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原始社会音乐原始社会音乐是由原始乐舞和原始乐器两大部分组成。1、原始乐舞的概念是指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2、主要内容:①劳动生产(以狩猎内容较多)②与大自然作斗争(《朱襄氏之乐》、《阳康氏之乐》)③宗教性祭祀歌舞(《葛天氏之乐》《云门大卷》)④部落战争3、原始乐器:分类:按制作材料分,有骨、土、石、革、竹等类别按演奏方式分,分为吹管乐器和敲击乐器两大类。代表乐器有:贾湖骨笛、骨哨、陶埙、石磐、陶钟、陶响器、鼓。夏商音乐1、夏商乐舞:由“颂神”转向“颂人”,是夏商乐舞的时代特色。2、作品:《大夏》:夏代,歌颂大禹治水。《大镬》:商朝初期创作,歌颂商汤伐纣。《大武》3、早期民谣:①“候人兮猗”:夏禹时期的情歌②“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奴隶也用音乐来表达他们对奴隶主统治的愤怒。4、代表乐器:铜铃、虎纹特磬(大理石)、五音孔埙、虎纹兽面纹大铙。西周春秋战国音乐1、礼乐制度:是指古代为维护君臣上下等级秩序而建立的一套文化典章制度,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周朝的礼乐制度就是以礼仪和音乐的等级化为核心的一种文化制度。2、音乐的等级化,则体现在“佾”和“乐悬”制度两个方面。“佾”指乐舞行列,一般8人为一列。(天子64、诸侯48、卿大夫32、士16)“乐悬”指悬挂钟磬多寡的规格(4、3、2、1)3、六代之乐:原始社会时期:《云门大卷》、《大咸》、《九韶》、夏商周时期:《大夏》、《大镬》、《大武》4、新乐与古乐:“古乐”指“雅乐”;“新乐”指“郑卫之音”。雅乐的四个特点:①它一种有队形变化的群舞形式(表演者多为男性)②音乐的演奏有一定的程式规范③有特定的内容和历史内涵④具有修身养性、和睦家庭、安定社会的教育意义和作用。“新乐”的四个特点:①表演者为女性、倡优、侏儒②舞蹈前进和后退都做出俯身扭腰的夸张动作③音乐放纵而没有节制④没有什么具体内容和历史内涵。“郑卫之音”实际上是“新乐”和“女乐”的代名词。5、音乐机构:“大司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具有较为完备体系的音乐教育机构。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6、西周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巩固周王室的阶级统治,防止奴隶的反抗。7、“六艺”:礼、月、射、御、书、数8、音乐作品:①《易经》(卜噬之书)中的商周歌谣,有表现爱情、婚嫁、劳动、友情、战争等社会生活内容。②《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之一。性质是周朝音乐的诗歌部分,保存了由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五百多年间各类音乐作品的歌词305首,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民间歌曲、宫廷歌曲和祭祀乐舞三类音乐作品。《风》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它直接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感情、智慧和天才,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主要是贵族创作的乐章。《颂》为宗庙祭祀祖先的乐舞,共40篇。③楚辞,是战国时期南方流行的一种歌曲体裁,实际上是以楚国历史、风俗、音乐、方言进行创作的、有着独特文化传统和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九歌)④《成相篇》——可能是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形式。9、乐器和乐器分类法:“八音”:是根据制作材料不同,将乐器分为八类,金:铜制乐器(曾侯乙编钟)石:编磬(曾侯乙编磬)土:缶、埙(铸客缶、曾侯乙墓铜鉴缶)革:鼓(曾侯乙墓建鼓、有柄鼓)丝:分弦乐器(琴、瑟、筝)和拉弦乐器(筑)木:(柷、敔)匏:(笙、竽、葫芦)竹:(萧、管)10、三分损益法:我国最早的生律法,最初见于春秋时期。三分损益法是按振动体长度来计算的,是一种弦上求律的方法。11、见作业:秦汉音乐(公元前221~公元220年)1、音乐机构:“乐府”:秦朝创建,汉武帝时期扩建,汉哀帝撤销。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音乐(包括赵、代、秦、楚),除了采集民歌、加工配乐之外,还创作并填写歌辞,创作和改编曲调,研究音乐理论,进行演唱、演奏。2、民间音乐:①鼓吹曲:以鼓、排箫和笳为主奏乐器,中间有歌唱的一种音乐形式。②短箫铙歌:以排箫和铙为主奏乐器,一般有歌词可以歌唱,后来用于军乐。③横吹曲:特点是以鼓和角为主奏乐器。④相和歌:汉代汉族各种民间歌曲的总称,包括清唱的:“徒歌”;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和“丝竹更相合,执节者歌”的“相和歌”。⑤相和大曲:相和歌的最高发展形式,结构包括“艳”、“曲”、“解”、“趋”四个部分,“艳”、“趋”乃是引子和尾声,“曲”是歌唱部分,“解”是器乐伴奏下的舞蹈部分,因此,“曲”和“解”是核心。3、古琴音乐:两汉时期是我国古琴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代表作:《广陵散》,作者:嵇康。《广陵散》(聂政刺韩王,后自杀)是我国现存琴曲中唯一的一首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魏晋南北朝音乐(公元220~589年)1、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造成文化中心南移至长江流域。这是一个大融合的时期。2、民间音乐:清商乐:享有“华夏正声”之盛誉的音乐南北朝以后成为汉族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是南北汉族音乐形式的总称。结构:清商乐包括了“中原旧曲”(即相和歌)、“江南吴歌”和“荆楚西声”三种成分。