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从人的两次提升”看人类文明的演进路径
从“人的两次提升”看人类文明的演进路径2012年08月25日15:53来源:《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作者:张友谊“人的两次提升”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重要思想。恩格斯以宏大的历史叙事阐述了“人的两次提升的重要思想。恩格斯指出:“只有一个有计划地从事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生产一般曾经在物种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恩格斯所讲的“人的两次提升”反映了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两次重大飞跃,也指出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路径。通过对恩格斯“人的两次提升”重要思想的学习,能使我们以恢弘的视野审视人类文明的演进路径,并由此探究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一、劳动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意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经指出: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在由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性意义。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早在1844年时就进行了探讨。恩格斯指出,马克思是从劳动的发展史中找到了打开全部社会史的钥匙。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强调,劳动是人的自我实现的活动;人通过劳动而对对象进行改造,这种改造使人能够把自己和动物区分开来。人猿相揖别,劳动的作用功不可没。通过劳动,使人发生了质的飞跃,成为与其他动物有根本区别的新的物种。马克思又对人与动物的这种根本区别作了论述:“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1]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意志的活动,是受人的意识、意志支配的活动,而不是在肉体的需要的支配下进行的活动。人的这种有意志、有意识地支配自己活动的特性就是人的类特性,也正是这种类特性使人区别于动物。正如他所说的:“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2]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从动物中提升出来的本质特征,也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里程碑。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3]。马克思深入地分析了人的劳动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的本质和内容,详尽考察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如何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劳动而发生的根本变化。人在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由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发展为支配自然界,使整个周围世界成为运用自己的精神力和体力的领域,使自然界日益变成被人的劳动所人化了的自然界。马克思指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4]在谈到劳动在人类社会历史中的意义的时候,马克思认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5]马克思还特别强调:“任何历史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注意上述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并给予应有的重视。”[6]他在论述自己的历史观的时候,还特别指出了四个基本事实:满足基本需要的生产、满足生产需要的生产、人的生产、意识的生产。马克思在讲述前三种生产的时候,指出这是社会活动的三个方面,或者“三个要素”。他强调指出:“不应该把社会活动的这三个方面看做是三个不同的阶段’而只应该看做是三个方面。”[7]这就表明’在马克思看来,“满足吃、喝、住、穿的需要的生产”只是劳动的首要要素,而不是唯一要素。除了满足吃、喝、住、穿的需要的生产之外,还有满足生产需要的生产和人的生产。社会活动的这“三个要素”或三个方面,才是完整意义的劳动范畴的内涵和外延。马克思又明确指出,任何劳动或者生产“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在这里是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8]。由此可见,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不仅仅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劳动中,人得到了尊严和尊重,实现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人类通过劳动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完成了文明演进中的第一次重大飞跃。二、建立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在人类文明演进的作用人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本身是一种社会性的生产。人从事物质生产,就必须建立一定的社会生产组织。因此,建立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是人类文明演进中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首先必须明确的就是社会生产组织的主体是人或由人所组成的共同体。马克思的重要贡献不仅仅在于揭示了社会生产组织的主体是人或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或单位,而在于在提出社会生产主体的社会形式——生产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社会有机结构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始终是物质资料生产主体及其相关活动的历史。社会生产其实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是人与人在生产中所结成的关系,即生产关系。如果人与人之间不在生产中结成某种关系,任何生产都无法进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高度评价了生产关系的意义:“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9]他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一文中进一步指出:“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10]在远古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只能在生产中勉强维持生存,不可能有剩余产品,因而只能过着一种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活,其社会生产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极其简单的组织形式。进入奴隶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社会上有了剩余产品,使得一部分人能够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从而产生了私有制,社会生产组织形式逐渐变得复杂起来。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有了大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空前发展,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组织形式,而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的大生产日益突出,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感到自我肯定,而是感到自我丧失。工人们在劳动中发现,自己生产得越多,自己就越贫困。在马克思看来,这是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所引起的。马克思把这种劳动称为异化劳动。他认为,“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11]。这也就是说,私有制的产生,异化劳动是直接原因。马克思还发现,‘私有制的发展,尤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形成,又进一步把异化劳动推向极端。他深刻指出:“生产不仅把人当做商品、当做商品人、当做具有商品的规定的人生产出来;它依照这个规定把人当做精神上和肉体上非人化的存在物生产出来。”[12]由此可见,异化劳动与私有制有着密切联系,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只有克服异化劳动,才能消除私有制的弊端,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从而推动人类文明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建立自觉的社会组织,人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自觉性、选择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不能忽视社会历史发展中人的能动作用。正是由于明确了社会历史的主体——人在建立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中的作用,马克思才明确了存在于经济、政治、思想等生活领域的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联系,才透过复杂多变的社会历史现象,紧紧抓住其中的最具实质的东西。也正是因为揭示了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的本质,马克思才揭示了社会历史的真实联系,第一次科学地解释人类社会历史。三、两次提升的嘏市目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所经历的两次提升,即在物种方面把人从其余动物中提升出来和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动物中提升出来,表明在人类文明在演进中,必将面对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两次提升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在物种方面把人从其余动物提升出来,凸显的是人与自然关系,标志着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意义确证。马克思指出:“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一变成人的无机的生命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七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3]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人之所以能高于自然,应归功于劳动、生产、实践。人在劳动、生产、实践中确证了自己的主体地位,成为与自然界相区别的另一方面。人从自然界提升出来,不是人与自然界的分离,而是人与自然界结成对象性关系,成为这一对象性关系中的主体。人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不能把自然界当做敌人,随意地支配、控制自然,而应该学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这是人类文明演进中的必然要求,是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人类社会发展在社会方面把人其余动物中提升出来,凸显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标志着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的确证。马克思指出:“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在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偶然落到荒野时,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就像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14]马克思始终是把人的物质活动置于社会关系中来理解的。他指出:“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15]他还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16]在马克思那里,在全部的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核心,其他社会关系都在不同程度上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意义上,人从社会方面从其余动物中提升出来,也就是从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方面从其余动物中提升出来。“两次提升”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优化人的生存环境,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两次提升”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社会的第一次提升是第二次提升的前提和条件,而第二次提升是第一次提升的。必然结果。“两次提升”的共同目的,就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的发展。马克思认为:“社会本身,即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17]他指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18]由此可见,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根本目的。正如马克思所讲的:“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9]“两次提升”的思想指出了人类文明演进的路径,即通过人类的生产劳动,大力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作为自然界的主体发挥更大的主体作用;通过建立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改进和完善生产关系,使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发挥更大的作用。“两次提升”将促使人类文明在演进中逐渐进入更高形态的社会。对于这样一个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0]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到未来社会时说:“设想有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做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这个联合体
本文标题:从人的两次提升”看人类文明的演进路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161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