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完善-I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东营市城乡规划局2010年4月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二、规划范围三、现状建设情况四、城市性质五、规划目标及策略六、组团功能定位七、功能分区规划八、道路交通规划九、城市特色塑造十、市政设施规划规划内容(一)城镇体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04截至2008年底,东营市共辖5个县区,36个乡镇,其中23个镇,13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88个居民委员会,1777个村民委员会。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183.97万,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32人/平方公里,不足全省平均人口密度(599人/平方公里)的一半。1、城镇体系现状(1)城镇体系现状概况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城镇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东营市城镇体系按照人口规模分为5个等级,现有人口规模50万以上的大城市1个,即中心城,8-15万的县城4个,即广饶县城、河口城区、利津县城、垦利县城;城镇人口规模大于3万的城镇3个,分别为大王镇、孤岛镇、仙河镇,1-3万的城镇5个,小于1万的城镇25个。至2008年底东营市的城镇化水平为57.77%,(3)城镇分布特征城镇空间布局分散东营市域小城镇密度为0.45个/100平方公里,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99个/100平方公里城镇间的平均距离为14.8公里,远大于全省的平均水平10.1公里。市域城镇空间分布南密北疏市域范围内,城镇密度从南向北依次降低,城镇间平均距离逐渐扩大。市域南部的广饶县城镇密度为0.88个/100平方公里,北部河口区相应的密度仅为0.28个/平方公里,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城镇间平均距离南部广饶县为10.7公里,北部河口区则高达26.7公里。(1)城乡二元特征仍十分明显在建设布局、规划管理、居民收入及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城乡二元特征仍十分明显。(2)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2008年东营的城镇化水平为57.77%,低于本市工业化率10多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2、城镇体系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3)中心城市规模相对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从整个市域来看,中心城区的经济实力和对市域的影响力明显不足,缺乏对人口、信息等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力,利津县和滨州联系密切,广饶县由于远离市区和经济的独立性,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更弱。另外,广饶、利津、河口等县域中心城市的城市规模与辐射集聚能力也十分薄弱,严重阻碍了城镇化的推进。从宏观区域角度看,2008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有青岛、烟台、潍坊3个,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威海、滨州、东营、日照4个,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有17个,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22个。东营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城市人口数量处于末位,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规模明显偏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4)城镇布局分散,规模小,未能形成集聚效应全市33个小城镇(不含城关镇)中,城镇人口超过3万的只有3个,1-3万的只有5个,其余25个小城镇的城镇人口均不足1万,最少的不足2000人。(5)城镇职能雷同,缺乏互补和协作(二)城镇体系发展目标10071、人口发展规模和城镇化水平发展目标(1)人口发展规模规划采用人口综合增长率法预测,人口增长方式以机械增长为主,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6%以内,到2020年机械增长人口数约100万人,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其它地市相比,机械增长人数在合理范畴内并高于平均水平(86.2),位于青岛、日照、威海之后排第四位。到2015年,总人口达到255万人;到2020年,总人口达到300万人。(2)城镇化水平预测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7.5%,城镇人口172万人;2020年达到75%,城镇人口225万人,城镇化率的年平均增长率在1.5%左右。与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城镇化率指标相比较,东营75%的城镇化发展目标位居第四位,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体系中城镇化率前三位分别为青岛(80.9%)、烟台(76.6%)、威海(76.2%)。因此,东营2020年75%的城镇化目标符合山东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3)城镇人口分布预测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225万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次中心城、卫星城镇和其他乡镇驻地,其中中心城为140万人(含垦利县城20万人),四个次中心城分别为广饶县城20万人、河口城区13万人、利津县城12万人和东营港城10万人,10个卫星城镇共20万人,其它乡镇共10万人。2、城镇体系发展目标到2020年,依托主体产业区、港口和主要交通干线,构建以中心城为龙头,县城为核心,卫星城镇为骨干,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三)城镇体系发展策略101、突出发展中心城按照建设宜居与创业城市的总体要求,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因素,促进资金、技术和人才集聚,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引导人口与产业向中心城市集聚,加强中心城市作为整个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凝聚力。到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模达到120万人以上。2、重点突破县城与卫星城镇加强县城与卫星镇的建设。在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基础上,逐步强化县城建设,城市人口适当向县城与卫星镇集聚,配套建设道路、通信、供电、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强教育、金融、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和支撑条件,逐步将县城与卫星镇培育成为县域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3、积极培育特色小城镇对小城镇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强化产业支撑,加大道路、给排水、环境整治、垃圾处理、信息网络等公用设施和科技、教育、卫生等事业的投资力度,同时加强城镇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建设一批地域优势明显、集聚和辐射功能较强、具有鲜明特色和增长活力的小城镇。4、统筹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各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要向农村倾斜,重点加大对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农田水利、教育、医疗卫生、能源、信息、文化、体育、气象服务网络等设施的投入,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农民居住社区化建设。