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预防触电方案(一)编制依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1991);河南省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实施细则;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家强制性标准与现场施工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范实施手册。(二)预防触电措施1、触电事故(1)施工现场可能发生触电伤害事故的环节在建工程与外电高压线之间不达安全操作距离或防护不符合安全要求;临时用电架设末采用TN-S系统、不达“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雨天露天电焊作业;不遵守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照明灯具金属外壳末作接零保护,潮湿作业末采用安全电压;高大机械设备末设防雷接地;非专职电工操作临时用电等。(2)预防措施①施工现场做到临时用电的架设、维护、拆除等由专职电工完成。②在建工程的外侧防护与外电高压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达不到要求的,要增设屏障、遮栏或保护网,避免施工机械设备或钢架触高压电线。无安全防护措施时,禁止强行施工。③综合采用TN-S系统和漏电保护系统,组成防触电保护系统,形成防触电二道防线。④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下方施工、搭设工棚、建损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⑤坚持“一机、一闸、一漏、一箱”。配电箱、开关箱要合理设置,避免不良环境因素损害和引发电气火灾,其装设位置应避开污染介质、外来固体撞击、强烈振动、高温、潮湿、水溅、以及易燃易爆物等。⑥雨天禁止露天电焊作业。⑦按照《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各类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的接地或接零保护,保证其安全使用。凡移动式照明,必须采用安全电压。⑧坚持临时用电定期检查制度⑨一旦发生触电伤害事故,首先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方法是切断电源开关,用干燥的绝缘木棒、布带等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将触电者拨离电源),其次将触电者移至空气流通好的地方,情况严重者,边就地采用人工呼吸法和心脏按压法抢救,同时就近送医院。(三)应急救援预案施工现场一旦发生事故时,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应根据当时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或进行现场抢救,同时要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报警,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抢救排险,并根据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尽量把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公司及各在建工程项目部制定出本单位的安全消防通道及安全疏散道路路线图,并确保通道的畅通,遇突发紧急事故时,由专人指挥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人员的紧急疏散,根据不同的事故,明确疏散的方向、距离和集中地点。一、报警和联络方式一旦发生事故时,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在进行现场抢救、抢险的同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电话进行报警,如有人员伤亡的,要拨打“120”急救电话和公司报警电话;如果发生火灾,应拨打“119”火警电话和公司报警电话。二、触电事故预案:如发生人员触电事故,必须迅速切断电源,再抢救触电者,否则会造成多人连续触电事故。1、触电急救必须分秒必争,立即就地迅速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并坚持不断进行,同时及早与医疗部门联系,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更不能只根据没有呼吸或脉搏擅自判定伤员死亡,放弃抢救。2、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按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刀闸或其他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在脱离电源中,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因为有触电的危险。如触电者处于高处,脱离电源后会自高处坠落,因此,要采取预防坠落的措施。3、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或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4、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用绝缘棒)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5、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秒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6、触电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a、通畅气道;b、口对口(鼻)人工呼吸;c、胸外挤压(人工循环)。7、触电伤员呼吸停止,重要的是始终确保气道通畅。如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个手指或用两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8、通畅气道可采取仰头抬颌法。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颌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伤员头下,头部抬高前倾,会加重气道阻塞,且使胸外按压时流向脑部的血减少,甚至消失。9、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上的手指捏住伤员鼻翼,救护人员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次1~1.5秒。如两次吹气后测颈动脉仍无搏动,可判断心跳已经停止,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10、除开始大口吹气两次外,正常口对口(鼻)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吹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员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纠正。11、触电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时,要将伤员嘴唇紧闭,防止漏气。12、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保证胸外按压效果的重要前提。确定正确的按压位置的步骤:(1)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触电伤员的右肋弓下缘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处的中点;(2)两手指并齐,中指放在中点,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3)另一只手的掌根紧挨食指上缘,置于胸骨上,即为正确按压位置。13、正确的按压姿势:(1)使触电伤员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员在伤员一侧肩旁,救护人员的两肩位于伤员胸骨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相叠。手指翘起,不接触伤员胸壁;(2)以肘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将正常人胸压陷3~5厘米(儿童和瘦身酌减);(3)压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14、按压必须有效,有效的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颈动脉搏动。(1)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2)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其节奏为: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两次,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一次,反复进行,按压吹起一分钟后,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7秒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15、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挤压,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每5秒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匀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抢救。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秒。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16、心肺复苏应在现场就地坚持进行,不要为方便而随意移动伤员,如确需移动时,抢救中断不得超过30秒。17、移动伤员或将伤员送医院时,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移动或送医院过程中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心肺复苏抢救,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能中止。18、应创造条件,用塑料袋装入砸碎冰屑做成帽状包绕在伤员头部,露出眼睛,使脑部温度降低,争取心肺脑完全复苏。如伤员的心跳和呼吸经抢救均已恢复,可暂停心肺复苏法操作。但心跳呼吸恢复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骤停,应严密监护,不能麻痹,要随时观察伤者情况!
本文标题:预防触电方案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19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