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建筑企业施工设备管理现状分析与探讨
建筑企业施工设备管理现状分析与探讨【摘要】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施工生产机械化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发展、工程进度、项目经济成本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项目精细化管理”使建筑企业项目管理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设备采购电子商务平台、设备租赁成本信息管控系统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使企业设备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本文根据建筑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现状,结合精细化管理、探讨设备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设备采购、维修保养、设备租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谋略,强调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对降低企业机使费成本、延长设备寿命周期的重要性,为建筑施工企业设备管理提供借鉴。【关键词】设备管理;精细化管理;存在问题;解决谋略引言近年来,工程项目工期不断缩短,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工程机械在企业施工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建筑市场资质准入要求使人才和机械设备投入成为企业投标揽活最重要的砝码。机械设备的完好直接影响企业施工生产任务的完成,同时,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因此,企业必须考虑机械设备使用成本的经济性。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是企业设备管理的基础1.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的重要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管理机构是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责部门,对企业设备管理负责,是指导企业设备管理业务的核心机构,与企业设备管理水平息息相关。设立设备管理机构,明确管理目标,制定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制度执行情况是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切实可行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是企业设备管理的基础和依据,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才能杜绝各种管理漏洞,使设备管理各项工作规范和统一。1.2企业设备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现状在我国,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仍存在设备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明确的现象。一些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精减机构,压缩编制,不重视机械设备管理,将机械设备管理职能并入其他非本专业部门,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和人员。使设备管理技术人员过多压减,力量薄弱,无法正常行使其综合管理职能,由此造成上下脱节,最后形成谁也不管的散乱局面。相当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仍缺乏严格、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没有建立设备台帐,缺乏机械运行的原始记录和维修记录,机械设备技术档案管理落后,导致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缺乏约束机制。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设备后,因没有及时入账,造成设备管理被动,设备使用糊涂,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1.3提高认识、落实组织、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构和制度企业的主要领导应对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对设备管理的方针、目标作出决策。要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构,定员定编,落实岗位责任制。各种机械都要严格实行定人、定机、定岗的“三定”制度,把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等各个环节落实到责任人,做到台台有人管,人人在专责,这样,才有利于设备操作人员的正确操作和安全使用,加强其责任感,减少设备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企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条例、标准及规章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和规范设备基础管理工作,制订一系列较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性强的规章管理制度,如特种设备管理与注册、设备配置方式、设备预算采购、设备租赁管理、设备使用过程管理、设备检查方法、成本核算、设备安全管理、设备报废、基础资料管理等等,并付诸实施,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建立强而有力的约束机制,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企业施工生产需要。同时,对机械运行原始记录、维修记录、设备台帐、机械设备技术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也必须引起重视,实行微机跟踪管理,使之实现科学、有序的管理。另外,企业制定设备管理制度应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度量性和执行性,利于企业检查评比,能充分反应企业设备管理范围、管理流程、管理职责,应奖罚分明。2.科学论证、合理预算,降低设备采购投资风险2.1企业进行设备年度投资预算的重要性每年年底,企业根据年度施工任务、发展方向等因素综合评估、科学论证,制定下一年度的设备资产投资预算。预算的编制、执行与企业年度实际投标揽活额度、资金状况等方面相关。机械设备的连续、足额投入可以保证施工企业健康发展及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2.2企业设备采购投资风险风险一:企业项目施工地处偏僻,施工环境艰苦,流动性大,使企业高学历、高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近年来,企业招聘人员多为大专学历,缺乏有效的设备管理专业技术水平。因此,在设备预算编制、设备购置选型、设备采购评审等方面容易受个人管理水平的限制,达不到设备采购最优方案。风险二:国内工程机械生产企业,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生产和销售上,有些厂家为了保证工程机械性能,大量使用进口原件,给设备后期维修以及配件采购带来一定困难,设备维修保养费用高,部件维修必须更换总成件。因此,采购单位应对设备通用性、维护保养预期、性价比、自身保有量等方面综合评审,做好采购设备先期市场调查,优先选择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优良设备。2.3合理预算,加强设备采购管理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生产和经营状况制订技术装备规划和需求计划,合理选配设备,做到有的放矢,在购置设备特别是大型机械设备和技术先进的机械设备时,首先要有充分的市场调查,掌握设备的技术动态和市场状况,遵循“先进、适用、经济”的原则,优化选型,比质比价,选购价格合理、性能优良的设备;其次,新购设备开箱和初次使用验收要有管理制度,发现不合格等问题,要及时向供方反馈信息,按合同进行处理;再者,企业要有强而有力的购置管理制度,实行主要机械设备统一购置管理,顾全大局,遵循装备管理原则。