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案(标准)
1教案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选用教材:国家统编教材授课班级:所有专业教师:李红亮2009年2月10日2教案章节: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1讲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周次:1教学目的和要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学习这一章,在理论上要弄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理解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的性质;并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教学内容: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课后复习作业: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课后心得:3教案章节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2讲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周次:2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是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习这一章,要弄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理解社会的物质性,搞清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以及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正确把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深刻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本节主要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1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教学重点:1物质概念2、物质世界的分化和统一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课后复习作业: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课后心得:4教案章节: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3讲第二节、第三节周次:3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是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习这一章,要弄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理解社会的物质性,搞清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以及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正确把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深刻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本两节主要阐述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以及对立统一规律,客观规律性与主体能动性的关系。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1、联系和发展2、对立统一规律3、意识及其能动作用教学重点:1、联系和发展2、意识及其能动作用课后复习作业:1如何理解普遍联系?掌握这一原理有何意义?2、怎样理解主观能动性及其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课后心得:5教案章节: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4讲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周次:4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学习这一节,掌握认识的本质问题,并且运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的认识现象,找出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教学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教学重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课后复习作业:1、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2、为什么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更为重要?课后心得:6教案章节: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5讲第二节真理与价值周次5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学习这一节使学生理解认识的过程是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的过程,又是通过实践而实现真理的过程。在实践基础上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实践的根本要求,也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教学内容:1、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相对性2、真理与价值的统一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学重点:1、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3、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课后复习作业:1、为什么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说明课后心得:7教案章节: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6讲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周次:6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学习这一节,使学生真正懂得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医学学习,真正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讨论教学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学重点:1、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课后复习作业:1、什么是实事求是?为什么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脊髓?2、什么是自然王国和必然王国?课后心得:8教案章节: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7讲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周次:7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学习这一章,掌握认识的本质,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理解认识的辨证过程、真理的属性和检验标准;深刻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教学内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3、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教学重点: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课后复习作业:1、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课后心得:在本节讲授内容中,根据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扩充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特别是有关生产力的管理因素、教育因素以及科学技术因素进行了讲解,受到了同学的欢迎。9教案章节: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8讲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周次:8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这一节,着重掌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推动力量;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杠杆作用以及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教学内容:1、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重点: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课后复习作业:1、为什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不同的作用?课后心得:10教案章节: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9讲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周次:9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节阐述社会发展的动力及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揭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以及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要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讨论教学内容:1、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评价杰出人物的正确原则。3、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教学重点:1、人民群众2、历史人物课后复习作业:1、怎样理解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现实意义?2、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课后心得:11教案章节: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10讲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周次:10教学目的和要求:这一章主要介绍资本主义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学习这一节,使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掌握商品的二因素以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并同时掌握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教学内容:1、资本主义的形成。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其作用。教学重点:1、商品及其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2、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其作用。课后复习作业:1、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作用如何?课后心得:12教案章节: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11讲第二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周次:11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本节,让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以及剩余价值的相关知识,了解资本主义的在社会化生产中的表现和发展,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讨论教学内容:1、劳动力商品化与雇佣劳动制度2、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剩余价值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教学重点:1、劳动力商品化与雇佣劳动制度2、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剩余价值课后复习作业:1、为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商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2、分析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课后心得:13教案章节: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12讲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周次:12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既要认清其本质,又不能全盘否定,要善于吸收和借鉴科学、合理的成分。教育学生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实事求是地对待资本主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讨论教学内容:1、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2、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教学重点:3、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课后复习作业:1、如何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课后心得:14教案章节: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13讲第一节第二节周次:13教学目的和要求:资本主义制度经历了自由竟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大阶段。二战以后,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了深刻揭示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有必要研究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和成熟的历史过程,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经济全球化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讨论教学内容: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3、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重点:1、垄断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后复习作业:1、如何理解垄断形成的必然性?2、经济全球化特点?如何理解其性质的二重性?课后心得:15教案章节: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14讲第二节第三节周次:14节次6-8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从中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使学生深刻懂得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它固有的基本矛盾也在进一步尖锐化,它必然要被先进的社会形态所代替。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讨论教学内容:1、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2、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3、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教学重点:1、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课后复习作业:1、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课后心得:16教案章节: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15讲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周次:15教学目的和要求: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单一的传统模式到多样的现代模式的曲折历程。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实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讨论教学内容:1、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2、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2、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课后复习作业:1、《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哪些基本理论?2、列宁一国或数国胜利理论主要内容是什么?课后心得:17教案章节: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16讲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周次:16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各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且受主客观条件的局限。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必然显现出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呈现出多样性,并在改革中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讨论教学内容:1、社会主义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3、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的曲折发展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课后复习作业: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2、如何理解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课后心得:18教案章节: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17讲第三节周次:17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这一节,向学生灌输工人阶级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联系实际,讲解不断坚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正确处理领袖、政党、阶级和群众的关系。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讨论教学内容:1、工人阶级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2、工人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教学重点1、工人阶级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课后复习作业:1、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案(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907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