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病句之不合逻辑ppt自改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不合逻辑)【例题引路】•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8江西卷)•“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2.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2008湖北卷)•拚图”属于智力游戏,“卡拉OK”属于文娱活动,可将“体育”改成“文体”。•3、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见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错,数字减少、缩小,只能用分数、百分数,不能用倍数,属于不合逻辑。【了解概念】•语言中“不合逻辑”现象指句子内容不合事理、不合实际、不合客观规律的现象,以及句子表述不够严密、不合情理、自相矛盾的现象。前者是由于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不足或不当而产生的内容上的毛病,后者则是由于语言表达不周密而产生的形式上的错误。(一)内容不符合客观情况•1、不合事实•例1、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几千条胳膊呢?•2、不合事理•例2、摩托车在盘山公路上像箭一样飞驰出去。•不合事理,“盘山公路”是弯曲的,“像箭一样”应是直的。•例3、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找。•“酷暑”与“严寒”分别是在夏天、冬天,不可能同时到来,“他”怎么能每次都“冒着酷暑和严寒”呢?•3、过于绝对•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句子中“凡是……都……”言过其实,犯了绝对化的毛病。(二)并列短语概念分类不清。•因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及概念间关系的误解而造成的误用•1、从属关系并列不当•例1、我市已形成以机械、电子、食品、纺织、轻工、建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轻工业”又与前面的“食品、纺织”是种属关系,并列使用不合逻辑。•例2、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各种财产”应包括“房屋、庄稼”。•例3、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2、交叉关系并列不当•例1、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女同志。•“干部、青年、女同志”三个概念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例2、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小说、诗歌、散文”与“外国名著”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使用。(三)表述前后不一致•1、前后矛盾•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它包括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状态等多方面矛盾。•例1、我基本上把不良的学习习惯完全改过来了。•既然“基本”,又怎么能“完全”呢?•例2、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日前”即“前几天”,表示时间已经过去,“正”表示正在进行之中,二者在时间上相互冲突。•2、照应不周•主要指三种情况:一是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二是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三是因偷换主语而使前后不照应。•例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例2、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例3、水库和运河如同闪亮的镜子和一条条衣带布满了原野和山谷。•“水库和运河”与“原野和山谷”这两个并列短语分别充当主语和宾语,实际情况应是“水库布满山谷”“运河布满原野”,而例句中二者对应关系不当。•例4、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指的是“孩子”而非“父母”。•3、主客颠倒•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认知与被认知、主动与被动等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可能造成关系的错位,表达的混乱。•例1、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句子主客倒置了。应该是“我与报纸接触”。•例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的。•应是“我国人民对爱迪生这个名字”。(四)多重否定失当•1、否定词不当或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当•例1、试问那些买官的人民“公仆”们,你们买官的钱有多少是老百姓的血汗呢?•应为“有多少不是”。•例2、我和一些傣族演员觉得,这种色香味俱全的饭菜非用手抓着吃才过瘾,要不然就吃不出独特的傣族风味。•“非”应和“不”构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将“才”改为“不”。•例2、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语气相当一次否定,语意恰好相反。•例3、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忘”,句子表述刚好相反。•3、“防止”“杜绝”“忌”等否定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例1、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不再”构成双重否定,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这等于说,为了让交通事故再次发生……•例2、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指出:台湾当局对“XX功”邪教组织利用设置在台湾的发射装置攻击鑫诺卫星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查处,并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杜绝”和“不再”都是否定词,宜将“不再”改为“再次”。•例3、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与“不”构成双重否定,否定不当。(五)分句间关系不当•1、强加因果关系•这种语病常常出现在复句之中,分句之间本来没有因果关系,却强加因果关系。•例1、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例2、我曾看见他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人说话,他肯定是加入了流氓团伙。•根据“他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人说话”,就推断“他肯定是加入了流氓团伙”,理由不充足,不能让人信服。•例3、这位老先生是研究历史的,因此,他的女儿也是位历史教师。•二者无因果关系,应是并列关系。•2、复句关系不当•例1、对于这个人,我既不了解他,更没见过他。•递进关系不当,应为“我既没见过他,更不了解他”。•例2、只要同心协力,就能把事情办好。•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混淆,应用“只有,才”。【方法总结】•(一)看两面词•1、看是否为一面对两面的错误。•2、虽然都为两面,但面与面交叉不当•3、特征:有“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优劣”、“上下”、“左右”、“高低”、“轻重”之类的两面词。•(二)看数词•1、看数词前后是否重复•2、看数词前后是否矛盾•3、注意点:大约、上下、左右、平均、以上、至少等•4、“倍数”、“增多”、“提高”、“超过”等词语只能用于数量的增加。•(三)看否定词•有“避免”、“预防”、“防止”、“忌”、“缺乏”、“杜绝”“忘”等词用在否定句中也相当于否定词,要考虑句子是否把意思说反了。•(四)看并列词•句中有“和、与、及、以及、和顿号”等表并列的词或并列短语,要注意并列是否合理(注意交叉、属种关系)。【训练】•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1、“防止”和“不再”保留一个。•2、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2、“避免”和“不”保留一个。•3、我们青年人缺乏的就是理论水平不高和时间经验不足。•3、“缺乏”和“不高”“不足”否定词之间的搭配导致语意不合逻辑。•4、在这个边远的小城里,一家为顾客提供各类用品、服装、文具、家电的大型超市即将开业。•4、“各类用品”已经包括“服装、文具、家电”等。•5、据初步统计,目前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5、“近”与“左右”矛盾。•6、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6、数字“减少、降低、下降”等不能用倍数。•7、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7、否定词之间的搭配导致语意不合逻辑,应去掉“不足”和“不当”。•9、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9、“能否”的与后面照应不周全。•10、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是一个关系到能不能真正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的重大问题。•10、“全面贯彻执行”与“能不能”照应不周全。•11.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不同的邂逅和相逢,正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轨迹不停地相交,才编织成这大千世界纷繁的生活。•11、“邂逅”的意思是偶然遇见,与“相逢”在语意上重复,二者不能并列,可去掉“邂逅和”。•12.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12、“水产品”包括“鱼、虾、甲鱼、牛蛙”,并列不当。•16.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6、“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说法不当,可改为“文化程度大多在大专以上”。•17.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17、“低一倍多”说法错误,可改为“低一半多”。
本文标题:病句之不合逻辑ppt自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93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