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自考03518 特殊儿童心理健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特儿心理健康教育引论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WHO健康定义:健康是身体无病和心理健康。即完整的生理、心理健康状态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异常可能是严重的也可能是轻微的,严重的心理异常称为心理障碍。心理健康的标准:生理学标准统计学标准社会适应标准主观经验标准⑴生理学标准⑵统计学标准: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特征和功能越是接近普通人群的平均值,越是心理健康;越偏离平均值,则心理不健康⑶社会适应标准(受人本影响):把心理健康描述为一种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较难达到的理想状态,并作为人们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卫生工作的标准。⑷主观经验标准:此标准体现了心理健康的主观感受性,认为心理健康与否依赖于个体的自我感觉,即个体认为自己是否有心理困扰,是否需要得到支持和帮助2、心理卫生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对象是正常人中有心理问题者)心理治疗(对象是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或心理机能失调及有心理障碍者)3、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⑴开设专门课程⑵全面渗透⑶学科教学渗透⑷个别咨询辅导⑸团体咨询辅导⑹创设有利环境二、特儿与心理健康教育1、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儿童年龄范围是0-18周岁。2、特儿心理发展特点⑴特儿心理发展的一般性①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顺序②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共同作用③心理需求是心理发展的内因⑵特儿心理发展的特殊性①特儿的身心缺陷明显多于普通儿童②特儿的个体内差异和个体间差异明显大于普通儿童③特儿的学习和生活适应明显差于普通儿童。⑶特儿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关系3、特儿的心理问题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4、影响特儿心理健康的因素:⑴生理因素:①遗传因素的影响②病毒和病菌感染的影响③脑外伤或化学中毒的影响④严重躯体疾病和生理机能障碍的影响(神经系统影响是儿童行为的主要因素)⑤生化和内分泌因素的影响⑥微量元素的缺失的影响⑵心理因素:①认知因素②情绪因素③个人因素⑶社会因素:①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教养不当的主要表现:a过度保护b过度溺爱c过度严厉d过度放松e教育过于随意②学校环境和教育方式③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④生活事件和环境变迁5、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意义:⑴对特儿自身的意义:①促进特殊儿童更好地适应环境②帮助特殊儿童调整自身③帮助特殊儿童最大可能地发展④促进特殊儿童尽可能多方面发展⑵对特儿家庭的意义⑶对学校教育的意义⑷对社会的意义6、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目标是多元的分三级⑴一级目标定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发展为主⑵二级目标定位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解决心理问题,以预防为主⑶三级目标定位对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以矫治为主7、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⑴针对性原则⑵主体性原则⑶发展性原则⑷整体性原则⑸活动性原则⑹成功性原则特儿心理教育的内容:问题预防行为矫治功能开发三、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1、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⑴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发生转移(预防和发展方向)⑵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共存互补(个别与团体)⑶关注儿童早期的心理健康教育⑷心理健康教育力量趋于整合(家庭社区学校)⑸逐步开始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素质⑺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