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西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政治考试辅导(提纲版及时事政治)(1)
1西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政治考试辅导读本提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及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理论创新第一章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九十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的。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社会主义五百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一)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1516年英国人莫尔发表的《乌托邦》一书。十九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价值: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对未来社会提出一些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猜测。他局限性:唯心史观,无法找到实现其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三)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列宁的贡献:(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2)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四)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斯大林时期形成。苏联模式的特点: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历史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弊端:不尊重经济规律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1989年东欧国家先后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苏共解散,世界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曲折。(五)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以苏为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主要标志,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认识。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六)我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改革开放,并明确提出必须摘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问题2.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号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2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5.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仝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三位一体:道路、理论体系、制度。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意义: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意义: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需要不断完善。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它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升。1979到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2.8%的增速,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跨越。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巨变,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始终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入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3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既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第四节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一、社会主义建设的两个历史时期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二、两个时期的关系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一)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二)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三)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三、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时期的关系的意义这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搞历史虚无主义,会搞乱人心,导致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要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坚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第五节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深化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原则:一是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二是必须顺应世界大势。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三是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四是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五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要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第二章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提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第一节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复兴之路》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今天,宣示了明天,生动诠释了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旅程。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三句诗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生动叙说。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历经上下求索,中华民族终于4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跨越。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空前提升,中国崛起被国际媒体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全球变革”。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梦的意义: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第二节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一、中国梦的本质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二、如何理解中国梦的本质(一)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具有广泛的包容性。(二)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家国天下”的情怀。(三)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中国梦的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四)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的广阔舞台,为个人梦想提供了蓬勃生长的空间;每
本文标题:西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政治考试辅导(提纲版及时事政治)(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16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