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长春市城市气象人文人口绿化水文基础资料
长春市的基础资料基于对长春市的基础资料进行考察和对资料的查找,对其进行了气象、水文、历史、经济、人口、绿地、交通七个方面的总结。城市概括:长春市位于吉林省和东北经济区的核心地带,总面积20571平方公里.截止到1995年末,总人口667.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1.8万人.长春市区有6个行政区,经济技术开放区和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幅员面积3603平方公里,总人口27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4.6万人;建成区面积143.03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171.97万人。气象: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地势平坦开阔。长春市的气候介于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侯类型。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较短,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炎热天气不多;秋季凉爽,日夜温差大;冬季漫长较寒冷,一年中有五个月温度的常年平均值在0℃以下。长春春季温度缓慢回升,3月份的常年平均温度还在0℃以下,4月温度才升到零上,此时出现大风的机会较多,是一年中大风日数最多的季节;夏季气候温热,绿树成荫,素有塞北春城之称,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也只有23.1℃,这里夏季降水较多,6-8月的降水总量有350-400毫米,占全年降水的60%以上,空气湿润;秋季天气晴朗,可持续数日晴朗而温暖的天气,但日温差较大,风速比春季稍小;冬季是一年中最冷、持续时间最长的季节,天气寒冷,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达到-15.1℃,此时降水不多,气候干燥,但有时也会出现暴雪的情况。水文:长春市的地表水属第二松花江水系,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的中下游,还有沐石河、双阳河、雾开河、新开河及卡岔河等流经境内,有波罗泡子、敖宝吐泡子、元宝泡子等主要泡子湖泊7处。市区的地表水,较大的河流为第二松花江的支流,也是饮马河的支流——伊通河及其支流——新开河等。由于市区的下部基岩为中生代白垩系红色岩系,岩层致密,为一不透水层或含水性极微,因而无深层地下水源,故地下水贫乏。长春市的气候介于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东部和南部虽距海洋不远,但由于长白山地的阻挡,削弱了夏季风的作用;西部和北部为地势平坦的松辽平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畅通无阻,故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季严寒漫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历史:长春原名宽城子。夏、商、周属肃慎;两汉、三国、西晋时属夫余国;东晋、南北朝时期入高句丽版图;隋及唐初属高句丽之夫余诚。公元六世纪后,高句丽渐衰,终为新罗与唐朝联军所灭,长春一带又属渤海国扶余府所辖。辽属东京道之黄龙府;金属上京路之隆洲府;元属开元路;明初属奴尔干都司,明中叶属兀良哈部;明末至清朝中期为蒙古族王公领地。长春原有古城,公元926年毁于战火。城市的再次形成,缘于清朝封禁政策的废除,继与沙俄、日本的侵占相联。故对长春既有古城之说,又有现代城市之议。1800年7月8日清政府地设治,设立长春厅。1825年长春厅衙署迁到宽城子,即今天的西四道街一带。1865年长春商民募集资金修筑城墙。1884年长春厅抚民通判李金镛创办养正书院。1901年俄国人建成了长春的第一座火车站---宽城子火车站。1906年长春开埠后当地政府耗资白银九万两修建道台衙门。1907年日本人开始修建长春火车站,满铁长春附属地的规划和建设开始了。1912年吉长铁路通车。1931年9月19日日军攻占南岭兵营,长春沦陷。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成立,爱新觉罗溥仪就任执政。1934年3月1日爱新觉罗溥仪登基称帝,年号康德。1932年11月日本关东军主持《大新京都市计划》,开始大规模城市建设。1945年8月19日苏军进驻长春,日本关东军投降。1948年6月25东北人民解放国围困长春战役开始,围城期间市内死亡十余万人。1948年10月19日驻长春国民党守军分别起义,投降,长春解放。1948年10月15日长春特别市市政府成立,邹大鹏任市长。1954年9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从吉林市迁入长春市,长春市变成为省会城市。1980年8月国务院决定在东北三省建设商品建设商品粮基地,长春市外五县被列为其中。1980年10月长春市与日本仙台市结为友好城市。1984年11月君子兰被定为长春市市花。1991年3月南湖---南岭新技术工业园区正式更名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8月23日长春举办首届中国长春电影节。1999年中国第一列时速200公里的电动旅客列车组在长春客车厂下线。1999年5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施行《长城市城市总体规(1996--2020)》,确定了长春市城市性质。经济:长春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整个城市的历史只有202年。