一节三十年战争和近代主权国家一三十年战争发生的背景三十年战争既是德意志内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各诸侯之间以及诸侯之间为争夺宗教、经济、政体、领土等权益的内战,也是西欧和北欧主要国家乘机浑水摸鱼干涉德意志事务,争夺地区霸权的斗争.一三十年战争发生的背景•1、欧洲大陆局势动荡,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2、德意志新教诸侯势力崛起,教皇和天主教势力受到冲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力遭到削弱。一三十年战争发生的背景•3、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同各邦诸侯尤其与新教势力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1)席卷欧洲大陆宗教改革运动。(2)新教诸侯与帝国皇帝的专权(3)诸侯王权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称霸野心。1609年7月10日组成新教联盟,同天主教联盟相抗衡。一三十年战争发生的背景•4、欧洲国家密切关注德意志事态的发展,并在两大对立集团之间选择自己的支持对象,从而使德意志国内的矛盾扩张为国际斗争。--法国、瑞典、丹麦等二、三十年战争的始末1、1618年5月23日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新教徒发动起义,冲进王宫,制造了“掷出窗外事件”,标志着三十年战争正式爆发。莱茵普法尔茨公爵兼选帝侯腓特烈五世–掷出窗外事件后被选为波希米亚新国王-新教徒,后来自己的领土被皇帝和巴伐利亚公爵瓜分,被人笑称为“残冬之王”。哈布斯堡的费迪南兼任波希米亚王国国王—狂热的天主教徒丹麦克里斯蒂安四世–北欧最有实力的国王,新教徒。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由于外国势力的卷入,战争规模迅即扩大,从德意志内战演变成全欧性战争。战争以德意志新教诸侯、法国、瑞典、丹麦为一方,以德意志天主教诸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班牙、奥地利为另一方。2、战争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战争的第一阶段(1618—1623年),捷克起义被镇压,捷克重归哈布斯堡家族统治。(波西米亚)战争的第二阶段(1625—1629),(丹麦战争)双方互有胜负,但丹麦失去了所占领土。战争的第三阶段(1630—1634),双方交战激烈,互有胜负。(瑞典战争,1632古斯塔夫二世战死)战争的第四阶段(1635—1648),交战双方展开拉锯式进攻,相互攻入对方领土,各有胜负得失,以法国为首的一方略占优势。但双方交战20多年,消耗巨大,都无力最终取胜,表示愿意举行和谈。(法国)谈判期间,双方的军事行动仍未停止,和谈延续了5年之久,直到1648年10月24日才签订了和约,三十年战争宣告结束。安娜太后与年幼的路易十四1624年39岁的红衣主教黎塞留黎登上相位开始法国的红衣主教时代(1624-1661)“我的第一目标是使国王强大,我的第二目标是使王国荣耀。”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两个条约)主要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③德意志国家体制的约定①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②宗教关系的定位和约组成《奥斯纳布吕克条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瑞典女王以及他们各自的同盟者之间的和平条约》《明特斯条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法兰西国王以及他们各自的同盟者之间的和平条约》。领土问题A、法国得到洛林的3个主教区(梅林、图尔、凡尔登)和整个阿尔萨斯(斯特拉斯堡除外)。B、瑞典获取西波美拉尼亚及东波美拉尼亚的一部分、维斯马城和不来梅、维尔登两个主教区。C、承认荷兰和瑞士独立。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邦诸侯的领地大体恢复到战前的状况。政体和教派关于教派问题,和约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继续有效,承认德意志境内新旧教地位平等。