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中央银行的职能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业务第四节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第五节货币政策工具回目录至下章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央银行的产生背景二、中央银行的发展三、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回本章至下节一、中央银行的产生背景1.金属铸币的兑换保管业(—历史悠久)2.银行业3.中央银行(16世纪,形成于19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危机频发,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既为中央银行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也是其产生的客观要求。(1)统一银行券发行(2)票据清算的需要(3)稳定信用体系的需要(4)政府金融监管和服务的需要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二、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及其标志中央银行由两条途径形成:1.由商业银行演变而来(英格兰银行)产生标志:1844年,英格兰银行独享货币发行权。2.政府组建的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三、中央银行的发展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制度建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694—1913),从英格兰银行成为中央银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中央银行的初创阶段;第二阶段(1913—1945),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中央银行的急剧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46—至今),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现在,是各国完善中央银行制度阶段。第二节中央银行的多种形式与职能一、多种形式(p147)回本章至下节二、中央银行的职能二、中央银行的职能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①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适度发行货币②适时适度调节货币供给量③对货币的印刷、流通和铸造实施管理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①保管和调度一般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②作为最后贷款人的银行。③组织和管理全国的票据清算。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①代理国库和国家经营各种金融交易;②代理政府融资;③为政府提供相关的及金融咨询服务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p151)回本章至下章二、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1.货币发行2.集中存款准备金三、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1.再贴现业务2.贷款业务3.证券买卖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从事有价证券的买卖。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就是直接投放了基础货币,而卖出证券则是直接回笼了基础货币。资产业务——证券买卖业务第四节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含义概念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金融变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本质上是一种需求管理政策,以间接调控为主,具有灵活和可微调的特性。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含义含义: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一国不同时期可能是不同的。最终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三、最终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冲突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冲突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冲突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冲突(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在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2)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为了平抑国内物价上涨,增加国内供给,就必须增加进口,减少出口,这会导致外汇储备减少,造成国际收支逆差。为了消除国际收支逆差,需减少进口,扩大出口,减少国内商品供给,这又可能给国内市场造成压力,导致价格上涨。(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国内经济增长会导致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加,如果本国出口的增长不足以抵消这部分增加的进口需求,就会导致贸易收支逆差。外资的流入可以弥补贸易收支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但是,从动态的角度来看,若本国不具备有效利用外汇的能力,就会导致将来收支的不平衡。(4)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之间的冲突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偏多,会刺激物价上涨。经济增长需要货币的超前供给,导致物价上涨和币值的下跌。最坏的情况是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滞胀”。四、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抉择单一目标论:物价稳定或经济增长双重目标论: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多重目标论:同时实现四个目标第五节、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各种策略手段。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1.概念(p168)2.法定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规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适用对象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内容保证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2010年,央行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锁定银行资金13000亿元左右。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总量。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4.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优缺点优点是: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局限性:作用力猛烈,可能会引起经济的剧烈震荡;缺乏弹性,不易作为日常的操作工具;对各类银行的影响不一样。(二)再贴现政策1.再贴现政策的含义再贴现: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以融通短期资金的一种行为。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从而影响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再贴现率的升降可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度的告示作用,从而影响公众预期。2.再贴现政策的作用①央行被动,作用面影响小;②货币市场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再贴现的依赖降低;③再贴现率高低有限度;政策的灵活性的角度而言,再贴现政策缺乏弹性。3.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三)公开市场业务1.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一种政策措施。2.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水平;影响利率结构。3.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本币操作外汇操作央行购买证券称公开市场购买(1)公开市场购买例:央行从某银行购买100元的债券,付给银行100元的支票,该银行将其存入它在央行的账户或变现,成为银行库存现金的一部分。不管银行怎样处理,都意味着银行自身多了100元存款准备金,而持有的证券减少了100元,公开市场操作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存款准备金证券+100-100同时,央行的负债增加,表现为存款准备金增100元,而资产也增加,表现为证券增加了100元,T形账户如下: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证券+100存款准备金100净结果是存款准备金增加了100元,相当于公开市场购买的数额,因流通中货币没变化,基础货币也增加了100元。3.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主动性经常性和连续性微调性灵活性和迅速性(2)公开市场卖出例:央行将100元的债券卖给银行或公众,基础货币会减少100元。如果销售债券给公众,收取现金,买者会用100元通货交换100元的债券,T形账户的结果是:资产负债存款准备金证券-100100非银行公众对央行来说,减少了他持有的证券100元,而接受通货作为卖出债券的收入,则减少了货币的负债,从而减少了流通中的通货100元。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证券-100流通中通货-100练习:1、如果支票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为10%,中央银行贷给银行体系200万人民币,解释银行体系所发生的变化如何2、如果美联储出售200万美圆债券给投资家欧文,他用通货支付购买债券,那么,存款准备金和基础货币将发生什么如何变化?使用T形帐户解释资产负债货币证券-200+200投资家欧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证券-200流通中通货-200练习:2、如果美联储从商业银行购买600万美圆债券,付给商业隐含600万元支票,银行将其存入它在中央银行的账户,或变现,成为库存现金的一部分,T型账户有何变化?并说明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调节货币供应的原理。资产负债存款准备金证券+600-600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证券+600存款准备金+600资产负债存款准备金证券+600-600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证券+600存款准备金+600说明调节原理:央行通过购买商业银行的债券,其结果是存款准备金增加了600元,相当于公开市场购买的数额,基础货币(流通中的通货和货币)也增加了600元。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一)信用控制——信用额度、不动产信用(二)利率控制(三)流动比率(四)直接干预(五)道义劝告与窗口指导
本文标题:第7章 中央银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15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