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生理心理学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失调
第十二章神经系统失调内容提要•肿瘤•癫痫发作•发育失调•退行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所致的神经紊乱(一)肿瘤•概念:肿瘤是一组生长失控的细胞,并且不具备任何有用的功能–恶性肿瘤(癌症,cancer)–良性肿瘤•肿瘤的转移•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扩散、浸润、压迫脑肿瘤•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垂体腺瘤•神经鞘瘤•转移癌•血管瘤•松果体瘤脑膜瘤(二)癫痫发作(Seizure)•概念–癫痫(Epilepsy):以大脑半球神经元反复发作性异常放电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失常的一组综合症状群。–癫痫发作:一次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发作的临床表现。•危害:造成脑损伤,特别是海马损伤(硬化)•发病机制•结构的改变病灶神经元的坏死或缺失邻近部位神经元的结构紊乱胶质细胞增生对称性细胞体和树突减少癫痫的发病机制•生化学改变谷氨酸脱羧酶减少,谷氨酸和谷氨酰胺增加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增加钾离子大量溢出•电位的改变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痫性活动停止抑制性突触活动兴奋性突触活动神经元同步放电发病原因•*特发性(原发性)癫痫(原因不明)•*症状性(继发性)癫痫–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本身疾病–继发于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感染变性先天畸形外伤肿瘤遗传异常*症状性癫痫营养、代谢疾病中毒围生期疾病高热惊厥后遗症流行病学•癫痫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癫痫的人群/年发病率为(50-70)/10万,年患病率约5%。估计我国约有癫痫患者600万,全国每年新发病癫痫患者65-70万,其中约75%通过常规的一线抗癫痫药物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约25%为难治性癫痫,全国的难治性癫痫患者至少有150万人以上,可见,癫痫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仅次于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顽症。分类•部分性癫痫发作•全面性癫痫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大发作•失神小发作癫痫大发作•发作时伴有意识障碍或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神经元痫性放电起源于双侧大脑半球。•先兆•强直期•阵挛期•惊厥后期强直期患者突然意识丧失,跌倒在地,全身骨骼肌呈持续性收缩;上睑抬起,眼球上窜,喉部痉挛,发出叫声;口先强张,而后突闭,可能咬破舌尖;颈部和躯干先屈曲而后反张,上肢先上举后旋再变为内收前旋,下肢自屈曲转变为强烈伸直,强直期持续10-20秒后,在肢端出现细微的震颤。阵挛期•震颤幅度增大并延及全身成为间歇性痉挛,即进入阵挛期;•每次痉挛都继有短促的肌张力松弛,阵挛频率由快变慢,松弛期逐渐延长,本期持续约1/2-1分钟;•最后一次强烈阵挛后,抽搐突然终止,所有肌肉松弛;•在以上两期中可见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汗液、唾液和支气管分泌物增多,瞳孔扩大等自主神经征象;呼吸暂时中断,皮肤由苍白转为发绀,瞳孔散大、对光及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阳性。惊厥后期•阵挛期以后尚有短暂的强直痉挛,造成牙关紧闭和大小便失禁;呼吸首先恢复,心率、血压、瞳孔等恢复正常,肌张力松弛,意识逐渐苏醒,自发作开始至意识恢复约历时5-10分钟;•清醒后常感到头昏、头痛、全身酸痛和疲乏无力,对抽搐全无记忆;不少患者发作后进人昏睡,个别患者在完全清醒前有自动症或暴怒、惊恐等情感反应。癫痫的治疗•发作期间要做好给养和防护•抗惊厥药:提高抑制性突触的有效性•不宜进行有危险的活动,如驾车、溜冰滑雪、危险作业等(三)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又称“卒中”。