研究2、国内现状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政策3、我国特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⑴对特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⑵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脱节⑶教育的实践缺乏科学性①个别化倾向②医学化倾向③课程化倾向④德育化倾向4、特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⑴补救性功能⑵预防性功能⑶发展性功能第二章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一、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观特殊儿童存在观特殊儿童发展观特殊儿童教育系统观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系统观1、特殊儿童存在观⑴特儿存在的客观性⑵特儿存在的一般性⑶特儿存在的特殊性2、特殊儿童发展观⑴特儿发展的可能性⑵特儿发展的现实性促进特儿发展由可能到现实的条件:⑴学校教育⑵家庭环境⑶医学手段和生物科技水平⑷物质条件⑸社会环境⑶特儿发展的心理动力:儿童现有的心理水平和教育提出的新任务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推动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提高。还必须恰当解决矛盾,进而是特儿身体和心理发展,最终成为适应社会的人3、特殊儿童教育系统观:运用系统论和辩证法原理考察特儿的教育问题,并借助系统工程形成一系列整体性认识和动态性观念⑴特儿教育的基本态度——平等观:①教育起点平等——有教无类②教育过程实质平等——因材施教③教育终点平等——人尽其才⑵特儿教育的特殊需要①教育对象的特殊性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③教育任务的特殊性④教育措施的特殊性⑶特儿教育的全新理念:潜能观特殊教育理念的更新:①关注智能强项②开辟替代通道③设计多元策略④挖掘儿童潜能。4、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系统观二、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论1、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构成要素特点⑴概念:在一定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围绕特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模型、⑵构成要素:①指导思想②主题③目标④程序⑤策略⑥内容⑦评价⑶特点:①完整性②特点性③简明性④操作性2、特殊儿童教育模式的基础理论⑴特儿教育与生物学医学理论⑵特儿教育与心理学理论⑶特儿教育与教育学理论⑷特儿教育与社会学理论3、特殊儿童教育模式①医学——生物模式②心理学模式③教育学模式④社会学模式⑤系统学模式第三章特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方法3、积极的概念及五个阶段:积极心理疗法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两种基本的能力:认知能力和爱的能力,认知能力派生出守时有序整洁诚实等,有爱的能力派生出耐心时间交往信任信心等。积极心理治疗的5个阶段(与处理冲突相联系的):观察/距离阶段→调查阶段→处境鼓励阶段→语言表达阶段→扩大目标阶段4、行为矫正法的理论基础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发射学习理论斯金诺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行为治疗的各种方法都是有分别属于以上3种原理的。共同点事:行为是后天学习的获得的,不良的不正常的行为是在不利的环境条件影响下某种不适当的学习结果5、行为矫正的常用技术有哪些系统脱敏技术(治疗焦虑和恐惧)目标分层技术(正强化负强化消退惩罚)参与造型技术(示范情景诱导自我控制)行为矫正的主要技术和策略P856系统脱敏法⑴系统脱敏法:在放松的条件下,从弱到强呈现刺激和情景,以使个体逐步脱敏或适应⑵原理:利用交互抑制原理达到治疗的目的。沃尔普认为:焦虑和恐惧不能与松弛并存,他们相互抑制或排斥,而克制恐惧(焦虑)最有效的反应是肌肉松弛。⑶步骤:①松弛训练②设计不安刺激阶段表③脱敏训练7、自律训练⑴原理:当人处于一种放松的自律性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中的一些过度活动就会受到抑制,从而促进血液循环⑵步骤:①安静练习②四肢重感练习(从双手腕到双脚腕,从左到右,如果是左手者反之)③四肢温感练习④心脏调整练习⑤呼吸调整练习⑥腹部温感练习⑦前额清凉练习。8、冲击疗法和暴露疗法:⑴原理:“以恐制恐”,系统脱敏法的变形。病人体验到最可怕的恐惧时,看到自己安然无恙,恐惧就会降低或消退⑵冲击疗法的操作:强迫儿童想象恐惧(焦虑)的情境(物),使其体验强烈的焦虑,直至焦虑反应消退,然后给予新的刺激,再引起高度焦虑,如此反复,达到焦虑明显消退⑶暴露疗法的操作:儿童面对或接触焦虑的真实情境,使之经历强烈的焦虑,并认识到自己的焦虑毫无根据,从而消除焦虑。