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中共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节毛泽东思想4.中国革命新道路在理论上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6.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7.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8.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9.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10.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11.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12.党的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3.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也是党的思想路线。15.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第四节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16.毛泽东在1929年写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的概念。17.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8.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1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前提和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本途径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验证条件和目的: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五四运动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首要对象是帝国主义4.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5.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7.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8.民主革命时期,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是:(1)从诞生之日起,就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因此,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的坚决和彻底。(2)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3)它的成员中的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使得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9.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10.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11.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一事件,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1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13.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14.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15.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6.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1)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2)就其形式说是具有吸纳名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7.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1)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时间的一致性。(2)对封建时代创造的文化,应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3)同时要尊重中国历史,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文化。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18.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是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19.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时期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3.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过渡性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5.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工业化8.“一化三改”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9.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道路:互助合作(合作化道路)2)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3)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同手工业)10.对个体手工业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合作化。11.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方法:和平赎买。具体形式是“四马分肥”,即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1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步骤:(1)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2)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3)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3.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1953年开始的,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也全面推开。到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已提前完成,到1957年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4.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1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颁布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1.1956年4月5日,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3.1957年2月,毛泽东所做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4.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相互转化。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是“专政”,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民主”。5.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的重大理论价值:(1)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2)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3)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4)为后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6.新中国刚建立时,党确定了把实现工业化作为新中国整个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1952年底,党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了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7.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8.“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9.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10.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1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3.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2)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5.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6.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规范的表述。7.“落后的社会生产”包括生产力水平的落后和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8.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9.在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10.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七大通过党章把“和谐”也写入了基本路线。11.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社会主义道路(3)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标题:毛概考点速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050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