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3届高三总复习课件(第1轮)地理(广西专版)1.1考点2地图
1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2考点透析一、地图知识地图:把全球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符号、颜色表示出来的图。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地图考点23二、地图三要素1.比例尺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的单位是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一般是千米,换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4文字式:“一千万分之一”,“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数字式:“1/10000000”,“1∶10000000”直线式:最常用的形式表示形式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比例尺大小是比值的大小。在地图上所画的地区范围愈小,表示内容愈详细,选用比例尺应愈大;反之,选用比例尺愈小。5规律技巧点拨1地图的缩放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61.比例尺的缩放: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几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几;放大了几倍是比原来多了几倍。例如:放大到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2;“放大了”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同样,原比例尺“缩小”或“缩小了”1/5,则原比例尺乘以4/5;“缩小到”1/5,就是原比例尺乘以1/5。72.图幅的缩放:图幅的缩放是面积的缩放,而比例尺的缩放是长度的缩放。例如,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则图幅放大到原图的4倍。3.实地范围和纸张大小已定,绘制地图时要求确定比例尺的大小8其方法是先用纸张的长度除以实地长度,得出长度比例尺,然后用纸张的宽度除以实地宽度,求出宽度比例尺,然后比较长度比例尺和宽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选用较小者或比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绝不能采用大于较小者的比例尺。例如:用长和宽各1米的纸张绘制中国地图,9可根据纸张长度和中国东西距离(约5200千米)求出长度比例尺为1∶5200000,根据纸张宽度和我国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求出宽度比例尺为1∶5500000。然后可以得出在这张纸上绘制的中国地图比例尺不得大于1∶5500000。4.比例尺的大小与坡度大小、风力大小的关系10(1)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2)等压距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3)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等压距)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距)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115.同学们往往对比例尺的大小理解错误,误以为比例尺大则其代表的实际范围就大,比例尺小则其代表的实际范围就小。其实比例尺的大小是指其比值的大小,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同样的图幅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其内容就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同样图幅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小,其内容就越详细。122.地图的方向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指向北方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适用于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适用于有指向标的地图适用于有经纬网的地图13(2010·天津)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例14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B15本题考查的是地形剖面图的画法和作用以及比例尺的含义。地形剖面图的作用是反映某条剖面线沿线的地势起伏状况。一般画地形剖面图时,水平比例尺与原地形图相同,垂直比例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能够表示出剖面线上的最高和最低值为根据。垂直比例尺越大,纵坐标越长,反映的起伏状况越明显。解析163.图例和注记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17三、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1.地面高度计算方法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计算地面高度必须用垂直距离,相对高度随比较对象而变化,因此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也叫绝对高度。182.等高线地形图概念疏密等高线等高距形状19概念: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疏密:稀疏表示坡缓,密集表示坡陡(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一般来说,高度差异大的地方,选择的等高距大;反之,选择的等高距要小20闭合:四周高、中间低的为盆地或洼地,反之为山峰。两个山顶中间的地方称为鞍部形状:凸向一个方向:里面高的为山脊(里高脊),各等高线凸出部分各点的连线称分水线。里面低的为山谷(里低谷),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集水线重叠:表示陡崖,图上常用表示21(2010·浙江)右图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完成(1)~(2)题。例2223(1)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A.甲、乙;①B.乙、甲;②C.甲、乙;②D.乙、甲;①(2)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A.③④B.④⑤C.⑤⑥D.③⑥地形剖面图;选址问题考点24第(1)题,由题图,M→N对应的地形剖面图中,自上而下来看,其在559.0米处的地势较高(位于山脊处),然后再向南是一个大的山谷地带,再向南,等高线由稀疏到密集,再然后,是一个高地平台,显然M→N对应的地形剖面图是上图中的甲图。同理,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是上图中的乙图。