9、厌恶疗法又称厌恶条件法、回避学习法:对不良行为和异常行为施加不愉快的体验:电击药物言语责备,利用痛苦刺激替代异常行为的快感,从而减少或消除异常行为。“以毒攻毒”:酗酒贪食强迫症性心理异常的治疗10、正性强化又称为阳强化,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运用喜好的刺激做练习的强化物,以增加良好行为的出现几率11、负性强化:运用令人讨厌的刺激使人产生厌恶感,以增加良好行为的出现几率12、惩罚:施加惩罚和取消正强化物,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几率:暂时隔离法矫枉过正法⑴惩罚与负强化的区别:前者后果是不愉快的,后者是愉快的,负性强化更具有积极意义⑵惩罚方法适用:行为障碍和情绪障碍的治疗:攻击性行为违纪脾气暴躁伤人及自伤行为13、消退法:停止强化,使行为出现的几率降低;或停止惩罚,使原本减少的行为又增加14、代币制又称为标记奖酬法:用代币充当强化物矫正行为,代币累积起来可以计算成绩或成果。15、示范法:(班杜拉)通过示范观察学习增加和获得良好行为,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16、家庭疗法:重视家庭结构与家庭的运作过程,特点:⑴以家庭而不是以个人为治疗单位⑵目标和焦点时改变家庭内部的互动结构和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个人问题和家庭问题⑶注重当前的情境以及家庭成员间的互动过程,并注意引导家庭向积极的方向改变⑷以心理学家庭社会学社会工作理论为指导17、家庭疗法的理论和技术有哪些⑴精神分析取向家庭疗法⑵心理动力取向的家庭疗法⑶结构取向的家庭疗法⑷经验/人本取向的家庭疗法⑸沟通/策略取向的家庭疗法⑹系统取向的家庭疗法⑺认知/行为取向的家庭疗法⑻后现代取向的家庭疗法18、家庭治疗的3个基本原则:⑴针对整个家庭进行集体治疗,纠正共有的心理问题⑵确诊病人所存在的的问题只不过是症状,家庭本身才是真正的患者⑶家庭治疗的任务是使每个家庭成员了解家庭病态情感结构,改善和整合家庭功能。19、家庭治疗的过程:⑴初期接触⑵初期会谈治疗⑶融入家庭⑷评估家庭⑸分析家庭史⑹促进家庭改变第四章特儿心教的特法一、游戏疗法1、游戏疗法含义指通过游戏手段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矫正和治疗,是一种利用非语言媒介手段进行健康教育的治疗技术。在游戏治疗之中,游戏本身不是治疗目的,而是治疗手段。游戏治疗者的主要目标并不是解决儿童的问题,而是帮助儿童成长:⑴建立安全的心理环境⑵了解并接纳儿童本身⑶鼓励儿童表达内心情绪⑷建立宽容的态度⑸鼓励儿童为自己做决定⑹帮助儿童学习自我控制⑺教导儿童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情绪和想法2、游戏种类与玩具的种类⑴心理学家比拉:①机能性游戏②体验性游戏③获得性游戏④创造性游戏⑵皮亚杰根据儿童的智力发展,分为:①实践的游戏(0-2岁)②象征性游戏(2-7岁)③规则的游戏(7-11岁)⑶玩具分类:①投射内心世界类②发泄情绪类③模拟实物类。玩具的功能:I与儿童建立正向的关系;II让儿童表达内心的情感;III让儿童探索真实的经验;IV让儿童测试自己的限度;V让儿童发展正向的自我概念;VI让儿童更加了解自己;VII提供一个机会让儿童修正一些别人不能接受的行为;3、游戏疗法的理论与技术⑴游戏治疗产生的理论根据:①剩余能量说②修养说③生活准备说和反复说④游戏生物说⑵游戏治疗的心理治疗效果,不同观点:①净化说和补偿说②自我表现说③儿童力学说4、游戏疗法的注意事项:⑴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⑵建立必要的游戏规则⑶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⑷发挥治疗者的隐性作用5、游戏疗法在特儿教育实践中的作用:⑴观察特殊儿童的问题⑵理解并解释特殊儿童的行为⑶完全接纳特殊儿童二、箱庭疗法1、箱庭疗法又称沙盘疗法。工具:沙沙盘一些人和物的缩微模型。以荣格的理论为背景,考尔夫创造的一种治疗方法。起源于英国医生罗威菲尔德。利用荣格的自我潜意识理论的观点分析患者的作品。2、沙盘结构:⑴长72*宽57*高7cm,外侧是黄色或木本色,象征土地;内侧为蓝色,代表海水和河川,涂成蓝色,是让孩子有挖沙挖出“水”的感觉;⑵沙:10公斤左右,茶色的沙子代表山峰,黄色的沙子代表土地;白色的沙子代表雪相;沙盘的沙一要干净二要细洁;⑶水的使用取决于咨询者的判断,两种沙子:湿干3、箱庭疗法理论根据⑴治疗假设:假设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自我治愈心灵创伤的倾向。⑵咨询关系有两种观点:①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是母子关系即“母子的一体性”②沙盘就是一个“小世界”⑶箱庭疗法的作用:整合了荣格分析心理学和东方文化及哲学的精髓,广泛地使用多做心理疾病治疗⑷适用范围:特别适用游戏疗法表现不佳的儿童和有言语障碍的儿童。不适用:精神分裂患者,只能在精神康复期使用,器质性病变患者和慢性障碍者同样不适用4、箱庭疗法的技术治疗者的态度:采用允许鼓励理解的态度。如箱庭疗法中出现太阴森或屠杀的场面,儿童对沙
本文标题:自考03518 特殊儿童心理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117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