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黑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采暖节能设计
2020/3/71《黑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23/1270-2008廉学军2008年12月8日2020/3/721总则1.0.1为了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建设部印发的《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及黑龙江省有关建筑节能的规定,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和提高居住建筑的热环境质量,根据黑龙江省的现实情况,制定本标准。2020/3/731总则1.0.2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设置集中采暖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未设置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及采用空调的居住建筑,其围护结构应按照本标准执行。住宅楼的商业网点营业部分和商住楼的公共建筑部分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黑龙江省实施细则》执行,居住建筑部分按本标准执行。2020/3/741总则1.0.3居住建筑的建筑热工和采暖设计必须采取节能措施,在保证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将采暖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1.0.4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20/3/752术语2.0.1采暖度日数(HDD18)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时,将低于18℃的度数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2.0.2空调度日数(CDD26)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26℃时,将高于26℃的度数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2.0.3计算采暖期天数(Z)采用滑动平均法计算出的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时段,单位:d。计算采暖期天数仅供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时使用,与当地法定的采暖天数不一定相等。2020/3/762术语2.0.4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te)计算采暖期室外的日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称为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2.0.5建筑物体形系数(S)建筑物与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楼梯间内墙及户门的面积。2020/3/772术语2.0.6建筑物耗热量指标(qH)在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单位为W/m2。2.0.7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2020/3/782术语2.0.8外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Kp)不考虑热桥影响而得到的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2.0.9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考虑了墙上存在的热桥影响后得到的外墙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2.0.10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εi)考虑太阳辐射和天空辐射对围护结构传热的影响而引进的修正系数。2.0.11窗墙面积比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之比。2020/3/792术语2.0.12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a)根据围护结构同室外空气接触状况,在设计计算中对室内外计算温差采取的修正系数。2.0.13热惰性指标(D)表征围护结构反抗温度波动和热流波动能力的无量纲指标,其值等于材料层热阻与蓄热系数的乘积。2.0.14集中供热从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管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热。2.0.15锅炉运行效率(η2)采暖期内锅炉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效率。2.0.16室外管网输送效率(η1)管网输出总热量(输入总热量减去各部分热损失)与输入管网的总热量的比值。2020/3/7102术语2.0.17耗电输热比EHR值在采暖室内外计算温度下,全日理论水泵输送电量与全日系统供热量比值。两者取相同单位,无因次量。2.0.18多极泵系统由热源泵组和分布在热网及用热终端的泵组组成的系统。2.0.19散热器恒温控制阀与采暖散热器配合使用的一种专用阀门,可人为设定室内温度值,能够感应室温、自动调节阀门开度,改变流经散热器的热水流量,实现室温设定值自动恒定。2.0.20流量控制阀在一定的压差条件下,保持设定流量不变的阀门。2020/3/7112术语2.0.21压差控制阀可在一定的压差条件下,保持设定压差不变的阀门。2.0.22手动平衡阀管道上安装的用于系统水力平衡的一种专用阀门,阀门上有一对测压孔,可供智能仪表进行流量测量。2.0.23热量表由流量传感器、计算器和配对温度传感器等部件所组成,用于计量热源、热力站以及建筑物的供热量或用热量的仪表。2.0.24整体式热量表由流量传感器、计算器和配对温度传感器等部件组成不可分解的整体热量表。2.0.25组合式热量表由独立的流量传感器、配对温度传感器和计算器组合而成的热量表。2020/3/7122术语2.0.26流量传感器安装在热交换系统中,用于产生并采集载热液体的流量信号的部件。2.0.27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热交换系统中,用于产生并采集载热液体的温度信号的部件。2.0.28计算器用于接收流量和温度的信号,并进行计算、累积、存储和显示热交换系统中释放的热量的部件。2.0.29额定流量热量表在不超过最大允许误差下可连续运行的最大流量。2.0.30最小流量热量表在不超过最大允许误差下可连续运行的最小流量。2020/3/7133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3.0.1冬季采暖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1室内温度取18℃;2换气次数取0.5次/h。说明两点:冬季室温控制18℃,基本达到了热舒适的水平。住宅建筑的层高为2.5m以上,按人均居住面积20m2计算,1小时换气0.5次,人均占有新风25m3。2020/3/7145.