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文学常识】“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唐宋游记散文•特点:•以情观物、言志载道;•情景交融、物我相融•情、景、事、理浑然一体苏辙,字子由,自号颖滨遗老,为苏洵之子,苏轼之弟。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第。著有《栾城集》。风格鉴定:1、辙性沉静,资禀敦厚,加以父、兄之熏陶,发为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人。2、苏轼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作者简介】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这篇文章设计了三个人:建亭的张怀民,名亭的苏轼,以及作此圆亭记的自己。三个人有个共同点:都是在被贬之中。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也是彼此共勉的文字。文章表面上反映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实际上也流露出他政治失意和不平。【写作背景】朗读课文,正音沅(yuán)沔(miǎn)子瞻(zhān)东西一舍(shè)风云开阖(hé)舟楫(jí)倏(shū)忽几席(jī)草木行(háng)列皆可指数(shǔ)睥(pì)睨(nì)骋(chěng)骛(wù)飒(sà)然披襟当之(dāng)而风何与(yù)会(kuài)计蓬户瓮(wèng)牖(yǒu)濯(zhuó)长江之清流揖(yī)西山之白云悲伤憔悴而不能胜(shēng)者•长江从西陵峡流出,才流到平坦的地方,它的水流逐渐疾驰浩大起来。•南面同沅水和湘水相合,北面和汉江汇合后,它的水势更加强大。•到了赤壁的下面,江水浩荡,与东海相似。•清河张梦得君被贬住在黄州,就着(靠近)他的屋子的西南方建造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江水的美景,•我的哥哥子瞻(苏轼)给它起名叫“快哉”。1.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胜1.Shēng,能承受,能承担:不胜其烦2.Shēng,尽:数不胜数,3.Shèng,胜利,胜过,超过师出必胜4.Shèng,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5.Shèng,优美的景物,境界等:引人入胜;以览观江流之胜1.本文第一段是从什么事物写起的?其目的何在?2.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景象变化如何?由自西陵至赤壁的江流写起。目的在于交代“快哉亭”的地理位置及造亭的目的。(第一段: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思考视角变化: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千里江流图。眼界与心境:始宽渐宽全开“奔放肆大”“其势益张”“波流浸灌”•在亭子里能看到的,从南到北约有百里,从东到西约有三十里。•波涛汹涌,风吹着的云忽散忽聚。•白天,船只在亭前出没;夜晚,鱼龙在亭子下悲哀地长啸。•变化迅速,使人惊心骇目,不能久看。•现在却能靠在几旁、坐在席上玩赏眼前之景,只要抬眼就能看个够。2.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峰峦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雾消散,太阳出来,渔夫樵父的房屋,都能一一指点出来。•这就是起名为“快哉”的原因啊。•至于长洲的边上,故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斜视)的地方,•是周瑜、陆逊大显神威(驰骋)的地方,•他们流传下来的英雄事迹,也足以使世俗之人称颂畅快了!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所以1.表示“……的原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表示“用来”、“……的依据”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从第二段里,你可以感受到的景象有什么特点?2、快哉亭之所以为快的原因何在?(段意)使人快意的江景。前半讲地理——即空间,后半谈历史——即時間;前半的地理风景之中,又有远近、昼夜之別。(1).江山风物足以观赏。(2).古人流风足以怀想。思考•从前楚襄王带了宋玉、景差cuō在兰台宫游玩时,•有一阵风飒飒sà地吹来,襄王敞开衣襟对着它说:•“这阵风多凉快啊!是我和百姓共同享受的吧?”•宋玉说:“这是大王才能享受的雄风,老百姓怎能一同享受呢?”•宋玉的话大概有讽刺的意味在里面吧。•那风本没有雄和雌的差异,可人却有得志(碰上好机会)和不得志的不同。•楚襄王觉得快乐的原因,和百姓觉得愁苦的原因,这就是人的境遇不同啊,跟风有什么关系呢!3.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读书人活在世上,假如他的心中没有自得之乐,那么走到哪里他会不忧愁呢?•假如他的心里坦然,不因为环境而影响心境(内心),那么走到哪里他会不快乐呢?•现在,张君不把贬谪当作忧怨,利用征收钱谷等公务的空余时间,自己任情漫游于山水之间,•这是因为在他的心里大概有超过别人的东西吧。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即使用蓬草编门,破瓮作窗,也没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洗涤着长江的清流,•招引着西山的白云,•竭尽耳目所能取得的美好景物,来自求舒适呢!•如果不是那样,那连绵的群山、幽深的峡谷、宽广的森林,古老的树木,清风吹动着它,明月照耀着它,•这些都能成为诗人思士情绪悲伤、容貌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哪能看到这些是畅快的呢!•宋神宗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4.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第一段:描写江流之胜,记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第二段:写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第三段:赞颂宋玉从《风赋》谈起,谈到了一般人的“忧乐观”——说明“快”与“不快”皆由心生,与外物无关。(第四段):对张君人生态度的肯定——“快”与“不快”,关键在于内心之“得”与“不得”。本文主旨句:“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作者情怀: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
本文标题:黄州快哉亭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91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