是急性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脑机能紊乱的总称。•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两种。–脑出血常发生于高血压或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起病急促,一般较为严重–脑梗塞常见于心脏病患者,起病突然,脑血管痉挛多见于高血压病,起病突然但易缓解–血栓(血凝快)形成,因脑动脉硬化,血管腔狭窄,血流缓慢引起的;栓子•脑溢血多发生在情绪激动、过量饮酒、过度劳累后,因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脑溢血多发生在白天活动时,发病前少数人有头晕、头痛、鼻出血和眼结膜出血等先兆症状,血压较高。病人突然昏倒后,迅即出现昏迷、面色潮红、口眼歪斜和两眼向出血侧凝视,出血对侧肢体瘫痪、握拳,牙关紧闭,鼾声大作,或面色苍白、手撒口张、大小便失禁。有时可呕吐,严重的可伴有胃出血,呕吐物为咖啡色。•脑血栓形成通常发生在睡眠后安静状态下。发病前,可有短暂脑缺血,如头晕、头痛、突然不会讲话,但不久又恢复,肢体发麻和感沉重等。往往在早晨起床时突然觉得半身不听使唤,神志多数清醒,脉搏和呼吸明显改变,逐渐发展成偏瘫、单瘫,失语和偏盲。中风的危害•造成永久性脑损伤–局部脑缺血–神经元死亡–引起细胞吸收过量的钙,–引起炎症–产生自由基,破坏核苷酸、蛋白质、脂肪酸(四)脑发育失调•因脑发育异常造成的种种负性影响,主要后果是智力低下。原因:•有毒化学物质•遗传性代谢失常•染色体异常有毒化学物质•病毒•有毒物质•药物•酒精:胎儿酒精综合征胎儿酒精综合症•Fetalalcoholsyndrome,简称FAS,是母亲在妊娠期间酗酒对胎儿所造成的永久出生缺陷,程度会按母亲喝酒的份量、频率及时间所影响。酒精会进入胎盘,并阻碍胎儿的成长及体重,造成独特的脸部小斑,破坏神经元及脑部结构,并引起体质、心智或行为等问题。•胎儿酒精综合症的主要影响是永久的对中枢神经系统破坏。包括有记忆力变弱、注意力不足、冲动的行为及较弱的理解力,另外亦会造成次级的障碍,如对法律感到困难、心理疾病及药物上瘾等。遗传性代谢异常•苯丙酮酸尿症(PKU)•因苯丙酮代谢异常导致神经细胞内氨基酸不平衡,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及神经突触的形成,造成大脑的不可逆性损害,导致智力低下。•苯丙氨酸—苯丙氨酸羟化酶—酪氨酸临床表现•经典苯丙酮酸尿症病人出生时很少有症状,在生后第一年的早期,患儿身体可有类似鼠尿的霉臭味。•因苯丙氨酸的正常代谢产物酪氨酸减少,黑色素合成缺乏必要的原料,故患儿虹膜及皮肤色素很淡,黑发人种的患儿毛发多为棕黄或黄色。•患儿一年以后出现明显智力障碍、不会走路及说话、癫痫样发作、多动或有攻击行为,此外还可出现多汗、流涎、震颤、小头畸型、牙釉质发育不良、生长速度减慢等。•苯丙氨酸羟化酶辅因子再生系统有缺陷者神经系统症状更为严重,生后不久即可有吞咽困难,因而很难喂养。•食疗法–使患者摄入的苯丙氨酸仅仅满足人体所需苯丙氨酸的最小值。其他遗传性代谢异常•维生素B6依赖症•半乳糖血症•泰-萨病染色体异常:唐氏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21三体综合征,发病率与母亲年龄密切相关,会导致包括学习障碍、智能障碍和残疾等高度畸形。(五)退行性疾病•指随着年龄增大而身体发生的一系列不可避免的疾病,如骨质增生、脑萎缩等等的,具有隐蔽性强、致病因素复杂、可预防性等特点。–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帕金森病–亨廷顿氏舞蹈病–阿尔茨海默氏症–多发性硬化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海绵状脑病是一类以朊蛋白(蛋白病毒、prion)为病原体的人畜共患病,其共同特征是引起致死性中枢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病。•病理变化的特点是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退化,空泡变性、坏死,被星形细胞取代,呈海绵状。大脑皮质变薄,而白质相对增多,故又称白质脑病。•海绵状脑病在动物最早发现的是羊瘙痒症,在人类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克-雅氏病。Prion,蛋白病毒•1982年,Prusiner在感染Scrapie的仓鼠脑内,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大分子蛋白。