分裂盛行、自主独立、教随君定。诸侯在领地内享有内政、外交上的自主权。国教跟随君主的信仰而定。首先--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其次--确立国家主权为国际关系中的共同准则(领土、人民、宗教、外交)-近代国关历史开始。第三--罗马教皇统治西欧国家的神权政治体制解体,国际法的神性逐步消失。第四--常驻外交代表机关的制度确立。4、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意义三战后的欧洲均势(一)均势体现1、神权政治体制失去了昔日的至尊地位。2、以主权平等和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确立起来。3、当时没有一个国家强大到可以充当欧洲的霸主,欧洲大陆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各国力量相对均衡的格局,国际关系迎来了一个新的蓬勃发展时期。第一个均势欧洲体系确立。(二)大国实力均衡法国增强了实力,为其争霸欧洲奠定了基础。瑞典成为北欧的强国。德意志创巨痛深,国土继续保持分裂,普鲁士逐步兴盛。奥地利与普鲁士相抗衡。西班牙遭到严重削弱,国势剧衰,在欧洲成为配角。意大利尚处于奥、法分割之下,但意大利在地中海中部地位稳固。1、三十年战争后形成的均势格局是暂时的,不稳定的。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力图打破法国在欧洲潜在的霸权地位,积极干预欧洲大陆事务。2、俄国企图打通波罗地海出海口,与瑞典对抗,荷兰、丹麦也积极参与混争。它们将对欧洲政治秩序重新作出安排,国际关系孕育着新的动荡和演变。(三)均势的演变和破坏第二节欧洲国际关系的变化一、英国争夺海上霸权1、英国革命与欧洲法国有心干涉而无力西班牙为反对法国而讨好英国荷兰内部分裂:支持英王;支持议会俄国偏师难及教皇支持英王,企图借机恢复教会利益丹麦支持英王;瑞典支持英议会一、英国争夺海上霸权2、革命期间英国的对外政策——扩张海外领地;加强海军建设。1652—1654第一次英荷战争1665—1667第二次英荷战争1672—1674第三次英荷战争共和国时期英法交恶;复辟时期英法结好荷兰失败接受航海条例,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二、法国追求欧陆霸主1、《比利牛斯条约》1659年(1)法国波旁王室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联姻(长公主玛丽*特雷莎嫁给路易十四);(2)西班牙向法国割让领土;(3)法国赦免投石党领袖孔代亲王。法国维护了应有的权益,扩展了疆界,并进一步加强了在西欧的地位,为称霸欧洲作好准备。比利牛斯山雪景2、路易十四及其霸业(1)路易大帝(1638—1715)5岁即位,23岁(1661)亲政,在位72年,亲政54年,以其雄才大略,缔造了“路易十四时代”。“太阳王”是路易十四最响亮的称号。路易(照片中左)、被女神包围时代、肖像画、宫廷挂钟(2)出生、掌权上帝赐予:路易十三在迎娶奥地利的安娜公主以后,20多年没有生育子女,当他已经绝望的时候,1638年9月5日,小路易来到了人间,就如同一件“上帝的礼物”。朕即国家:1661年马扎然去世路易十四却坚定地说:“……现在是我亲自管理事务的时候了。我一定要自己掌权,决不允许任何人反抗,而我只对上帝臣服。”(3)情人多情:皇后是西班牙公主玛丽*特雷莎,生三男三女。1683年与曼特农伯爵弗朗索瓦丝·徳·奧比尼结婚,生四男二女。曼特农是喜剧作家斯卡龙的妻子,她任路易十四子女的家庭教师。1683年王后去世,路易十四秘密迎娶了曼特农夫人,因曼特农夫人没有贵族血统,没能当上王后。此外还有三个私生子和一个私生女。路易十四长寿,继承皇位的是他的曾孙路易十五。(4)与中国公元1687年,路易十四的传教团来到中国。6名传教士把从法国带来的30箱科学仪器和书籍作为见面礼送给康熙,这些非比寻常的礼物令皇帝大喜。他当即决定,让传教士白晋、张诚入宫为官,担任他的科学顾问。(5)大陆霸主的梦想法西关系--吞并西班牙:路易十四一心想由法国王子或者是他自己来继承西班牙王位,最后导致法国海上力量彻底毁灭,使人民陷入了贫穷和悲惨的境地。(5)大陆霸主的梦想道路选择:有两条途径可供选择—通过陆地或通过海洋,但不能完全采用一种而否定另一种。法国尽管当时很强大,但是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同时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路易选择了从陆上扩张的道路。