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一、填空题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勘探,勘探,勘探和勘探,其中是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答:地震;重力;电法;磁法。2.用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方法,叫地震勘探。答:人工;地下;地下;物探。3.地震勘探分地震法、地震法和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答:反射波;折射波;透射波;反射波。4.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形成地震波,地震波遇到岩层时,会产生成反射波。答:地层;传播;分界面;反射。5.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检波器把地表的转换成,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记录在磁带上的,这就成为地震记录。答:振动;机械振动;电振动;数字磁带。26.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等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做出地震,并提出进行钻探,这样就完成了地震勘探工作。答:处理;解释;构造图;井位。7.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能立刻层状,这样的特性称为。具有这种性能的物体叫。答:形变;恢复;弹性;弹性体。8.、物体在作用下,弹性体所发生的或的变化,就叫做形变。答:外力;体积;开关;弹性。9.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若去掉外力以后,物体仍旧其受外力时的开关,这样的特性称为。这种物体称为。答:形变;保持;塑性;塑性体。10弹性和塑性是物质具有两种互相的特性,自然界大多数物质都具在这两种特性,在外力作用下既产生形变。也产生形变。答:对立;同时;弹性;塑性。11.弹性和塑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形变或形变。这取决于物质本身的物质,作用其中上的外力3作用力延续时间的,变化快慢,以及物体所处、压力等外界条件。答:弹性、塑性;物理;大小;长短;温度。12.当外力作用,而且作用时间又,大部分物质主表现为弹性性质。答:很小;很短。13.当外力作用,且作用时间时,所有物质都表现为塑性性质。答:大;长。14.当采用炸药震源激发地震波时,在药包附近爆炸产生的热气球,爆炸前沿,经测室达几十万个大气压,大大超过岩石的温度,岩石遭到破坏炸成空穴叫空。答:高压;压强;抗压;实际。15.远离爆炸中心,压力,小于岩的强度,但仍超过岩石的强度,此时岩石虽不遭受破坏,但产生形变,形成一个等效空穴。答:减小;抗压;弹性;塑性。16.在等效空穴以外的区域,爆炸压力降低到岩石的强度以内,由于爆炸产生的作用力的延续时间,一般只有几百个微秒。因此对于震源的地层来说,完全可以看成是近似的介质。答:弹性;很短;远离;弹性。417.弹性体受体作用发生形变时,在弹性体内部便产生一形变的力,这个力叫弹力。答:外力;反抗。18.被拉长的弹簧,在弹簧便产生一个拉长的弹力在外力时,这个弹力使弹性体原状。答:内部;反抗;取消;恢复。19.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形变消失,弹力也就了,可见弹力与形变之间是互相又互相。答:越大;不存在;联系;依存。20.弹性体在作用下,由于外力对弹性体的作用力和不同,弹性体发生的也是多种多样的。答:外力;方向;作用点;形变。22.在外力作用下,弹性体发生的形变只改变,而它的不变,这种形变叫形变,简称(见图08AA-2)。答:形状;体积;形状;切变。23.形变类型不同,产生的类型也不一样。形变产生的弹力方向,必然于岩石体的各个面,这种弹力称为弹力。答:弹力;体积;垂直;法向。24.形状形变产生的弹力方向,必然和六面体的某两个面,这种弹力称为弹力,不同类型的和弹力,将产生不同类型的。5答:相切;切向;形变;地震波。25.地震勘探中,在岩层中,使岩层发生振动振动通过岩层出去形成。答:爆炸;质点;传播;地震波。26.地震波属于波的一种,振动只有在弹性中,才能传播出去而形成波。27.形变和弹力的过程,是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过程,也就是地震波的形成过程。答:相互作用;传播。28.由于A点在振动过程中,与机邻质点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就必然引起相邻的振动。相邻的振动又引更远一些的振动,因此,在弹性介质中,振动就以质点A为中心,由近及远按一定速度传播出去而形成波。答:弹力;质点;质点;质点。29.地球是由若干个组成的,其中外部圈层包括、、。答: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30.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和。软法圈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合称为。答: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31.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一个圈层,平均厚度。在大陆部分较厚,一般;在大洋部分较薄,一般。6答:固体;15-17公里;30-40公里;6-16公里。32.大陆型地壳具有双重结构,上部为,下部为大洋型地壳只有。地壳的下界石称为。答:硅铝层;硅镁层;硅镁层;莫霍面。33.在地表环境的常温常压条件下,由于的变化,以大气水和生物的作用,岩石发生崩裂,分解等一系列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成为、和的作用,称风化作用。答:温度;碎屑物质;溶解物质;残余物质。34.岩浆岩按其形成分为、和。答:深度;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35.在图08AA-3中,M为岩层层面,L为假想水平面;岩层层面M的产状要素是:AB的两端延伸的方向为走向,OC的水平投影OD为,它的指向为倾向,<α为。答:走向线;倾斜线;倾向线;真倾角。36.根据炮点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要追踪反射波,炮点和接收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关系,这种系称为。答:接收点;连续;相互位置;观测系统。37.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和两大类。答:纵测线;非纵测线。738.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步骤为;野外地震采集,()(.)答:室内资料处理室内资料解释39.地震勘探的分辨率一般分为()分辨率和()分辨率。答水平垂直40.影响地震水平叠加效果的因素主要有(),().41.地震波速度,一般随地层深度的增大而(),随地层压力的增大而增大。