通过修饰核酸及水解蛋白等手段不能使之灭活,称之为蛋白酶传染因子(Proteinaceousinfectiousparticle)或蛋白感染素,缩写为Prion,及朊蛋白。•Prion不同于病毒、拟病毒,对灭活病毒的理化方法均有抵抗性,也无机体对朊蛋白存在细胞或体液免疫的证据。这种不含核酸的蛋白质分子在侵入活细胞后,能大量复制自己,并引起传染性疾病。因此提出了蛋白感染素致病学说,由此获1997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海绵状脑病包括:–克-雅病(Creutzfeldt-Jacobdisease,CJD)–库鲁病(Kuru)–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atalfamilialinsomniaFFI)–Gerstmann-straiissler综合征(GSS)–痉挛性假硬化病,格斯特曼-施特劳斯病–动物疯牛病,羊瘙痒症等。•克-雅氏病(CJD)多散发,发病高峰为70岁,临床表现步态异常,肌阵挛,共济失调和迅速发展的痴呆,平均存活期为7个月。帕金森病•Parkinson病(Parkinson’sdisease,PD)又称震颤性麻痹(paralysisagitans),是一种缓慢进行性疾病,多发生在50-80岁,临床表现为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姿势及步态不稳、起步及止步困难、假面具样面容等。发病机制•PD的发病是由于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受损(变性和脱失),多巴胺合成减少,以致多巴胺(抑制性)与乙酰胆硷(兴奋性)的平衡失调,而PD患者存在一种遗传的对外界环境因子的易感性,导致多巴胺神经元受损。外在因素•研究认为,与PD相关的某些环境因素中神经毒剂如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基吡啶)可导致人类或实验动物黑质神经元的死亡,单胺氧化酶和自由基在PD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另甲型脑炎后,动脉硬化、CO、锰、汞中毒等可产生类似PD症状或病理变化。亨廷顿氏舞蹈病•又称慢性进行性舞蹈病、亨廷顿舞蹈病,表现为不受控制的运动,尤其是肢体抽动,多见30-40岁起病,无性别差异,有家族史,缓慢起病,呈进行性,最终导致死亡,•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理改变:脑萎缩,基底节萎缩为主,以尾状核最为明显,苍白球及壳核也受累,并有间脑、大脑皮层等广泛受累的神经元变性脱失。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病(Alzheimer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变性疾病,起病多在50岁以后。•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精神状态衰变,包括记忆、智力、定向、判断能力、情感障碍和行为失常甚至发生意识模糊等。随人类寿命的延长,本病的发率呈增高趋势。病理变化•肉眼观:广泛脑萎缩,以额叶、顶叶及颞叶最显著。•神经斑(老年斑)与β-淀粉样蛋白•神经原纤维缠结,是神经细胞趋向死亡的标志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CNS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髓鞘是胚胎晚期形成的组织,由几种磷脂蛋白构成,机体对它的免疫耐受性尚未形成,出生后因血脑屏障使它与机体的其他部位相分隔。–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有少量磷脂蛋白释放,使机体逐渐形成耐受。–异常情况下,如病毒感染、破坏了脑的免疫屏障功能,磷脂蛋白受到攻击,从而诱发MS的发生。感染性疾病所致的神经紊乱•病毒性脑炎•骨髓灰质炎•狂犬病:狂犬病毒攻击大脑、小脑和海马•脑膜炎•HIV感染脑膜炎双球菌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病人/带菌者飞沫易感者细菌寄生在鼻咽部粘膜(卡他性炎)抵抗力低下时入血菌血症(或败血症)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本文标题:生理心理学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失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137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