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春经过不断的发展建设,成为工农业基础雄厚、商业繁荣兴旺、科技教育事业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2001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增长速度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2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实现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长春,可以说它是个“多城之城”。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长春的特色愈显突出,渐渐地被海内外的朋友冠以“森林城”、“汽车城”、“电影城”、“科技文化城”等美誉,于是便有了“多城之城”之说。近几年来,长春的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从1996年到2001年,经济增长速度都在两位数以上。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10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97亿元。尤其长春的工业取得了高速发展,工业总产值连续5年增长率在20%以上。去年年底,长春的工业总产值增幅、利税和利润等几项指标都已列东北四城市之首。对于长春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媒体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中国《新华每日电讯》曾以“破解长春之谜”为题,对长春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报道。今年前5个月,长春市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8%;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3.2%;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08.8亿元,增长13.3%。人口:截至2008年5月,长春六大主城区、四大开发区总人口487.6万(四环路以内)其中三环以内户籍人口368万。长春户籍总人口745.9万(2007年)。包括外来和流动人口总人口接近千万。四环内实际居住人口超过500万,其中外来和流动人口约为200万。长春是一座美丽、繁荣、开放、的国际化大都会,市区内居住着大约3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友人。绿地:长春市地域辽阔,土地资源较丰富,共有土地面积205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0.79万公顷。目前长春市绿地总面积已达8106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1.5%,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2.4平方米。长春市2009年共新植街路21条,新植大块绿地70块,栽植各类树木超过4.4万株,彩化街路74条;加强了全市植保工作,共防治树木超过35万株。同时,长春市一园一品工程成效显著,儿童公园的玫瑰园剪型树园、南湖公园的矮化大丽花、动植物公园的红果园、长春公园的野生花卉等景观,都给市民带来美的享受。据介绍,2009年长春市全民义务植树514.3万株,先后栽植了家庭林、大学生林、八一林、青年林等多种形式的纪念林。交通:公路:长春市公路交通网络健全,全市共有公路564条,总里程达6815.5公里。其中国道6条、672.5公;省道7条,总里程达398.9公里;县道28条、1420.5公里;乡道515条、4288.1公里;专用车道8条、35.5公里。在公路总里程中,高级次高级路面3565.37公里、有路面里程6740.78公里、晴雨通车里程6552.93公里。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达279.3公里,一级公路达225.1公里,二级公路达510.6公里。三级达2204.3公里。全市公路网密度达33.1公里/百平方公里。目前,长春通往周边主要城市和各县(市)区基本用高等级公路相连,市区主要公路出口全部达到一级公路标准。100%乡镇实现乡乡通油路。一个城乡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全市共有公路客运站点73个。其中,一级站4个;二级7个;三级站17个。共有公路客运线路974条。其中,跨省线路65条;跨市线路150条;跨县线路759条。铁路:2010年12月30日上午9时08分东北地区第一条高速铁路——长吉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行,长春到吉林只需45分钟。东北大动脉—哈大高铁贯穿吉林省,将于2012年7月15日,届时,长春到哈尔滨、大连、沈阳分别只需1、2、1.5小时,东北地区全面进入高铁时代。长春铁路分局运输生产布局调整后车务系统共有9个单位,长春、四平、长春北、白城站,长春、大安北、白城、郑家屯车务段和陶榆管理中心。管内车站总数127个,其中特等站1个,一等站3个,二等站7个,三等站19个,四等站84个,五等站13个。航空: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正在扩建为4E级,开辟了39条国内外航线,使长春的对内对外交往更加高效便捷。国际上已开通长春至首尔、仙台、东京、香港、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等国际主要城市;国内航线已开通长春至北京、上海等地。对于长春市基础资料的概述也许并不全面,在这个北方的窗口城市,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贸易和交通中心、中国卫生城市、中国园林城市、中国绿化、环保模范城市、最具人情味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如果你亲临这里,你会感受了解更多!
本文标题:长春市城市气象人文人口绿化水文基础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21888 .html