他与当时西班牙在位国王腓力四世的长女结了婚。(5)大陆霸主的梦想1668年《亚琛和约》:1665年西王腓力四世去世,权力由次子查理二世继承。路易十四提出继承遗产遭到拒绝。双方战争,法国迫使西班牙让出了南尼德兰的部分土地。(西、荷、瑞典三国组成反法同盟)5、大陆霸主的梦想(4)法荷战争(1672-1674)1678年签约。法国占领了奥地利和西班牙的一些领土。取得了在签约时使用法文的权利。孤立勃兰登堡。这是法国的强盛顶点,“天然疆界”有了希望。3、大陆霸主的梦想(5)奥格斯堡同盟战争(1686-1697):1686年奥格斯堡反法联盟建立(荷、瑞、勃、英)。1688年法国先发制人发动战争。战争主战场在南尼德兰、莱因区、意大利。1697年签订《里斯维克条约》,法国退出占领的西班牙领地,荷兰得到西属尼德兰;英国舰队可以深入地中海,法国承认英国政变后的政权。法国霸权日益衰落。三、欧洲列强实力的消长1、奥土战争(1683-1698):奥土争夺对匈牙利的管理权而战争,土耳其失败。1699年签订《卡洛维茨和约》,奥地利获得匈牙利;波兰获得乌克兰的一部分;威尼斯获得摩里亚半岛;俄国一无所获。自此,土耳其衰落,奥地利保持了大国地位。三、欧洲列强实力的消长2、西班牙王位继承战(1701-1712)与《乌得勒之和约》:1700年查理二世遗嘱将西班牙及其他利益传给路易十四的孙子腓力普*安茹公爵。1701年欧洲形成反法同盟,战争持续到1712年,此后谈判到1714年签约。它第一次将“势力均衡”写进条约。英国的海上霸权巩固;法国大陆霸权不复存在;奥地利的地位上升;普鲁士得到了欧洲的承认。西班牙被瓜分。后来欧洲民族国家疆界的基本确定。三、欧洲列强实力的消长3、(1700-1721)北方大战与俄国扩张:彼得一世的计划:北上打败瑞典,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南下打败土耳其,夺得黑海出海口;西进兼并波兰,占领德意志诸侯地,控制普鲁士和奥地利。3、北方大战与俄国扩张北方大战:1700丹萨俄结成“北方同盟”与瑞典战争失败。1702年—1708年瑞典把主要对波兰征服,俄国趁机进军波罗的海沿岸,修建圣*彼得堡。1709年俄瑞波尔塔瓦大战,瑞典大败。北方大战形势陡转。1714年后形势再变,欧洲可能干涉战争。1717年彼得一世与法普签订了《阿姆斯特丹和约》三国结成防御同盟,由法国出面为俄国与其他国家进行调解。1721年在芬兰的尼什塔特签定了条约,北方战争结束。3、北方大战与俄国扩张《尼什塔特和约》:瑞典割让立窝尼亚、爱沙尼亚、英格利亚和部分卡雷利阿给俄国;俄国将芬兰归还瑞典;俄国取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成为一个海洋国家,也成为欧洲重要的强国之一。瑞典从此一蹶不振,逐步沦为二流国家。4、普鲁士的崛起(1)崛起原因分析:联姻取得领土;军事扩张取得领土;欺骗和讹诈取得领土;适时地抓住国际机遇;周边国家的衰落。(2)奥地利王位继承战:1713年查理六世发布《国本诏书》,1740年他死后普鲁士要求奥地利割让西里西亚,否则不承认特蕾西亚的合法性。1740—1745发生了两次西里西亚战争,奥地利失败被迫签订《得雷斯登和约》。4、普鲁士的崛起(3)1748年《亚琛和约》: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从奥普战争演化为以英(奥)与法(普)为领导的两个欧洲集团之间的战争。1748年签订了《亚琛和约》。承认奥地利王位的合法性;普鲁士得到西里西亚;奥在意的部分属地为西班牙和撒丁王国所有;法丧失了在尼德兰和印度及美洲的属地,拆除敦刻尔克防御工事;英贩奴权延长四年。该条约加强了英普的实力,消弱了法奥的实力,法奥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普鲁士时开始调整关系,结成同盟,欧洲力量重新调整。5、欧洲外交革命和英法争斗(1)欧洲外交革命:是指18世纪50年代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力量重新组合,普法同盟瓦解,法奥修好(考尼茨);英奥分离,英普结盟。1756年,英普签订《威斯敏斯特条约》声明联合对付分裂德意志者;奥俄签订“攻守同盟”;法奥签订“互助条约”;于是形成以法奥俄和英普的对峙。此即欧洲外交革命。5、欧洲外交革命和英法争斗(2)七年战争与欧洲均势:七年战争:1756—1763年双方在欧洲大陆(
本文标题: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847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