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行政体制改革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浙江省委党校张静蓉提要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三、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浙江实践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政治体制改革背景下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2、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3、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社会需求4、全球化的开放倒逼机制5、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政治体制改革背景下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中国政治体制的历史定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依据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针对性邓小平1980-8-18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干部制度的主要弊端:官僚主义: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辙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拔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权力过分集中: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第一书记。党的一元化领导变成了个人领导。家长制:使个人高度集权,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组织成为个人的工具。他们的权力不受限制,别人要对他们惟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上级对下级颐指气使,下级对上级阿谀奉承,无原则服从、尽忠,形成猫鼠关系、君臣父子关系或帮派关系。终身制:一直没有妥善解决退休解职办法。特权现象:经济上政治上在法律和制度之外的权利。中国政治体制形成的原因邓小平:主要原因分析:我们曾经长期认为,计划管理制度必须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这是官僚主义的总病根。共产国际领导者个人高度集权的传统。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民主集中制还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长期缺少严格的从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个人负责制。干部缺少正常的录用、奖惩、退休、退职、淘汰的办法。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要求邓小平:明确提出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对于广大干部和群众来说,是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是为了从封建主义遗毒中摆脱出来,解放思想,提高觉悟,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为人民作贡献,为社会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这需要认真调查研究,比较各国的经验,集思广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透彻说理,从容讨论;扎扎实实,稳步前进。中国政治体制的历史定位我国政治体制确立的历史依据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政府管理体制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高度集权体制承袭传统农业社会的大一统管理体制我国政治体制实践功能评价这种政治体制存在着主观选择建构的色彩,与中国现有的经济社会不相适应,出现了许多矛盾。同时,又由于农业社会的经济社会落后状况,传统的大一统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一定的有效性。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依据在改革之初,小平同志对这种政治体制给予了深刻分析,提出了改革的重要性。中外国家的实践证明,计划经济不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原先与计划经济相匹配的政府管理体制必然面临改革。经过对斯大林主义的历史检验,抛弃斯大林式的高度集权体制也是势所必然。目前我国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艰巨转型,原本适用于农业社会的大一统管理模式也必然需要改变。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既然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那么,政府管理体制即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能管制政府必须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服务型政府转变。既然高度集权体制已经被历史否定,那么,分权取向的权力制衡就是必然选择。既然工业社会需要创新动力支撑,那么,保护社会创新活力的法治政府便呼之欲出。2、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优越性商品交换的利益实现机制(只有利人才能利己)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灵活调整实现供求平衡)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局限性无法防止交换中损人利己问题(劣币驱逐良币)不会自动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建设法治政府,监管市场,制止损人利己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全社会共享的公共产品3、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社会需求重要战略机遇期人均GDP1000美元——3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变化在基本实现温饱的条件下,人们需求不断提高马斯洛需求五层次生存(温饱)安全(稳定、健康、治安、环境)社交(合作、社区、平等)尊重(尊严、地位、优秀)自我实现(人生意义)3、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社会需求当前民生需求的多样化就业、教育、医疗、保障人权、法治、民主、平等生态、资源、耐久、持续信念、价值、意义、自由绝大部分需求是市场无法提供的政府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紧张矛盾3、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社会需求经济发展型政府必须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型政府,一切工作的考核标准是GDP,单打一抓经济,没有从更多的层面去回应日益增长的各方面社会需求。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公共物品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剧要求政府必须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4、全球化的开放倒逼机制全球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外发达国家政府职能的演变进程第一阶段: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政府对经济不干预,提供宪政制度、产权保护、法律框架以及有限的公共服务。第二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府宏观调控,广泛介入各个领域,投资、扩张性政策、国民收入分配,建设福利型国家。第三阶段:矫正第二阶段的调整,英国政府改革,公共服务社会化。4、全球化的开放倒逼机制全球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理的政府改革运动的世界性潮流——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制定公平的规则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安全、平等和民主的制度环境提供稳定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调节贫富差距4、全球化的开放倒逼机制WTO——国际行政法典涉外贸易的政府法规的基本原则平等开放透明调解与仲裁机制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004-2014)2004-3-22美国细化的电子政务战略目标20031、方便公民与联邦政府实现互动围绕以公民为中心的业务流程,继续完善和更新IT管理,简化政府工作流程,提高为公民服务的效率。各个孤立的政府信息系统,必须实现与其他系统、数据和流程的整合,实现一次收集,多次使用。提高政府部门的效率减少组织层级和运行成本重塑政府、企业与公民的关系一站式服务美国细化的电子政务战略目标20032、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其绩效提高电子政务工程效率,避免重复建设,降低软件的购买和使用费用,提高软件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运用标准化软件改进政府与商业(G-B)降低政府与商业的交易障碍政府采购优化流程美国细化的电子政务战略目标20033、改善政府对公民的反馈能力充分利用各个机构领导人的经验和能力,推动政府建设改进对公民的服务与强化治理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给公民更多的授权鼓励更多的公民参与强化沟通、透明化和民主化进程第三届欧盟部长级电子政务会议部长级宣言2005.11.242010年欧洲电子政务发展四项战略目标:从电子政务中受益,一个也不能少。包括社会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公民,都成为电子政务的受益者。培养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增强民众的认识,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实现访问。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建立高效精干的政府。提升公民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降低商业界和民众的行政负担,大大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增加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第三届欧盟部长级电子政务会议部长级宣言2005.11.24围绕用户的需求,提供具有高影响力的服务。公共部门实现电子方式的政府采购,为不同规模不同地点的公司创造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通过互动识别的电子鉴定技术,实现欧盟各国间广泛易用可信的公共服务访问。通过适用法律,明确欧盟范围内授权电子文档的使用。5、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展为了什么?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小康如何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更加关注公平、共享发展成果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大建设政治合法性的评判标准增强政治合法性的八条基本途径1.发展经济,富民强国;2.改善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3.坚定不移反腐败,努力建设廉洁政府和透明政府;4.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5.培养勤政廉洁公道正派的为官之德;6.发展选举民主和代表制民主;7.推进协商民主和公众参与决策;8.建设法治国家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2、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3、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发展战略转型与政府角色转型行政体制改革:“一马挡道,万马难行”温家宝在2004中央党校提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十七大: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设计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决定》,202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通过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今后5年,为实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2、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改善经济调节严格市场监管加强社会管理更加注重公共服务2、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2、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3、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相协调;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立足国情与借鉴国外经验的关系;3、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改革创新;必须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浙江实践1、浙江政府转型的发展过程2、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创新探索3、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战略选择政府管理创新的逻辑演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一个增量改革向存量改革的推进过程。与这一改革相伴随的政府管理体制也是一个从放松管制到逐步提供服务的深化过程浙江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实际进程就是这样从无为到有为的历史逻辑演进过程。1、浙江政府转型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扶持与保护(1978-1992)相对无为:默认和暗中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浙江民间创业热情强劲、民间企业家资源丰富的优势,形成市场化、民营化的体制创新优势大众化创业与“老百
本文标题:行政体制改革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146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