2.4积极推行信息化手段,降低采购风险项目精细化管理实施以来,设备采购施行电子商务平台采购,采购过程程序化,从设备购置申请、购置必要性报告审批,到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公告发布,合格供应商选择、专家评审、中标结果审批、中标公示、合同签订等,采购过程全部按规定流程网上流转、审批,这种公开、公正、公平的采购模式,充分利用广泛的网络信息资源,采取公开招标或公开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进行,可以降低企业设备采购的风险。3.强化维修保养制度,提高设备完好率3.1设备维修保养的重要性设备在长期、不同环境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机械部件磨损、间隙增大、配合改变,直接影响到设备原有平衡,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使用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甚至导致设备丧失基本性能,无法正常运行。如果不能对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及时进行维修保养或定期更新设备,一旦在施工中使用,容易造成机械设备事故发生,甚至危及到操作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影响施工进度和企业社会信誉,间接增加企业成本。3.2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现状及存在问题3.2.1重使用、轻保养:新设备投入使用后,对设备日常保养不重视,为降低成本支出,采取减少维护保养费、延长保养周期、外聘工资较低的操作人员等方式,使机械设备不能得到正常的维护保养,造成设备早期磨损,从而加大了设备后期维修成本,并严重影响设备使用寿命。3.2.2维修计划兑现率低:使用年限超过3年的机械设备,逐渐进入故障期,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成本开始提高,从项目成本核算角度出发,项目不愿意使用故障较多、维修成本高的机械设备,使得设备三级维护、大修理计划兑现率降低。3.2.3机械设备专业技术维修人员缺失: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高科技技术的设备不断应用,使企业设备专业技术、维修人才日益短缺,企业招聘入职的大多数设备管理人员,专业机械技术水平差,缺少专业技术维修培训环境,使得工地现场维修能力较差,设备的简单故障维修都必须依赖社会资源解决,严重影响项目工期进度。3.2.4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耐久性和可靠性提高。为满足市场需求,生产厂商售后服务以及社会修理资源越来越多,配件供应、售后服务、应急反应等方面可以使企业得到有效保证。由于工程机械利用率较高,设备实际使用年限受设备维修难度、维修质量、设备使用经济性等方面影响。3.3设备维修保养状况改变措施3.3.1重视设备的前期管理。设备进场后,保证“两定”(定人、定机)、“三包”(包使用、包保管、包保养)制度的落实,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做好岗前培训。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正确使用机械设备,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落实设备强制保养制度。3.3.2做好设备的中期维修: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大型土石方设备、路面设备等专用大型设备,因设备结构复杂、技术先进,发生故障后修理难度大、费用高,且虽经修理性能较难恢复,因此,应选择以状态监测(检测)为主的修理模式。而钢筋加工、电焊、钻探等一些小型机械设备,因其结构简单,发生故障后损失不大,可以采用经常修理的模式。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泵、罐车等机械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对施工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会发生严重影响,应采用计划预防修理为主、状态监测修理为辅的修理模式。企业设备维修方式应采用以状态监测(检测)和故障诊断为基础的多种维修方式的“有机”结合,尽量减少设备的修理次数,利用有效的技术恢复手段将故障排除或抑制,降低设备维修费支出,提高设备完好率。3.3.3落实设备的后期使用:设备后期使用故障较多,维修次数多,一般不作为重点设备使用,应尽量选择地理环境较发达地区使用,保证设备可以得到及时的维修保养,同时,不宜频繁更换设备操作人员,以免影响项目施工进度。3.3.4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培养:每年定期举办内部培训和外部专项培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授课或现场培训。充分利用每一次设备采购机会,接受工程机械生产厂家或代理商对所售设备针对使用和维修的专项培训。成立专门的培训中心,有效的落实培训计划,使各类培训不流于形式。3.3.5建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奖励、激励机制,落实单机核算制度,对维护保养设备好的操作人员进行表彰奖励,提高工资待遇,激发他们企业主人翁的荣誉感,激励他们管好设备、用好设备、保养好设备,从而延长设备寿命周期、减少设备大修理次数,降低使用成本。3.3.6企业设备大修理应选择生产厂家售后服务公司或正规的社会专业修理公司进行维修,可以保证机械设备的修理质量。近年来,工程机械大修理费用不断上涨,尤其是高科技技术、高精度设备的大修理费用成为企业一笔不小的开支。未达到报废使用年限,但一次大修理费超过设备原值25-30%的设备,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在经过经济比选后,确定维修、置换或报废淘汰该设备。4.推进设备租赁管理程序化、信息化4.1企业设备租赁管理的必要性企业自有设备常常不能满足自身施工生产需要,根据施工生产任务以及项目所处地理环境,常常需要租赁社会设备资源以满足项目施工需求。目前,企业外租设备成本已经占项目机使费成本的40-60%,与企业自有设备成本比例基本相同,如何降低外租设备成本已是企业设备管理的重点之一。4.2企业设备租赁管理风险风险一:项目施工环境复杂,设备操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容易造成工地设备和人员损伤。由于产权利益关系,租赁设备易发生法律纠纷,不仅影响企业形象,还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规避风险,严格执行外租设备合格供应商准入制度,是企业降低租赁设备使用风险的管理手段之一。风险二:企业希望租赁性能优良、价格低廉的设备进场使用,但由于地区差异,项目上报审批的设备租赁价格往往悬殊较大,为规避价格风险,方便管理审批权限划分,定期发布租赁设备限价是企业规避租赁设备价格风险的管理手段之一。风险三:外租设备操作人员水平关系设备安全使用、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持证上岗制、岗前培训制是企业对外租设备不可缺少的规定之一。4.3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控制租赁成本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成本信息管理系统,将设备租赁纳入项目精细化管理,实行网络程序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建立法人管企业的管理机制,是设备管理新的管理模式。成本信息管理系统从设备租赁申请审批、租赁合格供应商选择、限价控制、租赁合同范本、费用结算实行全过程的程序化、信息化管理,所有环节按流程审批、按要求执行,使企业设备租赁管理公开、透明,层层把关式的管理模式将项目设备租赁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5.结束语目前,建筑企业设备管理,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管理时
本文标题:建筑企业施工设备管理现状分析与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884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