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哲学专题复习人生观与价值观教案
哲学专题复习人生观与价值观教案哲学专题复习四人生观与价值观一知识结构二知识要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及风俗习惯等3二者是辩证统一的(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存在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与此相联系,人们的社会意识也必然会相应地发生或早或晚、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作为精神的东西,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变成物质的力量,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表现在性质和程度两个方面。①在性质方面,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②在程度方面,一般来说,群众掌握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越多、越普遍,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越大;反之,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越小。4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歧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的内部矛盾,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把人们的思想动机、卓越人物的意志或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化(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与价值观⑴价值的含义: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它表示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需求和满足需求的关系。(区别于经济学的“价值”)例题(XX重庆文综,27)价值是人们生活中常使用的概念。下列属于哲学价值判断的有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②这些花儿很漂亮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④这些水果很香甜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⑵价值观的含义:是人们如何断定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⑶价值观的实质: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①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②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往往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要、利益和认识发生变化,价值观也随之变化。⑷价值观的作用:原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表现: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③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⑸注意:①价值观人皆有之。②价值具有客观性,不由人的主观需要决定,必然有产生的客观物质基础。事物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事物自身的属性。③价值观总是有主观性。价值评价是一种认识活动,其着眼点是主体的利益与需要2正确价值观⑴根本标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最高标准,就是同事物发展规律相一致、同社会发展的规律相一致的人类的根本利益。②具体标准:在我国,坚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标准、坚持“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的具体标准,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按照“三个代表”、“党的基本路线”、“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选择正确的价值观,以便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完成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同时使自己得到发展与完善。例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材料二:XX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三农”问题发出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材料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就业体制改革,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为此,国家着手解决9亿农民的看病难问题,拨出专款扶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三个材料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2)联系材料三,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定位。答案⑴三个材料反映的共同点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规律,体现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统一,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定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高的价值观。3集体主义价值观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关系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一致性表现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致性的原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一致性,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本质上一致,并不是说二者之间没有矛盾。事实上二者常常发生矛盾。因为集体利益是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体现,而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或眼前利益。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要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第二:方法论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又不忽视个人的正当利益。第三反对的错误倾向既要反对个人利益至上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又要反对忽视和损害个人正当利益的方法。例题(XX山西文综)近十几年,云冈石窟前面的109国道上每天有数千辆运煤车隆隆驶过,使整个石窟景区煤尘飞扬。国家投资2.2亿元将109国道云冈段改线。由于新国道运煤专线比老国道要远了四五十千米,且坡度较大,不少驾驶员不愿走,许多大吨位散装运煤车依然行驶在已改为旅游专线的老国道上。简评运煤车驾驶员的这种行为在涉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上的价值取向。答案:运煤车驾驶员的行为只考虑个人利益而损害了社会利益。应当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服从社会利益。(2)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①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②集体主义的主要内容集体主义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ht⑶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第一、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观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重要调节作用。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②现阶段,正确处理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集体主义的关系,有着特殊意义第一,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时期,我们确立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客观上要求以坚持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与之相适应第二,坚持集体主义有利于发展市场经济。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等价交换本身就包含了相互服务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只能通过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良好服务去实现。那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不仅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同样也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么样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一、总要求是:第二、具体要求:①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做到尊重人、主动关心人、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②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小团体主义在本质上是极端狭隘的个人主义。③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正当个人利益第三、在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允许个人在不违反集体主义原则的前提下,做出不同的具体的价值选择。②从根本上说,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个人的正当利益也必须得到保维护。③社会集体应该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创造越来越多的条件。⑸反对个人主义、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①个人主义: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②为什么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第一,从出发点看,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片面强调个人、家庭的利益,而不顾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第二,从结果看,个人主义把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作为人生追求的唯一价值目标。这种只顾个人不顾他人和社会的竞争观念和生存原则,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残酷斗争,危害社会稳定。第三,个人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兴趣、爱好的至上性,导致人们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信仰危机,我行我素,乃至违法犯罪而不能自拔。⑤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个人的正当利益是指个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条件。个人的正当利益应当得到尊重和维护。(三)人生价值观什么是人生价值观?⑴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⑵人生价值是人们在对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中所具有的意义。⑶人生价值观指人们对人生应该具有什么意义和怎样才能具有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系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⑸人生价值观的首要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⑴理论依据: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⑵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①、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②、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英雄造时势)在性质上,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在大小上,产生的作用有大小之分。③、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时势造英雄)受社会环境影响;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可见,个人活动既是一个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例题(08天津卷)78年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使我国实险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黄健民的经历是改革开放以来普通百姓命运变化的缩影。80年代初,他由农村来到沈阳,从擦皮鞋、做木工到摆服装摊,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而且积极为公益事业做贡献,并致力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XX年他成为沈阳市第一位“农民工”人大代表。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8分)答案、①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起根本的、决定的作用。②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③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改革开放为黄健民的命运提供了客观环境和条件。④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黄健民从事的各种活动有助于社会进步。⑶、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相互区别,不能等同。比较个人,社会更为根本。人类结成社会而生活、存在和发展。第二、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个人是社会的个人,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无论是人的生存还是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也是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因此我们不能把个人与社会对立
本文标题:哲学专题复习人生观与价值观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197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