采暖节能设计5.1.1、5.1.25.1.1集中采暖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必须根据采暖设计条件下的气象参数,对每一个房间进行热负荷进行计算,作为选择末端设备、确定管道直径、选择热源设备容量的基本依据。5.1.2居住建筑应设置采暖设施。集中采暖系统的热源方式及设备的选择,可根据资源情况、环境保护、能源效率及用户对采暖费用可承受的能力等综合因素,经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严寒地区的居住建筑,采暖设施是生活必须设施。2020/3/7155.采暖节能设计5.1.35.1.3居住建筑集中供热热源型式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1以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为主要热源;在城市集中供热范围内时,应优先采用城市热网提供的热源;2集中锅炉房的供热规模应根据燃料确定,采用燃气时,供热规模不宜过大,采用燃煤时供热规模不宜过小;3在工厂区附近时,应优先利用工业余热和废热;4应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5除当地电力充足和供电政策支持、或者建筑所在地无法利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外,住宅内不应设计采用直接电热采暖。2020/3/7165.采暖节能设计5.1.3居住建筑的采暖占我国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热源型式的选择会受到能源、环境、工程状况使用时间及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此必须客观全面地对热源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后合理确定。2020/3/7175.采暖节能设计5.1.45.1.4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应按热水连续采暖进行设计。住宅区内的商业、文化及其他公共建筑,可根据其使用性质、供热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居住建筑采用连续采暖能够提供一个较好的供热品质。同时,在采用了相关的控制措施(如散热器温控阀、热力入口控制、热源气候补偿控制等)的条件下,连续采暖可以使得供热系统的热源参数、热媒流量等实现按需供应和分配,不需要采用间歇式供暖的热负荷附加,降低了热源的装机容量,提高了热源效率,减少了能源的浪费。2020/3/7185.采暖节能设计5.1.55.1.5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必须具备热量计量和住户分户热量分摊的条件;设计时应设置楼前热量计量和分户热量分摊装置。楼前热表是该楼耗热量的结算依据,而楼内住户应进行热量分摊,当然,每户应该有相应的装置对整栋楼的耗热量进行户间分摊。在没有实施供热体制改革的地区,也应该预留住户热量分摊装置的位置。2020/3/7195.2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5.2.15.2.1当地没有热电联产、工业余热和废热可资利用的地区,应建设以集中锅炉房为热源的供热系统。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事部、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城建[2005]220号)中,在优化配置城镇供热资源方面提出“要坚持集中供热为主”的方针。2020/3/7205.2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5.2.25.2.2独立建设的燃煤集中锅炉房中单台锅炉的容量,不宜小于7.0MW。对于规模较小的住宅区,锅炉的单台容量可适当降低,但不宜小于4.2MW。1根据然煤锅炉单台容量越大效率越高的特点,为了提高热效率,应尽量采用较大容量锅炉;2考虑住宅采暖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锅炉的设置台数应不少于两台,因此对于规模较小(设计供热负荷低于14MW的小区),单台锅炉的容量可以适当的降低。2020/3/7215.2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5.2.35.2.3新建锅炉房时,应考虑与城市热网连接的可能性。锅炉房宜建在靠近热负荷密度大的地区,并应满足该地区环保部门对锅炉房的选址要求。目前很多城市都已作了集中供热规划设计,但限于经济条件,大部分规模较小,有不少小区暂时无网可入,只能先搞过渡性的锅炉房。2020/3/7225.2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5.2.45.2.4锅炉的选型,应与当地长期供应的燃料种类相适应。锅炉的设计效率不应低于表5.2.4中规定的数值。表5.2.4锅炉的最低设计效率(%)锅炉类型、燃料种类及发热值在下列锅炉容量(MW)下的设计效率(%)0.71.42.84.27.014.0>28.0燃煤烟煤Ⅱ--7374787980Ⅲ--7476788082燃油、燃气868787888990902020/3/7235.2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5.2.5、5.2.65.2.5锅炉房的总装机容量(W),应按下式确定:(5.2.5)式中Q0—锅炉负担的采暖设计热负荷(W);η1—室外管网输送效率,一般取0.92。5.2.6燃煤锅炉用鼓风机、引风机与除尘器,宜单炉配置,其容量应与锅炉容量相匹配。选取设备的功率消耗宜低于或接近表5.2.6规定的数值。10QQB2020/3/7245.2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5.2.6表5.2.6燃用Ⅱ、Ⅲ类烟煤层燃炉的鼓风机与引风机匹配指标风机鼓风机引风机锅炉容量MW(t/h)风量m3/h配用电机功率kw风量m3/h配用电机功率kw风压pa风压pa2.8(4)4700~6040————12004.0~5.510173~12114————180015.04.2(6)6094~8823————15507.5~1114090~17693————198018.5~227.0(10)11210~14330————185015~18.522881~28732————245037~4514.0(20)21864~27938————210030~3744617~56027————250075~9028.0(40)42662~54514————22507587058~109321————2950160~2002020/3/7255.2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5.2.6为了控制锅炉鼓、引风机的耗电量。锅炉配置的鼓引风机与燃料种类,燃料层的厚度、额定耗煤量、炉排下风压、炉膛的过量空气系数等因素有关,对目前应用的燃煤锅炉综合分析后,本条根据我国锅炉鼓引风机的现状,确定表5.2.6的数据2020/3/7265.2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5.2.7燃煤锅炉房的锅炉台数,宜采用2~3台,不应多于5台。在低于设计运行负荷条件下多台锅炉联合运行时,单台锅炉的运行负荷不应低于额定负荷的60%。目前的锅炉产品和热源装置在控制方面已经有了较大提高,对于低负荷的满足性能得到了改善,因此在有条件时尽量采用较大容量的锅炉有利于提高效率,同时,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采暖节能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14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