“吴歌”是古代江苏一带的民歌,风格抒情、细腻,多以表现男女间爱情为主。“西曲”是古代湖北一带的民歌,内容多为抒发游子思归的别离之情。“清商三调”即平调、请调、瑟调。“百戏”3、音乐家:嵇康,三国时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音乐美学理论著作《声无哀乐论》肯定了音乐的娱乐、美感作用,否定了音乐的教化、道德作用。琴曲代表作《广陵散》。阮籍:三国时代著名文学家、音乐家,代表作《酒狂》。4、乐律理论:钱乐之三百六十律——“钱乐之音差”何承天新律:新在哪里:提出在十二律内部加以调整的主张。隋唐五代音乐(公元581~960年)1、宫廷音乐:隋“七部乐”、“九部乐”,隋朝用国名和地名作为宫廷燕乐乐部的名称。唐“九部乐”、“十部乐”,是唐朝“宫廷燕乐”发展的第一阶段,保留了各个地区、国家的传统歌舞特色。“坐部伎”和“立部伎”,是唐朝“宫廷燕乐”发展的第二阶段,多为唐朝的创作歌舞。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舞蹈人数少(3~12人);注重个人技巧,表现细腻抒情;歌唱、舞蹈、器乐均在“堂上”表演,属小型歌舞。后者规模宏大;表演人数众多;乐队站立在“堂下”伴奏,属大型歌舞。“立部伎”的地位远不如“坐部伎”。2、音乐机构:政府管辖:大乐署(唐,是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合一的机构)、鼓吹署(卤簿与军乐的官署)宫廷管辖:教坊(是宫中训练、培养乐工的场所)、梨园(设于“禁苑”中的梨园而得名,是专习法曲、专搞乐器的组织)。宋辽金元音乐(公元960~1368年)1、文人音乐:见作业姜夔及其自度曲的创作特征。2、说唱音乐:诸宫调,创始人为汴京勾栏说唱艺人孔三传。3、杂剧和南戏:见作业请分别简述杂剧和南戏的音乐特点。明清音乐(公元1368~1911年)1、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戏曲音乐、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民族器乐。2、说唱音乐:弹词:流行于我国南方,曲种以苏州弹词为代表,伴奏多用琵琶、三弦等乐器、弹词的代表艺人:陈遇乾、俞秀山、马如飞。鼓词: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鼓是重要的伴奏乐器。鼓词进一步发展成为大鼓:西河大鼓、山东大鼓、京韵大鼓为典型形式。3、戏曲音乐:四大声腔:明代南戏的四种戏曲声腔: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都产生在东南沿海一带。昆山腔是经顾坚的改进而形成的一种声腔(初创期)。昆山人梁辰鱼在隆庆末编写了第一步昆腔传奇《浣纱记》(发展期),明天启(1621~1627)到清康熙(1662~1722)末的一百余年是繁盛期。《长生殿》和《桃花扇》被称作明清传奇的压卷之作。清末明初音乐(公元1840~1919年)1、学堂乐歌的意义及地位,见作业。教材125页2、曾志忞:1908年组织了一个近40人的管弦乐队,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西式管弦乐队。他发表的《音乐教育论》(1904)是我国最早一篇阐述近代音乐教育的论文。萧友梅:是我国近代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1927年10月12日,与蔡元培在上海共同创办了“国立音乐学院”。代表作《问》赵元任:代表作《叫我如何不想他》。黎锦晖:1922年创办《小朋友》周刊,1928年成立“中华歌舞团”。作品形式主要有“儿童歌舞表演曲”(《可怜的秋香》)和“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刘天华:贡献:1、创作十大二胡名曲:①反映五四时期部分知识分子苦闷、彷徨,找不到出路的精神状态之作品:《病中吟》、《苦闷之讴》、《悲歌》、《闲居吟》、《独弦操》②作者为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实现感到欣慰,表现出来一种喜悦心情和追求光明的进取精神:《良宵》、《光明行》、《烛影摇红》③抒发作者对家乡自然景色和山水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反映作者讴歌自然的人文精神:《月夜》、《空山鸟语》。2、1927年5月,刘天华等35人在北京发起成立“国语改进社”。3、编写了47首二胡练习曲和15首琵琶练习曲,开创了我国民族乐器编写练习曲之先河。王光祈:代表作:《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中国音乐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音乐理论学家。三十年代音乐(公元1930~1940年)黄自:艺术歌曲是黄自所有音乐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创作体裁,代表作有《思乡》、《春思》、《玫瑰三愿》、《花非花》聂耳:四种类型:①群众歌曲:《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为代表②劳动歌曲:以《码头工人》、《大陆歌》、《开路先锋》、《自卫歌》为代表③抒情歌曲:以《梅娘曲》、《塞外村妇》、《铁蹄下的歌女》、《飞花歌》为代表④儿童歌曲:《卖报歌》、《小野猫》为代表。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是大合唱的巅峰之作,小型合唱团是冼星海声乐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音乐形式,代表作:《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独唱歌曲:《夜半歌声》西方音乐传入的主要途径:①基督教宗教音乐的传入②新式军乐的建立和发展③早期新式军歌的发展④新式学堂音乐课的开设《黄河大合唱》除《序曲》外的八个乐章:《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怒吼吧!黄河》(合唱)
本文标题:音乐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13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