又知道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据此分析,②水库离自来水厂厂址较近,并且符合题意条件,显然选项C正确。解析25第(2)题,由题图,玻璃温室大棚的选址建设,一是需要一块面积相对较大、地形相对平坦,二是比较向阳的地方,显然图中的③地地形相对开阔而平坦,并且位于面积较大的山梁平地地区,同时还向阳;而⑥地位于居住区所在河流的下游地区,也符合选址要求,选项D正确。答案:(1)C(2)D3.等深线:标注的高度表示海底的深浅,疏密的状况表示海底坡度的大小。解析26规律技巧点拨23.等深线:标注的高度表示海底的深浅,疏密的状况表示海底坡度的大小。等值线的判读1.等值线的判读一般需掌握“五读”(以等高线为例)(1)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水流方向。(2)密度——等高距一定,线愈密则坡愈陡,水流愈急;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27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3)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小。(4)弯曲处——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5)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282.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甲-H乙。(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以计算这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29(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H高-H低+2d。30(4)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同一点不会有两个海拔高度。但在悬崖峭壁,等高线可以重合。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31例3.(2011·江苏)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1)~(2)题。32(1)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B.②地坡度最陡C.③地分布有茶园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2)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A.450米B.500米C.550米D.600米考点等值线的判读CA33河流在①处的流向为从东北流向西南。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所以四地中④地最陡。④地位于瀑布上游地区,瀑布的最佳观赏位置应为适当距离仰视。③地位于低山南侧的缓坡处,根据图中地区为30°N,可知该地可能有茶园。考察线路最高处在④地,最低处在①附近,二地相差4条等高线,所以高差范围应该是大于300米,小于500米。解析34在等高线图的基础上,用颜色的深浅来表示海拔的高低,在分层设色图上附有高度表可以查看。目的: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某条线段上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4.分层设色地形图:5.地形剖面图35画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画出一条断面方向线(AB可能已知);在绘制剖面图纸上,画出一条水平线作为断面方向线A′B′;画一条与A′B′相垂直的高度标尺,其垂直高度视作图需要而定,一般为水平比例尺的10倍,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在等高线地形图断面方向线AB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投影到A′B′的相应位置上,并延长到高度标尺的相应高度;投影点连接成平滑的曲线,并注明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作用: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建设铁路、公路时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366.可视问题高考中经常出现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中两点是否可视的问题,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观察两点之间是否有山脊、山峰的阻挡,可用地形剖面图加以证明,如果两点分别位于山顶和山脚,还要注意凸凹坡的问题。37在形态上,凹坡是下部坡度缓,上部坡度陡;凸坡则下陡上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凹坡等高线外疏里密;而凸坡则外密里疏。如下图所示:38在地形剖面图上的差别如下图所示:39在凸坡上的A点不能观测到B点,因视线会被凸坡阻挡。如下图所示:40而在凹坡上的A′点则能观测到B′点。如下图所示:同学们可以这样来记忆:凸坡:等高线里疏外密,所以上缓下陡,看不见山脚。凹坡:等高线里密外疏,所以上陡下缓,能看见山脚。41下图所示为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完成1~2题。习题训练基础训练421.等高线A的数值可能是()①300m②400m③500m④600m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A等高线内某点的高度可能是()①350m②450m③550m④650m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BA43图中A所在的等高线既与400米等高线相邻,又与500米等高线相邻,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图的等高距是100,因此等高线A的数值只有400米或500米两种可能。如果A是400米,则A等高线内的海拔应该在300-400米之间;如果A是500米,则A等高线内的海拔应当在500-600米之间。解析44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100m),回答3~4题。3.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是()A.200mB.300mC.400mD.500mA45图中等高距为100m,河流应该出现在山谷中,可以推出X的海拔为200m。4.河流在图中的流向是()A.由东北向西南B.由西南向东北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南向西北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解析B465.图中MN两点之间连线的地形剖面图为()B47图中提供的信息是:河流大体向东北流,海拔高程在1000米以上,因此甲城市是兰州的可能性最大。根据河流的位置,可以判定M地高于N地,排除A、D两个答案。MN剖面中有四次经过河谷,判定B为正确的剖面。6.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甲城市最有可能为()A.南京B.拉萨C.兰州D.乌鲁木齐解析
本文标题:2013届高三总复习课件(第1轮)地理(广西专版)1.1考点2地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89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