42.经过动校正和水平迭加,()得到加强,()受到压制。43.经动校正和水平迭加,并将所有的新地震道,放在相应的()点位置,就构成了该测线的()时间剖面。44.在等to平面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地层倾角越()。1矿产勘查过程的最优化准则()()()()()2控矿因素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人为因素等中任5个3勘探基地的8确定、勘探计划与设计的编制、勘探施工与管理、勘探报告的编写。3矿床勘探的一般程序是()()()()()()。4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依据有()()()()()。5资源、储量分类的依据是()()()。6矿产勘查是()和()的总称。二、选择题(40道)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最有效的物探方法是A勘探。A.地震;B.重力;C.电法;D.磁法。2.地震勘探最主要的是C地震汉。A.折射波;B.透射波;C.反射波。3.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返回原地层形成B。A.透射波;B.反射波;C.滑行波。4.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B就是有效波。A.多次波;B.反射波;5.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A。A.一个点;B.许多点。6.在同一反射界面条件下,多次反射波比一次反射波A。A.传播时间长;B.反射能量强。7.面波的传播速度比折身波的传播速度A。9A.低;B.高;C.相等。8.接收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叫B。A.道距;B.炮检距;C.偏移距。9.当炮点位于排列左侧时就叫A。A.小号放炮;B.大号放炮;C.中间放炮。10.若地下界面有倾角,且地层倾向指向大桩号方向,就采用B进行观测。A.小号放炮;B.大号放炮;C.中间放炮。11.若组合检波器都采用串联,这时的到的记录能量,但是干扰背景A。A.强,大;B.弱,小;C.强,小;D.弱,大。12.为了得到理想的记录,一般组合检波器都要用C的连接方式。A.串联;B.并联;C.先串后并。13.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A反射时间。A.垂直;B.标准。14.水平迭加能使多波受到压制,反射波得到B。A.突出;B.增强;C.压制;D.变化不明显。15.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形变,当外力去掉后,物体立刻恢复原状,这种特性叫B。A.塑性;B.弹性。1016.物体的弹性和塑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A性质。A.物理;B化学。17.物质的弹性和塑性是相对的A。A.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B.是不变的。18.纵波的特点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C。A.垂直;B.不垂直;C.一致;D.不一致。19.横波的特点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A。A.垂直;B.不垂直;C.相同;D不相同。20.地壳的平均厚度为B。A.3-16公里;B.15-17公里;C.30-40公里。21.地壳的下界面称为C。A.硅铝层;B.硅镁层;C.莫霍面。22.质点振动一次所B叫振动周期。A.行的距离;B.需的时间。23.质点在一秒钟内B叫振动频率。A.行的距离;B.振动次数。24.质点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B,叫振幅。A.时间;B.最大位移。25.波在B里传播的距离,叫波长。A.一定时间;B.一个周期;C.一种介质。26.射线和波前的关系是C。A.相互平行;B.相互斜交;C.相互垂直;D.无关联。1127.以下几种只有C才是内力地质作用。A.剥蚀作用;B.沉积作用;C.岩浆活动;D.成岩作用。28.下列几种不属于沉积岩的是B。A.碎屑岩;B.变质岩;C.粘土岩;D.碳酸盐岩。29.费玛原理为地震波沿射线传播的时间与沿其它任何路程传播的时间比较A。A.为最小;B.为最大;C.不一定;D.都相同。30.在反射定律中,入射角B反射角。A.大于;B.等于;C.小于;D.无关系。31.当入射角增大到i,透射角增加到90°时,这时手腕射叫D。A.面波;B.多次波;C.折射波;D.滑行波。32.地震波沿测线传播的速度,称为B。A.真速度;B视速度。33.由视速度定理可知,真速度A视速度。A.不大于;B.不小于;C.永远等于。34.直达波就是从震源D到达检波器的波。A.反射;B.折射;C.滑行;D.直接。35.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反映的是反射界面上的B。A.一点;B.一段。36.在炮点附近,观测不到B。A.直达波;B.折射波;C.反射波。1237.常见多次反射波共有C种。A.2;B.3;C.4;D.5。38.自然界中形成不同种类沉积岩的主要原因有A个。A.2;B.3;C.4;D.5。39.沉积岩层状构造中的块状构造是指单层厚度大于B米。A.1;B.2;C.5;D.10。40.炮点与B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这种关系称为观测系统。A.炮点;B.接收点。三、选择题(18道)1.速度最大的岩石是()(1)花岗岩(2)变质岩(3)粘地(4)页岩答:(1)2.岩石的孔隙度越大,一般有()(1)地震波传播速度越大(2)岩石密度越大(3)岩石密度越小(4)有效孔隙度一定大答:(3)3.岩石埋深越大,其()(1)密度越大(2)密度越小(3)孔隙度增大(4)孔隙度不变答:(1)4.用作盖层最好的是()13(1)砂岩(2)泥岩(3)碳酸盐岩(4)砾岩答:(2)5.连续介质中,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深度Z关系是()(1)V=V0(1+βZ)(2)V=V0(1+β+Z)(3)V=V0βZ(4)V=V0(1+2βZ).V0答:(1)6.连续介质地震波射线为()(1)直线(2)曲射线(3)双曲线(4)抛物线答:(2)7.动校正是为了压制()(1)面波(2)折射波(3)反射波(4)多次波答:(4)8.水平迭加能使()(1)反射波能量增强(2)多次波能量增强(3)干扰波能量增强(4)面波能量增强答:(1)9.费马原理认为,地震波沿()(1)最大路径传播(2)最小路径传播(3)二次抛物线路径传播(4)双曲线路径传播答:(2)10.物理地震学认为,地震波是()(1)一条条射线(2)沿射线路径在介质中传播14(3)一种波动(4)面波答:(3)11.油气运移的总趋势是()(1)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移(2)从高处向低处运移(3)从低压区向高压区运移(4)在等压条件下运移答:(4)12.在平面图上,断层常组合成()(1)阶梯状(2)迭瓦状(3)
本文标题:物探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116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