(四)城镇体系规划10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构建“1个中心城、4个次中心城、10个卫星城镇、200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四级城镇体系。中心城:是黄河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规划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打造具有生态湿地特色的黄河水城。规划将垦利县城纳入中心城,形成一城五组团的生态型组团式城市布局结构,2020年,人口规模达到140万人以上。次中心城:提升东营港城地位和作用,形成包括广饶县城、利津县城、河口城区和东营港城四个次中心城市,规划2020年人口规模均达到10-20万人。卫星城镇:是在中心城和次中心城周边依托港口、大型企业、主要通道、重要商品集散地和风景旅游区建设的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功能和鲜明特色的重点镇。主要有大王镇、稻庄镇、丁庄镇、牛庄镇、史口镇、胜坨镇、陈庄镇、黄河口镇、孤岛镇、义和镇等城镇。规划2020年,人口规模达到1-5万人。1、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新型农村社区:是依托卫星城镇、一般乡镇驻地和中心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农民居住社区)和社区服务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引导合村并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农民居住社区300户以上,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人口3000-5000人,服务半径2-3公里的原则,全市规划建设200个左右的新型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时序:2010年各卫星城镇和其它小城镇驻地在改造镇中村的基础上都必须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有条件的中心村进行新型农村社区试点,重点是搞好社区服务中心建设。2015年,整合现有行政村,引导合村并点,全部建成200个左右的新型农村社区。2、城镇等级规模体系规划规模等级城镇人口规模等级名称数量名称一级城市140万中心城市1中心城二级城市10-20万次中心城市4河口城区东营港城利津县城广饶县城三级城镇1-5万卫星城镇10大王镇、胜坨镇、孤岛镇、陈庄镇、义和镇、牛庄镇、稻庄镇、黄河口镇、史口镇、丁庄镇四级3000-5000人/300户以上新型农村社区200左右3、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规划结合东营市现状及发展条件,提出规划期末东营市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如下:职能等级职能类型城镇名称数量中心城市综合型全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现代工业、服务业、商贸物流业,以多元化发展为方向、黄河水城为特色的综合型城市东营1次中心城市综合型与河口共同构成市域北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主要支撑临港产业区的发展。东营港城4综合型与东营港城共同构成市域北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主要支撑临港产业区的发展。河口综合型市域南部区域次中心,广饶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河三角洲南部以化工、机械、建材等工业为支柱,同时商贸和其它三产较为发达的综合型城市广饶综合型市域西部区域次中心,利津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加工制造业为支柱,同时商贸和其它三产较为发达的综合型城市利津卫星城镇工贸结合型广饶县经济副中心,以轻工、机械为主,工贸协调发展的小城镇大王镇4东营区南部区域性服务中心,以商贸流通和加工业为主的小城镇牛庄镇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同时商业贸易有一定发展的工贸型小城镇义和镇以盐业为特色,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工贸型城镇丁庄镇商贸流通型市域北部交通枢纽和商贸流通中心陈庄镇1工业主导型垦利县西部经济重镇,油田服务基地,以化工、机械、建材等工业为支柱的工业主导型城镇胜坨镇3东营西郊化工基地,以发展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仓储物流为主的新型工业镇。史口镇以橡胶产业、纺织服装、精细化工产业、五金建材、物流业为主导的工业型城镇稻庄镇工矿服务型油田服务基地,以石油开采、农副产品加工及商贸服务为主的现代化石油城镇孤岛镇1生态服务型旅游开发服务、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黄河口镇1一般乡镇工业主导型以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业为主的工业镇郝家镇1工矿服务型油田服务基地,以石油开采、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矿服务型城镇仙河镇1商贸流通型以农副产品批发为主的区域性商贸流通节点盐窝镇1工贸结合型以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小城镇龙居镇6以建材和纺织为支柱,同时农产品加工具有优势的工贸小城镇李鹊镇以化工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贸型小城镇北宋镇以建材和小型机械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贸型小城镇汀罗镇以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同时旅游业和畜牧水产养殖业有一定发展的工贸小城镇六户镇以畜产品和水产品加工为主,同时皮革加工和盐业具有一定发展的工贸型小城镇永安镇农业产业化型以农副产品加工、精细化工、橡胶产业、物流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小城镇西刘桥镇5以盐业、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小城镇新户乡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太平乡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小城镇陈官乡以农副产品加工、棉花加工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型花官乡资源开发带动型以养殖运输化工为主的海洋资源开发带动型刁口乡2以纺织、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资源生态农业油田服务带动型明集乡1、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规划建成以港口为龙头,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骨干,以干线公路为依托,以综合港站为枢纽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强与黄三角内部城市、京津冀、济南都市圈、山东半岛城市群及国内大都市的交通联系和融和。(1)公路市域公路由高速公路和国道、省道等区域性干线公路组成;高速公路:在东青和威乌高速公路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东滨高速公路(中心城南部田庄站-牛庄镇-滨博高速,市域内长度约22公里)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东营高速公路网络,加强与济南都市圈的交通衔接。(五)专项规划——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市域高速公路规划图东青高速威乌高速干线公路:规划形成“五横五纵一环”的干线公路网格局。“五横”是指孤滨路、东滨路、东郑路、广青路、潍高路。孤滨路(东营港-孤岛-河口-义和-滨州,市域内长度67公里)线形已基本形成,按一级公路标准拓宽改造建设。东滨路(东营港-孤岛-陈庄-盐窝-利津-滨州,市域内长度100公里)线形已基本形成,按一级公路标准拓宽改造建设。东郑路(广利港-西城-东城-史口-利津-滨州,市域内长度67公里)线形已基本形成,按一级公路标准拓宽改造建设。广青路(广利港-丁庄-陈官-滨州,市域内长度41公里)向东与环渤海一级路相接;潍高路(大王-广饶-高青,市域内长度2
本文标题: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完善-I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859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